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健康事业研究回顾与展望:献给建国七十周年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无疑把健康事业提到新的历史高度.我国健康事业从建国初期至今,已有70年.健康事业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创时期、严重破坏时期、新的历史时期、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时期及健康事业发展热点与展望.每个时期,都具有鲜明特点.初创期,我国建立了“中西结合,预防为主”的卫生管理和工作方针,建立了以政府为主体向全体人民提供全部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主要实践模式,建立了影响我国至今的医疗保障体制框架.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年),健康事业体系及其工作遭受严重的破坏,卫生防疫站及其他防疫防治机构被作为修正主义产物遭到批判否定、取消、合并.尽管如此,赤脚医生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实践促进合作医疗制度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1978-2004年),国家围绕卫生服务市场化、医疗保障制度、医院管理制度、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期(2005-2015年),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医疗费用控制、新农合等问题进行了实践与探讨.从2015起,我国健康事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制的实施与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养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健康产业发展等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评中医“实在化”及对中医真理性论证途径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医的认知基础是现象,科学、西医学的认知基础是物理实在.中医“实在化”是以科学、西医学为标准将中医知识对标或还原为物质结构的研究方法,其违背了中医现象主义的认知基础,通过逻辑演算,该方法得出的现象与物理实在的关系与实际情况相悖,甚至会得出取消中医的结论,其次其有损中医整体论的认知优势.然而,文章也指出中医“实在化”虽不可取,但基于认知基础的不同选择,与中医相关的“实在性”研究并无问题.承接对中医“实在化”的评判,文章最后提出认识论、本体论是中医真理性论证的必由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常识概念、神经科学与取消主义——《神经伦理学和关于常识的科学修正》述评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关于神经科学的进步带来的伦理涵义的探讨通常包括评估这种进步对常识概念框架的影响,尤其是对常识心理学和常识道德的影响.根据心灵哲学中的取消主义立场,在常识的概念框架和科学的概念框架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不兼容性.娜达通过引入刘易斯的功能主义方法论对这种所谓的不兼容立场给予反驳.通过进一步引入神经科学和神经伦理学等交叉学科研究,娜达得出结论:常识心理学和常识道德的概念框架已经吸收并将会不断吸收前沿科学理论的影响,常识与神经科学在概念框架上是相连续的而非不兼容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