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与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三角梅花期长、花量大、抗逆性强且应用形式多样,现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花卉朝阳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木本花卉.随着园艺技术的提升与国际交流的扩大,三角梅品种数量逐年攀升,同名异物及同物异名的现象频繁发生,给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促进三角梅种质资源的管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作为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基于B/S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与服务平台,实现种质资源库的高效管理.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平台架构、数据库设计、技术实现及平台功能构成等内容,通过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以期促进三角梅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研究、评价和应用.此外,该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方法可为其他花卉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植物园迁地保护环境下纹瓣兰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深入了解濒危物种的繁殖特性,能为物种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和2023年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迁地保存的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主要包括开花物候、繁育系统、花部形态特征、昆虫传粉特征以及花的挥发性成分等.结果表明,纹瓣兰的盛花期在4月中旬,单花花期7 d;群体花期约为36 d.花粉活力在开花第1天时最高,约为47.15%,之后呈下降趋势.柱头在整个单花期一直具可授性,开花第2天可授性最强.人工授粉实验表明纹瓣兰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繁育并依赖传粉者,自然结实率较低为 6.9%.唇瓣的先端和基部的表皮细胞分别为锥形和指状突起,基部的指状突起细胞外附着有油脂颗粒,可能是传粉者的报酬.药帽黄色,其表皮细胞为锥形细胞,能够反射光线,可能起到吸引昆虫的作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纹瓣兰唯一的有效传粉昆虫.纹瓣兰的挥发性气味中(E)-乙酸-2-癸烯-1-醇酯含量最高.因此,纹瓣兰的花部结构与传粉昆虫具有显著的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湖北神农架中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25 ha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神农架落叶阔叶林是中亚热带北缘山地保存较好的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为探究中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和森林动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按照全球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Forest Global Earth Observatory,ForestGEO)和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hinese Forest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Network,CForBio)的建设标准,于2022年在神农架南坡建设了一个25 ha的落叶阔叶林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本文基于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不含竹、藤)调查数据,分析了其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特征、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该样地海拔落差334m,含木本植物149种(包含变种),61,054个独立个体(包括分枝共有97,664个体),隶属于44科79属,其中常绿和落叶树种分别为28种和121种;稀有种(<1株/ha)有44种(29.5%);有萌枝的个体占总个体数的26.8%,其物种数占样地物种总数的93.3%.样地科的分布以热带分布(19科,43.2%)占优势,属的分布以北温带分布(35属,44.3%)占优势.该群落乔木层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和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为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占7.5%和6.6%.样地树种的平均胸径为7.71 cm,胸径≤ 10 cm的个体占优势(76.7%).群落径级结构整体上呈倒"J"型,优势物种的径级结构主要呈现类倒"J"型和正态分布型.神农架中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相较于纬度相近的样地,其物种多样性更高;植物区系多样;群落结构稳定,根萌比例高,物种更新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我国迁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特有维管植物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启动实施以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为主导的就地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战略,是我国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的科学使命和责任担当.本文以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中国特有维管植物为对象,系统梳理了这3类植物在我国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概况,对这些植物的生活型、物种组成和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当下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我国植物园保存的此3类植物共计7,141种,分属265科1,271属,分别占我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6%、42%和23%.在7,141种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43种,受威胁植物2,095种,中国特有植物5,957种,分别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特有植物总数的72%、59%和37%.这些植物包括乔木2,555种、灌木1,025种、草本3,117种、攀缘类419种和水生类25种.3类植物在各植物园的物种组成共有比例较低,系统发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山东省木材腐朽真菌多样性和资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为了解山东省木腐菌物种多样性并挖掘潜在资源.以 2019-2021 年在山东省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等地采集的标本 1 178 份和借阅馆藏标本 218 份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 227 种.按照最新的真菌分类体系进行分类归属,并使用最新的物种科学名称系统排列,隶属于2门、6纲、15目、54科、131属.经济价值类型包括食用菌25种、药用菌 91 种、潜在工业价值 29 种,分别占总种数的 11.01%、39.57%和 12.78%;功能未知 103 种,占总种数的 45.37%;可用于食用、药用的木腐菌有 116 种,占总种数的 51.1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国内外期刊论文分析全球猕猴桃研究与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依据科瑞唯安公司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平台(CNKI)期刊数据库,重点对 2003-2022年期间的SCI 和CNKI 核心期刊收录的猕猴桃(Actinidia)研究论文 5 320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论文发表年限、发表国家或地区分布、学科领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20年内SCI 和CNKI核心期刊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SCI 论文收录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新西兰、意大利等;CNKI核心期刊收录论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次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江西农业大学.猕猴桃研究涉及植物科学、园艺学、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果品贮藏与加工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学、生物信息学等131个学科,很多论文来自跨学科研究.近5年发展最快的学科是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以及果品贮藏与加工学.本文通过对期刊论文的分析,旨在为我国科研人员了解全球猕猴桃研究动态、确立未来研究方向、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信息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中国云南种子植物区系新资料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本文报道了采自云南的1个中国种子植物新记录科、2个新记录属、30个新记录种(含种下等级,下同).中国新记录科为兜帽果科(Aptandraceae)(云南迦楼果Anacolosa griffithii);中国新记录属为假钓樟属(Pottingeria)(假钓樟P.acuminata)和心萼藤属(Cordisepalum)(小花心萼藤C phalanthopetalum);中国新记录种为:短萼火焰花(Phlogacanthus gomezii)、滇缅叉柱花(Staurogyne shanica)、大果大风子(Hydnocarpus macrocarpus)、厚叶藤春(Alphonsea ventricosa)、长果细基丸(Huberantha jenkinsii)、盈江野独活(Miliusa chantaburiana)、异株野独活(M dioeca)、滇缅凤仙花(Impatiens andersonii)、红萼藤黄(Garcinia lanceifolia)、盈江五桠果(Dillenia parviflord)、盈江柳安(Parashorea buchananii)、缅甸锥(Castanopsis birmanica)、缅甸银叶树(Heritiera burmensis)、红花格叶(Phrynium pubinerve)、滇印石豆兰(Bulbophyllum obrienianum)、易武石豆兰(B.sinhoense)、盈江石斛(Dendrobium dantaniense)、舌唇石斛(D.parcum)、黄火烧兰(Epipactis flava)、大茎美冠兰(Eulophia macrobulbon)、滇印小囊兰(Mfcropera mannii)、婆罗洲香荚兰(Vanilla borneensis)、簇花叶下珠(Phyllanthus discofractus)、奇异珠子木(P.mirabilis)、微毛杜茎山(Maesa tomentella)、皱叶清风藤(Sabia wardii)、大萼臭椿(Ailanthus integrifolia subsp.calycina)、滇缅荛花(Wikstroemia floribundd)、红丝姜花(Hedychium gardnerianum)、大苞姜(Monolophus linearis).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和厦门大学标本馆(AU).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音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2023年2月初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来到昆明植物园东园——山茶园四逸亭,一场鲜花与音乐的邂逅拉开了序幕.音乐会现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共同为这场茶花与音乐的交响喝彩.演奏曲目包括:《今夜》《爱的致意》《托赛里小夜曲》《相思河畔》《听海》《在水一方》《龙猫》《舒伯特小夜曲》《蓝色探戈》《莫扎特嬉游曲1、2、3》《多瑙河》《闻香》《华尔兹的猫》《艰苦人生》《海上探戈》《茉莉花》.美妙的乐曲博得茶花树下听众的阵阵热烈掌声,茶花园里各色盛开的茶花让人倍感喜气与温暖.正在植物园内游玩的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游客们循声而来,驻足聆听;即使用手机拍照、摄像也是轻手轻脚,生怕破坏了鲜花与音乐共同营造的美好意境.茶花园里妙音环绕、节奏变幻,音乐会吸引了百余听众.音乐会结束,大家意犹未尽,不愿离开."茶花园里赏音乐"作为一种创新形式,在赏花的同时,还能享受音乐洗礼,视听均获得极大的满足,身心得到调节和净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封面说明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封面图片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助理研究员邓云在2023年2月9日拍摄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子保护区西片(21°58′N,101°12′E),地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属于横断山系余脉.该区受西南季风的强烈影响,有干湿分明的旱季和雨季,其中,雨季(5-10月)降水量占比83.2%(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是全世界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又一次集体行动,也开启了中国主导全球环境治理之先河.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实践,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将《昆蒙框架》的目标作为其重要内容.本文对照《昆蒙框架》的长期目标和2030年具体目标,提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中可以研究回答的26个问题和27项保护行动,并提出植物物种大普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调查、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植物零灭绝保护实践、生态修复计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保护与可持续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等7项优先行动.通过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高我国执行《昆蒙框架》的能力与水平,也是检验植物园体制创新成效最为直接的试金石,其成功实践也将为全球其他生物多样性大国提供样板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