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较为罕见,国内报道很少。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急,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需尽早诊断及治疗。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5个月余,合并迟发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后逐渐出现四肢肌无力、眼球运动受限,经脑脊液、肌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吉兰-巴雷综合征,经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肌力逐渐恢复,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濒危植物水仙花鸢尾所属群落特征与保护建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水仙花鸢尾(Iris narcissiflora)是中国四川西部的特有物种,现有分布范围严重缩减,被列为国家Ⅱ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当前对水仙花鸢尾种群现状及其生境特征的了解十分匮乏,不利于其濒危机制研究和保护措施制定.该研究对水仙花鸢尾目前的分布范围进行了详细踏查,调查野生种群状况及其生境,特别是所属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水仙花鸢尾分布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和康定市海拔3 779~4 100 m的高山灌丛或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林缘,各分布点种群规模小,仅含 28~2100 株;根据当前分布点的区域范围,依据IUCN受威胁物种评估标准B2ab(iii)将其重新评估为濒危(endangered,EN);所属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具较多温带成分;群落间物种组成相似性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群落可划分为 4 种类型:川西云杉林缘和分别以毛蕊杜鹃(Rhododendron websterianum)、灰背杜鹃(R.hippo-phaeoides)、坡柳(Salix myrtillacea)为主要优势种的高山灌丛.水仙花鸢尾生境受修路、放牧影响,自然演替和全球气候变化也是潜在威胁.针对不同分布点的生境状况,提出设立保护小区,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川西云杉扩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并建议开展迁地保护技术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金沙江流域4种特有植物野生资源现状及受威胁等级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7/6
物种受威胁状况的及时评估是调整物种濒危状态,继而实施有效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该文以金沙江流域特有植物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elavayi)、旱地木槿(Hibiscus aridicola)、云南百部(Stemona mairei)和白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为调查评估对象,通过多年野外调查,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3.1版》和《使用指南:15.1版》对4物种的濒危现状进行了重新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在现有野生种群资源下贯叶马兜铃被列为易危(VU),旱地木槿和白魔芋被列为濒危(EN),云南百部为近危(NT).与4物种现行濒危等级的比较表明,贯叶马兜铃的濒危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旱地木槿由易危上调为濒危,白魔芋由近危上调为濒危,云南百部的濒危状态则维持不变.这为4种特有植物的野生资源现状了解、濒危状态更新以及适时调整有效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舟翅桐属(锦葵科,梧桐亚科),中国植物一新分布属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文章报道了云南省勐腊县中老边境地区舟翅桐属(Pterocymbium R.Br.)及其属下热带落叶大乔木——大花舟翅桐(P.macranthum Kosterm.)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此外,还完善了其属和种的描述,评估了境内种群规模和濒危程度.[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对其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用数码相机对关键分类特征进行拍摄记录;利用无人机航拍对大花舟翅桐境内种群进行规模快速评估;采用访谈法并结合经验对其IUCN物种受威胁等级进行评估.[结果]大花舟翅桐在中国境内约有1 000株,分布区面积约2 000 hm2,建议将其评为IUCN红色物种名录易危(VU)物种.[结论]舟翅桐属为中国新记录属,属下大花舟翅桐为中国新记录种.该发现将其分布区向北扩展至热带亚洲北缘,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与东南亚热带植物区系之间的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相思子毒素的分析检测技术及毒性机制与解毒对抗措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相思子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植物毒素蛋白,受到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禁止生物及毒素武器公约》共同关注,亟须有效的检测和解毒对抗措施,以应对其对于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该文在文献聚类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对相思子毒素的多种亚型结构的认识,对其分析检测技术、毒性机制、解毒对抗措施进行了全面综述,最后阐述了该领域的难点及发展趋势.目前主要的相思子毒素分析检测技术包括亲和分析、理化分析以及活性检测技术三大类,亟须发展灵敏特异准确的结构与活性测定技术方法,以准确厘清毒素威胁.目前尚无有效解毒剂,治疗仅为对症治疗.研发中和抗体仍然是对抗其中毒最有潜力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平果报春苣苔
编辑人员丨2024/6/1
该文报道了广西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一新种——平果报春苣苔(Primulina pingguoensis H.S.Ma & B.Pan),该新种在形态学上与囊筒报春苣苔(P.carinata Y.G.Wei,F.Wen &H.Z.Lü)相似,但两者能明显区别,平果报春苣苔花冠裂片狭披针形至线型,长宽比大于2(vs.圆形至卵圆形,长宽比小于1.5),花冠内部具8~10条紫色条纹,与花冠同色,无明显导蜜线(vs.棕色条纹,与花冠不同色,具两条黄色导蜜线),花冠筒管状,腹面隆状,(vs.狭漏斗状,明显隆起,形成一清晰的龙骨),叶片椭圆形到宽卵形,(6.5~9.5)cm ×(4.5~6.5)cm[vs.宽椭圆形到卵形,(4.0~5.0)cm ×(3.0~4.0)cm],叶基部稍楔形(vs.圆形).该新种目前只在模式产地一个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及周边发现有分布,目前该溶洞内开始发展畜牧养殖,对该物种的生存空间带来压力.该文对该新种的分布区(EOO)和占有面积(AOO)分别进行了评估,认为根据现已知的居群和所受威胁情况,根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可暂定为"极危(CR)"级别.该种作为传统中药,被当地居民用于新生儿去胎毒等,有一定的保护和利用价值,今后可进一步开展此物种的民族植物学和药用植物学研究.该种面临生境破坏和野外采挖的风险,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等相关工作.与该种同一乡镇分布的物种紫麟报春苣苔(P.purpureokylin F.Wen,Yi Huang &W.C.Chou),后者花冠筒漏斗状,叶片深绿至紫色,叶两面具紫红色粗伏毛而明显区别;距离该种5 km内分布有小白花报春苣苔(P.alba R.F.Li & B.Pan),后者花明显小型,花冠筒状,纯白色,与该种相区别.通过比较该种与报春苣苔属其他物种,发现也有一些物种花筒或多或少有膨大,如浅黄报春苣苔(P.lutescens B.Pan & H.S.Ma)、粉花报春苣苔[P.roseoalba(W.T.Wang)Mich.M?ller & A.Weber]、中华报春苣苔[P.dryas(Dunn)Mich.M?ller & A.Weber]、多莛报春苣苔[P.polycephala(Chun)Mich.M?ller & A.Weber]以及崀山报春苣苔[P.langshanica(W.T.Wang)Yin Z.Wang]等,初步推断报春苣苔属植物的花筒膨大可能与特定传粉者有关,然而这一假设需进一步的野外调查和实验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环境保护背景下植物英语翻译技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使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备受关注.植物保护专业是一门研究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寄生植物学等领域的学科,其目的是保护植物免受病、虫、草、兽等有害生物的侵袭,维持生态平衡,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诸多专业人才.但相较于国外植物保护的发展现状,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在环境保护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植物英语翻译技巧,不断提高翻译能力,为推动国内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我国迁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特有维管植物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启动实施以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为主导的就地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战略,是我国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的科学使命和责任担当.本文以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中国特有维管植物为对象,系统梳理了这3类植物在我国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概况,对这些植物的生活型、物种组成和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当下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我国植物园保存的此3类植物共计7,141种,分属265科1,271属,分别占我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6%、42%和23%.在7,141种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43种,受威胁植物2,095种,中国特有植物5,957种,分别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特有植物总数的72%、59%和37%.这些植物包括乔木2,555种、灌木1,025种、草本3,117种、攀缘类419种和水生类25种.3类植物在各植物园的物种组成共有比例较低,系统发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地黄氧-酰基转移酶WSD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植物蜡酯合成酶催化长链醇和长链脂肪酸合成蜡酯,对植物蜡质合成及其抗旱、抗致病菌袭击和紫外辐射、抗寒和昆虫侵害等环境胁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镉是环境中含量最高的有毒重金属之一,严重威胁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产量和食用安全.为研究地黄蜡酯合成酶基因镉胁迫表达,该文从地黄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中鉴定其成员,并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与qRT-PCR对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保守结构域及其组织表达与镉胁迫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鉴定出两个蜡酯合成酶基因RgOATWSD1 与RgOATWSD2,其编码蛋白质的长度、理论等电点和相对分子量依次为 463 aa与 473 aa、8.86 与 9.34、51.31 kD与 52.49 kD,均为不稳定蛋白.(2)二者均具有acyl_WS_DGAT保守域与DUF1298 超家族,前者占其氨基酸序列的 92.65%~94.50%.(3)二者均定位于内质网中,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与 α 螺旋为主;RgOATWSD1 为跨膜蛋白,而RgOATWSD2 不是.(4)二者均在地黄根、茎、叶中差异表达.(5)二者表达均受镉胁迫诱导,但其表达变化趋势不同.该研究鉴定了两个镉胁迫应答反应的蜡酯合成酶基因,为地黄RgOATWSD的镉胁迫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文山州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及优先保护等级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保护植物通常拥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或种群数量较少,是目前面临生存威胁最高的植物类群,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通过对文山州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系统调查,分析其丰富度及地理分布,采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保护系数和利用价值系数4项指标,确定权重,再计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优先保护综合值,据此划分物种的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文山州分布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87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6种、二级259种,云南省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Ⅲ级7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兰科(Orchidaceae)植物112种,占38%,是文山州重要的保护类群.水平分布上,南部的麻栗坡县、马关县和西畴县物种丰富度较高,分别为228、224、200种,中北部的广南县、丘北县和砚山县物种丰富度偏低,分别是87、68、52种;垂直分布上,海拔1 301~1 500 m是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最集中的区域;所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需要重点关注南部区域和海拔1 301~1 500 m的区域.优先保护综合值是0.372~0.940,其中Ⅰ级39种,Ⅱ级142种,Ⅲ级123种,Ⅳ级83种.古林箐秋海棠(Begonia gulinqingensis)、云南金花茶(Camellia fascicularis)、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丘北冬蕙兰(Cymbidium qiubeiense)、光萼厚轴茶(Camellia crassicolumna var.multiplex)、无斑兜兰(Paphiopedilum henryanum var.christae)、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和绿花杓兰(Cypripedium henryi)8种虽然未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受威胁物种,但在文山州分布个体数量少、受人为干扰明显、保护价值高,评估为Ⅰ级优先保护,属于亟需拯救和保护的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