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伊适应模式联合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在颌面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联合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在颌面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颌面创伤患者6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常规护理干预,31例)和B组(罗伊适应模式联合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31例),均自患者入院时干预至患者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随访1个月后的心理弹性、医学应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生活质量,随访1个月后美学效果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比,随访1个月后两组患者坚韧、乐观、自强各个维度及心理弹性总分、面对评分、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回避、屈服、PSQI、SPBS、VAS评分则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随访1个月后,B组美学效果总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联合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颌面创伤患者中,能够帮助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感,缓解其疼痛,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疾病,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美学效果的满意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支持固定修复前后唇部美学区软组织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修复治疗前后鼻唇部软组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行上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50例.收集患者修复前后的病史、CBCT和三维面部扫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患者戴牙前后软组织的改变,将各变化量与患者基本信息、种植方案和剩余骨相关参数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使用赤池信息准则选择各软组织指标变化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种植固定修复后,上唇长(sn-sto)、上唇红长(ls-sto)、上唇红面积(UVA)显著增加(P<0.01),上唇凸点到E线的距离(ls-E)显著减少(P<0.01),鼻唇角(∠cm-sn-ls)显著减小(P<0.01),人中长(sn-ls)无显著改变(P>0.05).除sn-sto和sn-ls外,其余软组织改变量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1),其余骨组织参数、种植方案、性别与各软组织改变量无显著相关性.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各软组织变化量与年龄和术前软组织情况广泛相关,个别与骨形态相关.结论: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修复后鼻唇部软组织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为唇红部扩大和突出.面部软组织变化主要与患者年龄及原有软组织条件广泛相关;患者年龄越大、原有软组织形态越凹陷萎缩,丰满度改善越明显,唇部凸度改变量与剩余骨形状也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口腔医学美学推动者:深切怀念中国工程院邱蔚六院士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4年5月24日,我国口腔医学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在上海仙逝,巨擘陨落,英名千古.他在国内外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领域的卓越成就令世人敬仰,而他的雄韬伟略推动口腔医学美学发展贡献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塑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种植体、骨组织、软组织和修复体形态是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交界美学的4个构成要素,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位于这4个构成要素的交界区,是粉色美学的重要表现区。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穿龈轮廓的塑造也涉及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塑造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颌前牙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相关性的数字化测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用数字化方法探讨分析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和牙槽骨厚度的相关性,为上颌前牙区美学修复及种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5至10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行后牙种植修复的患者,共纳入5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4例,年龄(25.8±4.5)岁。采用口内扫描仪进行口内扫描,并拍摄锥形束CT,利用种植导板软件进行口内扫描数据和锥形束CT数据的拟合配准,测量并记录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唇侧龈缘下2 mm处牙龈厚度以及牙槽嵴顶下2、4 mm处牙龈厚度及牙槽骨厚度。结果:57例患者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龈缘下2 mm处牙龈厚度分别为(1.42±0.21)、(1.19±0.17)和(1.23±0.20)mm( F=12.47, P<0.001);男性上颌前牙龈缘下2 mm和牙槽嵴顶下4 mm处牙龈厚度[分别为(1.31±0.21)和(0.67±0.22)mm]分别显著大于女性相应测量项目[分别为(1.26±0.22)和(0.58±0.19)mm]( t=2.01和3.97, P<0.05);上颌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下2、4 mm处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均呈正相关( r=0.387和0.344, P均<0.05)。 结论: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男性牙龈厚度大于女性;上颌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下2、4 mm处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即牙龈越厚,牙槽骨也越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半月-隧道瓣技术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半月-隧道瓣技术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和影像学效果,为探索更微创、可靠、稳定的牙周再生治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就诊、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口内至少1颗前牙区患牙存在邻面骨内袋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试验组使用半月-隧道瓣技术,对照组使用改良保留龈乳头切口技术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牙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龈乳头退缩(papillae height loss,PHL)、骨袋深度(影像学检查中骨缺损的骨袋底至牙槽嵴顶的距离)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术后2周早期伤口愈合指数(early healing index,EHI)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PD[试验组治疗前后为(6.50±0.85)和(2.10±0.74)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6.60±0.97)和(2.40±0.70)mm]、CAL[试验组治疗前后为(8.70±0.95)和(4.00±1.15)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8.40±1.17)和(4.50±1.18)mm]、BI[试验组治疗前后为3.00(2.75,3.00)和1.00(1.00,2.00),对照组治疗前后为3.00(2.00,3.00)和1.00(0.75,1.25)]及骨袋深度[试验组治疗前后为(4.71±0.95)和(-0.20±0.85)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4.38±0.97)和(0.99± 0.80)mm]均有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L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2周EHI(1.30±0.48)显著优于对照组(2.10±0.99)( P=0.042)。试验组术后6个月骨袋深度改善程度[(4.91±1.18)mm]显著优于对照组[(3.39±0.95)mm]( P<0.05)。试验组影像学硬组织修复率(1.05±0.17)显著高于对照组(0.78±0.14)( P=0.001)。两组治疗后PD、CAL、BI及PHL的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半月-隧道瓣技术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安全、有效;该技术允许在骨缺损区进行过量植骨,可更有效地获得硬组织再生并可能获得更好的术后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路线,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36.0±10.5)岁;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2.0±6.7)岁。试验组采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技术进行修复效果的术前三维数字化仿真预测,并根据患者意见修改修复体形态,患者对预测效果满意后,用数字化技术复制修复体形态设计至最终修复体,并用数控切削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对照组采用二维数字化设计进行修复效果预测,技师参考二维预测图片,雕刻修复体蜡型并用热压铸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数字化设计效果的仿真度、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的相似度进行评分,并对修复体进行患者满意度分级评价;由1名不知患者分组情况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口腔修复医师参考改良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对两组修复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建立前牙美学修复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流程。试验组患者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仿真度的VAS评分[(8.5±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0.7)分]( P<0.01),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相似度的VAS评分[(9.6±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0.9)分]( P<0.01)。试验组修复体患者满意度分级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两组修复体质量在外形准确性、边缘密合性和表面光滑性上的医师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可在术前进行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修复效果预测,设计效果可精准转移至最终修复体,能有效促进医患交流,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软组织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口腔软组织工程涉及口腔颌面功能和美学的修复重建。三维生物打印作为21世纪初的新兴技术,包裹细胞的生物墨水可通过模拟发育过程中组织的自组装促进再生,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巨大。口腔软组织既包括口腔特有的牙髓、牙周膜、牙龈、口腔黏膜和唾液腺,也包括颌面部涉及的皮肤、血管、肌肉和神经等组织。目前,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特有软组织修复中主要应用于牙髓再生领域,利用不同的生物墨水荷载牙髓细胞在牙本质基质中修复牙髓组织;三维生物打印在牙周膜重建和类唾液腺培养方面仅有少量体外研究;且尚未检索到三维生物打印在牙龈和口腔黏膜再生方面的应用。这应与牙周膜复杂精细有序结构、口腔的湿润环境、有限的操作空间以及持续的咀嚼压力相关。对于皮肤、血管、肌肉和神经的三维生物打印,虽研究较多,但大多无口腔针对性。本文简要介绍目前以细胞相容水凝胶为生物墨水的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软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腔修复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氧化锆陶瓷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美学性能,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广泛。然而,临床常用的四方相氧化锆陶瓷在口腔环境中可发生低温老化,导致修复体表面粗糙度增加、微裂纹产生、力学性能下降等。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受晶体大小、应力、稳定剂含量和类型、表面处理、烧结条件等因素影响,本文就口腔修复学领域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氧化锆陶瓷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腔美学修复全局理念的建立与临床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口腔美学修复涵盖了从面部美学到牙齿美学,从宏观美学修复目标到局部美学修复目标的实现。作为从事口腔美学修复的医师,需要同时面对和解决患者越来越高的诊疗需求以及口腔医疗行业日趋规范的需求。从事口腔美学修复的医师应建立以美学诊断为中心、跨学科美学修复为手段、精细化显微化修复为特征的口腔美学修复全局理念和实践体系。从事口腔美学修复的医师应该是美学修复方案和治疗计划的制订者,同时也是最终美学效果的实现者,应准确把握口腔美学修复全局理念和实践体系,为广大的患者提供规范化、优质化的口腔诊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