-
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小样本、探索性、干预性研究,选取2018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例。呼吸机采用BiPAP模式,调整吸气相正压从10 cmH 2O(1 cmH 2O=0.098 kPa)开始逐渐递增至24 cmH 2O,每次增加2 cmH 2O,呼气相正压保持4 cmH 2O不变。正式试验和调节压力水平前记录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包括呼吸方式:总呼吸周期(T tot)、吸气时间(T i)、呼气时间(T e)、吸气潮气量(V Ti)等;呼吸压力:口腔压(P mo)、食道压(P eso)、跨膈压(P di);呼吸做功:食道压力-时间乘积(PTP es)、跨膈压力-时间乘积(PTP di);中枢驱动及中枢驱动效率:膈肌肌电的均方根(RMS)、通气-中枢偶联(V e/RMS)以及深吸气量(IC)、呼气末肺容量差值(ΔEELV)、动态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 dyn)等。 结果:1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全部完成试验。与平静呼吸相比,V Ti、V e、P mo、IC、ΔEELV、V e/RMS随着压力水平升高均显著上升(均 P<0.05),T e只在20~22 cmH 2O压力水平显著上升( P<0.05)。P di、PTP es、PTP di、RMS、RMS/RMS max随着压力水平升高均显著下降(均 P<0.05),PTP es、PTP di在18 cmH 2O压力水平后均趋近于稳定并未出现明显变化,RMS、RMS/RMS max在压力水平大于16 cmH 2O后趋于平稳。T i/T tot只在20 cmH 2O压力水平时显著降低。PEEPi dyn随着压力水平的升高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结论:BiPAP在合适的压力水平上能明显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通气障碍,减轻呼吸肌肉负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IPAP-低流量序贯氧疗吸入对老年AECOPD患者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低流量序贯氧疗吸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3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BIPAP-低流量序贯氧疗(BIPAP)组70例,低流量氧气吸入(LFOI)组65例采用经鼻导管低流量氧气吸入。检测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肺活量(VC)、FEV 1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 1/FVC)]、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氢离子浓度(pH)]、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预后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CAT)量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等的变化情况。 结果:BIPAP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68.9±4.1)岁;LFOI组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68.7±4.0)岁;2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患者的VC、FEV 1、FEV 1/FVC、PaO 2、pH均随时间延续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BIPAP组上升更多,而PaCO 2随时间延续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BIPAP组降低更多,2组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患者IL-6、CRP均呈现随时间延续逐渐降低的趋势。2组IL-6降低的幅度一致,但CRP幅度不同,BIPAP组降低更多,2组IL-6在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4.62、621.01,均 P<0.001),CRP在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31.40、229.00、7.55,均 P<0.001)。治疗前2组CAT、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92、0.05, P值分别为0.359、0.964)。出院时2组CAT、APACHE Ⅱ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 P<0.05),且治疗后,BIPAP组的CAT[(14.87±4.54)分比(16.49±3.67)分]、APACHE Ⅱ评分[(14.23±3.27)分比(15.31±2.56)分]均低于LFOI组( t值分别为2.27、2.13, P值分别为0.025、0.035)。 结论:BIPAP-低流量序贯氧疗的应用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呼吸功能,提高血氧含量,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且患者预后较好,较单纯使用低氧流量持续吸入获益更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对比BiPAP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不同分级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对比双水平正压(BiPAP)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不同分级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各90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BiPAP无创通气,B组患者接受HFNC治疗.分别于抢救治疗后即刻、后6h、24h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和动脉血,分别测定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肽素(Copeptin)和血气分析,了解各时段NT-proBNP、Copeptin和二氧化碳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及预后的结果.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88.89%,但是B组中Ⅱ级和Ⅲ级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0.70%、78.95%高于A组89.66%、88.89%,Ⅳ级患者有效率78.95%低于A组8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后6h、24h时,患者的NT-proBNP水平趋势为Ⅱ级<Ⅲ级<Ⅳ级(P<0.05),而Copeptin在不同分级患者之间整体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24h内,两组患者NT-proBNP和Copeptin水平均降低,且A组中Ⅱ级和Ⅲ级患者NT-proBNP水平[(3561.16±126)pg/ml、(4681.23±245.33)pg/ml]高于B组中Ⅱ级和Ⅲ级患者[(3026.59±145.27)pg/ml、(4126.89±275.46)pg/ml],Ⅳ级患者者NT-proBNP水平低于B组[(5149.56±312.05)pg/ml比(5463.29±345.71)pg/ml,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后6h、24h时,患者的PaO2和SaO2水平趋势均为Ⅱ级>Ⅲ级>Ⅳ级,且经治疗后24h内,患者PaO2和Sa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B组Ⅳ级患者治疗后24h时PaO2水平低于A组Ⅳ级患者[(74.12±5.95)mmHg比(80.36±5.72)mmHg],Ⅱ级和Ⅲ级患者治疗后6h和24h时SaO2 水平高于A组同级患者(P<0.05).A组中进行插管患者共9例(10.00%),B组中共8例(8.89%),A组死亡3例(3.33%),B组死亡2例(2.22%).两组患者插管率和死亡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对心功能分级为Ⅳ级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疗效较好,HFNC对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患者的疗效更佳.在临床上应该以患者心功能分级为辅助指标,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双水平正压通气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及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NRDS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而观察组给予DouPAP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12、24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OI),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2、24 h后的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OI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治疗1、12、24h后的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4h后的pH,治疗12、24 h后的PaO2、PaCO2及O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8%)略高于对照组(85.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oPAP在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优于nCPAP,且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更高,在NRDS的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AECOPD呼吸衰竭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分析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给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两组的呼吸机治疗时间为1w,在治疗的前3d内,患者每天坚持带机至少8h.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次日的血气分析(PaO2、pH、SaO2、PaCO2)和肺功能指标(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漏气量及呼吸频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O2、pH、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以及呼吸频率明显升高(P<0.05),漏气量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双水平正压通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水平与传统CPAP治疗新生儿RDS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bi-CPAP)与传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RDS患儿20例,分别交叉使用bi-CPAP和nCPAP,每次治疗时间1h,分别使用两次,疗程共4h.测量治疗期间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经皮CO2分压(tcCO2)、心率 、呼吸频率 、胸廓运动 、血氧浓度和血压,评价窒息 、心动过缓 、低氧等心肺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期间心率 、血氧浓度 、tcCO2、呼吸频率 、FiO2和收缩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i-CPAP组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高于nCPAP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92、3.971,P值分别为0.026、0.033).两组窒息 、心动过缓 、低氧事件发生次数等心肺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i-CPAP和nCPAP对RDS患儿的血气指标和心肺功能疗效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无创通气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或NIPPV)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等多种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其中BiPAP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通气模式,也是大多数临床研究的重点.无创正压通气技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应用适应证不断扩大,其临床应用疗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循证临床实践的支持[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治疗重症肺炎,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 2015-02-2017-02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DuoPAP组42例及NCPAP组38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肺功能变化、气管插管、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Duo-PAP组PO2、SaO2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4h均高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PCO2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4h均低于NCPAP组(均P<o.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PVC、FEV1、PE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NCPAP相比,早期使用DuoPAP可有效治疗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改善肺功能,减少气管插管、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BiPAP和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比较及对患儿肺功能和Gesell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治疗方式对患儿肺功能及脑神经发育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94例被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分别给予nBiPAP治疗和nCPAP治疗.比较两组息儿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和Gesel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研究组患儿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 =4.821,P=0.028),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t=0.082,0.467;P =0.478,0.317);(2)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x2=11.220,P=0.001),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并发鼻压伤、气漏、腹胀、颅内出血、BPD、ROP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潮气呼气峰流速,75%、50%、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4)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esell各项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nCPAP相比,nBiPAP治疗模式应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更为显著,可更好帮助改善患儿早期肺功能,提高呼吸暂停缓解率,促进早产患儿脑神经发育情况,安全性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治疗心脏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我们应用PB840呼吸机(美国泰科)的BiLevel通气模式,对32例心脏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经其他通气模式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呼吸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3~72岁(平均53±12岁),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7例,胸主动脉手术3例,瓣膜手术12例.高压相(PEEPH)20~25cmH2O(1cmH2O=0.098kPa),低压相(PEEPL) 10~15cmH2O,呼吸频率12~16次/min,TH∶ TL为1∶2,压力支持(PS)5~ 10 cmH2O,流量触发3L/min,压力上升百分比(FAP) 50%,有效患者呼气努力(Esens)30%,起始吸入氧浓度60%~80%,根据病情调整至30% ~50%.观察应用BiLevel通气模式前(T1)以及之后2h(T2)、6h(T3)、12h(T4)的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的变化.严重低氧血症定义为氧合指数≤200.结果:本组患者应用BiLevel通气模式治疗2h后患者氧合指数明显改善(162±16)vs.(174±14)mmHg,12h后持续改善(174±14)vs.(261±33)mmHg,二氧化碳分压(27 ±2)vs.(37±2)mmHg、呼吸频率(32 ±3)vs.(22 ±3)次/min、心率(104±8)vs.(84±4)次/min、平均动脉压(94 ±5)vs.(89±3) mmHg等指标均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患者与呼吸机协调性良好,未发生循环不稳定及气胸等不良事件.结论:BiLevel通气模式是治疗心脏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患者氧合改善,应调整适当的参数水平以达到最佳同步性及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