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导管置管患者行血气分析的临床操作规范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将动脉导管置管行血气分析临床操作规范的相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依据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将获得的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证据应用前、证据应用后护士实践依从性、知识掌握情况、标本采集正确情况、血气分析仪进样通道被血块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证据应用前比较,证据应用后护士对审查指标2、3、7、9、10、11、12、14、15、17的执行率提升( P<0.05)、知识掌握程度提升( P<0.05)、第1次标本采集正确率提高( P<0.05)、血气分析仪进样通道血块未堵塞发生率升高( P<0.05)。 结论:经动脉导管置管行血气分析临床操作规范最佳证据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动脉血气分析操作最佳证据的知晓率,规范了护士操作行为,提高了血标本合格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序贯式排痰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对降低肺部感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序贯式排痰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对降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序贯式排痰法,比较两组排痰量、痰液黏稠度、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排痰量高于对照组( P<0.05);痰液黏稠度轻于对照组( P<0.05);PaO 2高于对照组,PaCO 2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序贯式排痰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可有效提高其排痰量,减轻痰液黏稠度,并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少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儿简易呼吸器面罩对机械通气儿童扣背排痰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儿简易呼吸器面罩对机械通气儿童扣背排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9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扣背手法,观察组采用小儿简易呼吸器面罩进行扣背排痰。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临床指标及肺部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PaO 2、SpO 2、PaCO 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儿PaO 2、SpO 2、PaCO 2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日均排痰量、肺部影像学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吸痰频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小儿简易呼吸器面罩应用于机械通气儿童的扣背排痰中,能有效促进痰液排除,改善血气指标及肺部症状,缩短通气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疗大数据对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一种利用医疗大数据算法筛选临床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方法: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朝阳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检索技术,以数据库中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气、实验室指标集合数据,使用计算机语言Python批量计算出影响老年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入选265例患者,死亡64例,存活201例。取每例患者入院首次检测指标的数据,最终从472项指标中筛选出2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指标,包括:血常规指标7项、血气指标3项、肿瘤标志物指标3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4项、营养及器官功能相关指标6项。①肺炎死亡患者血气关键指标:51.6%(33例)的患者Cl -浓度为97~111 mmol/L,81.2%(52例)的患者血乳酸(Lac)为0.5~2.5 mmol/L,87.5%(56例)的患者H +浓度为0~46 mmol/L。②肺炎死亡患者血常规关键指标:46.9%(30例)的患者血红蛋白(Hb)为80~109 g/L,67.2%(43例)的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为0.000~0.009,51.6%(33例)的患者血中淋巴细胞比例(LYM%)为0.00~0.09,50.0%(32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计数(RBC)为(3.0~3.9)×10 12/L,54.7%(35例)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为(0.0~9.9)×10 9/L,48.4%(31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为10.0%~14.9%,48.4%(31例)的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为0.0~49.9 mg/L。③肺炎死亡患者肿瘤标志物关键指标:76.6%(49例)的患者血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为阴性(比值为0),92.2%(59例)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为0.0~11.0 μg/L,75.0%(48例)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为0~104 kU/L。④肺炎死亡患者凝血功能关键指标:68.8%(44例)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7~96 s,73.4%(47例)的患者D-二聚体为0~6 mg/L,93.8%(60例)的患者凝血酶时间(TT)为14~22 s,89.1%(57例)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的抑制率为0%~53%。⑤肺炎死亡患者营养及器官功能关键指标:92.2%(59例)的患者B型脑钠肽(BNP)为0,46.9%(30例)的患者前白蛋白(PA)为71~140 mg/L,90.6%(58例)的患者尿酸(UA)为21~41 μmol/L,75.0%(48例)的患者白蛋白(Alb)为10~20 g/L,93.5%(60例)患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比值)为0~0.9,84.4%(54例)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为0~6.68 μmol/L·s -1·L -1。⑥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A和La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A可使死亡风险降低0.9%,Lac可使死亡风险增加69.4%;实验室指标与患者死亡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说明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效果较好,通过本研究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 结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从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中筛选出23项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为临床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截石位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截石位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5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高低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相关指标、呼吸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手术一般相关指标、气道峰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呼气末二氧化碳(CO 2)分压、动脉CO 2分压(PaCO 2)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气腹后15 min PaCO 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CO 3-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对照组体位恢复前5 min,心率(HR)为(76.52±8.61)次/min,收缩压(SBP)为(113.52±5.36)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为(86.91±4.21)mmHg;体位恢复后5 min,HR为(89.52±8.61)次/min,SBP为(106.85±5.63)mmHg,DBP为(80.96±3.65)mmHg];观察组体位恢复前5 min,HR为(76.36±8.61)次/min,SBP为(112.79±5.28)mmHg,DBP为(86.89±4.54)mmHg;体位恢复后5 min,HR为(75.63±6.86)次/min,SBP为(111.99±5.51)mmHg,DBP为(85.06±3.21)mmHg。体位恢复后5 min,对照组HR水平升高,观察组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DBP、S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04、3.26、4.22,均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高低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较传统截石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感染发生少,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保守氧疗法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保守氧疗和常规氧疗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支持患者疗效的差异,并观察不同氧疗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入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11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氧疗组(51例)和保守氧疗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常规氧疗组氧疗目标设置为动脉血氧分压〔PaO 2>150 mmHg(1 mmHg=0.133 kPa)〕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0.96。保守氧疗组设置PaO 2在70~100 mmHg或SpO 2在0.90~0.9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和入院后超过48 h新发器官功能障碍及感染发生率变化;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累积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两组治疗后pH值、Pa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化碳氧分压(PaCO 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保守氧疗组pH值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7.4±0.1比7.3±0.3),PaO 2、PaCO 2、PaO 2/FiO 2均明显低于常规氧疗组〔PaO 2(mmHg):68.9±4.7比75.2±6.0,PaCO 2(mmHg):42.1±5.6比50.5±7.5,PaO 2/FiO 2(mmHg):329±126比365±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保守氧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常规氧疗组明显延长(d:19.7±3.5比13.9±4.5, P<0.05),但保守氧疗组和常规氧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6.5±5.0比25.5±4.6, P>0.05)。与常规氧疗组比较,保守氧疗组ICU病死率和院内新发血流感染发生率及并发肝功能不全、休克、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均明显降低〔ICU病死率:27.3%(15/55)比45.1%(23/51),肝功能不全:1.8%(1/55)比7.8%(4/51),休克:3.6%(2/55)比9.8%(5/51),ICUAW:5.5%(3/55)比11.8%(6/51),新发血流感染:5.5%(3/55)比11.8%(6/51),均 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保守氧疗组60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72.7%比54.9%;Log-Rank检验:χ 2=4.244, P= 0.039)。 结论:保守氧疗可以降低重症肺炎患者ICU病死率及并发休克、肝功能不全、ICUAW和血流感染发生率,但延长了机械通气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EOS-AECOPD)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495例。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304例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条件。以血嗜酸性粒细胞(EOS)0.3×10 9/L作为截断值分为2组,EOS-AECOPD组98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NEOS-AECOPD)组206例。收集2组患者人口学指标、基础疾病情况、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胸部CT结果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然后纳入差异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最后采用Nomogram及相关曲线可视化和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结果:EOS-AECOPD组男24例,女74例,年龄(71.23±9.08)岁;NEOS-AECOPD组男48例,女158例,年龄(71.55±9.51)岁。EOS-AECOPD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44.9%(44/98)比34.5%(71/206), χ2=3.07, P=0.080]、血淋巴细胞计数[1.42(1.12,1.97)×10 9/L比1.25(0.96,1.62)×10 9/L, Z=2.87, P=0.004]高于NEOS-AECOPD组,血中性粒细胞计数[(5.40±2.21)×10 9/L比(6.13±3.78)×10 9/L, t=1.77, P=0.078]、血中性粒细胞比例[71.48% (63.28%,77.29%)比77.50% (69.10%,85.10%), Z=5.21, P<0.001]、血尿素氮[(6.04±1.75) mmol/L比(6.59±2.43) mmol/L, t=2.00, P=0.047]、谷草转氨酶[(21.41±10.20)U/L比(28.38±11.26)U/L, t=2.00, P=0.047]、直接胆红素[(4.08±1.87)μmol/L比(4.82±2.73)μmol/L, t=2.41, P=0.016]和总胆红素水平[(10.02±4.09)μmol/L比(11.28±5.33)μmol/L, t=2.06, P=0.040]低于NEOS-AECOPD组。以方差膨胀因子>10作为高共线性截断值,进行共线性分析后,剔除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总胆红素,将剩余的6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是EOS-AECOP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效应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7,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16。DCA曲线显示Nomogram的风险阈值在0.09~0.67时该模型的预测净获益>0。 结论:EOS-AECOPD患者更易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其血中性粒细胞和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NEOS-AECOPD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ROX指数预测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结局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ROX(mROX)指数预测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结局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致ARDS且需要HFNC治疗的57例患者。根据是否成功撤机将患者分为HFNC失败组和HFNC成功组。记录两组患者入ICU后实验室检查、入ICU首个24 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HFNC治疗即刻和6 h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治疗方案、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电话随访患者28 d和90 d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HFNC失败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FNC失败组和HFNC成功组患者28 d和90 d结局;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6 h mROX指数和6 h ROX指数预测患者HFNC成功的价值。结果:共纳入57例新冠病毒感染致ARDS患者,其中HFNC成功组34例,HFNC失败组23例。与HFNC成功组比较,HFNC失败组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乳酸(Lac)水平及使用升压药比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治疗即刻和6 h呼吸频率(RR)均明显升高,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治疗即刻氧合指数(PaO 2/FiO 2)及治疗即刻和6 h SpO 2、PaO 2、ROX指数、mROX指数均明显降低(均 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HFNC成功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100%比26.1%)和90 d累积生存率(85.3%比21.7%)均明显高于HFNC失败组(均 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c 〔优势比( OR)=0.129,95%可信区间(95% CI)为0.020~0.824〕、SOFA评分( OR=0.382,95% CI为0.158~0.925)、6 h ROX指数( OR=0.099,95% CI为0.011~0.920)、6 h mROX指数( OR=23.703,95% CI为1.415~396.947)与HFNC治疗结局相关(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 h mROX指数和6 h ROX指数预测患者HFNC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较高(分别为0.809、0.714),其中6 h mROX指数AUC明显高于6 h ROX指数( P<0.01),当6 h mROX指数截断值为4.5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52.2%。 结论:6 h mROX指数对HFNC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致ARDS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高于6 h ROX指数,当6 h mROX指数>4.5时,预测HFNC治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ICU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入住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ICU综合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各6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VAP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撤机2 h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PaCO 2降低、PaO 2升高(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拔管2 h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ICU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患者ICU天数及住院天数均缩短,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家庭氧疗对矽肺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家庭氧疗对矽肺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7例矽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无失访患者),其中24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未行规律氧疗为对照组,10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规律家庭氧疗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治疗后3、6、12、18、24个月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个月的BODE指数。结果:观察组氧疗第24个月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第24个月( t=2.073、12.235, P值均<0.05);观察组氧疗第24个月6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分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BODE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第24个月( t=2.268、3.554、6.699、2.041, P值均<0.05);观察组氧疗第24个月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以及焦虑4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第24个月( t=12.528、3.629、5.757、7.085, P值均<0.05)。 结论:矽肺患者进行家庭氧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并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