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变型介孔硅纳米探针超声/近红外双模态显像及体外溶栓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靶向血小板诊疗一体化的纳米探针(RGD/ICG/PFP@MSN)在体外的超声/近红外双模态显像潜能及对血栓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声振及碳二亚胺法制备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为载体,负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肽(RGD)、全氟戊烷(PFP)及吲哚箐绿(ICG)的纳米探针(RGD/ICG/PFP@MSN)。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探针形态;用蛋白定量法(BCA)和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别检测RGD、ICG的载入;体外研究纳米探针在近红外光(NIR)照射下的成像性能、光热响应能力;用细胞毒性实验和溶血实验检测其生物安全性;在超声及NIR辐照下研究其相变情况;将探针与新鲜动脉血栓孵育后行冰冻切片观察其寻靶能力,并行超声和NIR辐照治疗,以辐照前后血栓重量变化评估其溶栓能力。结果:制备的纳米探针形态规则,大小均匀,粒径(156.83±5.05)nm,电位(11.47±0.25)mV。RGD偶联率为(77.67±4.50)%,能介导纳米探针靶向体外新鲜动脉血栓;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证实了ICG的成功载入,其包封率为(80.47±0.05)%。超声和NIR辐照后纳米探针能发生声致相变和热致相变并增强超声显影效果;随着纳米探针溶液浓度的增加,NIR成像信号逐渐增强,且经NIR照射后呈浓度依赖性和辐照强度依赖性升温。细胞毒性实验和溶血实验显示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且探针在联合超声与NIR的辐照下能发挥溶栓作用,血栓重量经治疗后显著减少( P<0.01)。 结论:构建的RGD/ICG/PFP@MSN纳米探针具备优良的超声与NIR双模态成像能力、良好的相变能力和光热转换效力,以及针对血栓的高效靶向渗透和治疗作用,可为实现在超声与NIR协同作用下对血栓类疾病的诊疗一体化提供有力的体外实验证据和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光疗在皮肤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光疗是多种慢性皮肤病治疗的基础疗法之一,近年来,随着治疗设备的不断优化,家庭光疗在临床上得以逐步推广.相较于医院光疗,因患者依从性更好,且疗效相近,家庭光疗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普遍认可.本文对窄谱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1、可见光以及红外线等不同波段光谱的家庭光疗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就家庭光疗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细菌光谱检测方法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细菌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源之一,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还带来了巨额的医疗支出.快速而准确的细菌检测对细菌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光谱检测方法不但可以快速实时地获得细菌的分类、含量以及功能状态等信息,而且具有操作简单、非侵入性的优势,在细菌检测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拉曼光谱、太赫兹光谱、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光谱、荧光光谱在细菌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光谱的分子机制——光靶点,包括含有视网膜发色团的细菌视紫红质(CBCRs)、带有四吡咯发色团的拟菌植物色素、带有对香豆酸发色团的光活性黄蛋白(PYP)、带有黄素单核苷酸(FMN)的光氧压力(LOV)结构域、带有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发色团的隐色剂和含有FAD的蓝光感应域等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现有细菌光谱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细菌检测技术的优化策略,希望对细菌的光谱检测研究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紫外线照射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26
太阳中发出的电磁光谱包括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UV).太阳光中的紫外光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过去的研究更多关注紫外光对皮肤的影响,因为紫外线是导致皮肤损伤的原因之一,人们对于紫外线对皮肤的生理效应已经比较清晰,但目前紫外线对于人体其他器官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疾病的影响尚不明晰.本综述指出紫外线照射在减少体重增加、代谢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益处.另外紫外线暴露可能在降低糖尿病、结肠炎等疾病的发病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且紫外线还可能在抑制近视和抑郁症的发展上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给未来人类的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后续的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可以考虑紫外线因素;本文评述了紫外线暴露对于人类非皮肤类疾病的影响,探索到急性的紫外线暴露对于内脏可能会有损伤,而不只停留于皮肤层面,明晰了紫外线对人体的益处和危害,为探究紫外线深层次开发和控制紫外线剂量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控制大田和自然大田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生理生态参数估算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为了准确监测和客观评估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危害,利用ASD Field Spec3地物波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仪分别采集控制大田试验(2015年和2019年)和自然大田试验(2020年)在各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水稻的冠层高光谱数据和SPAD值,调查采集样点的虫量和水稻卷叶率,对比分析两种试验中稻纵卷叶螟的虫害发生特征、水稻冠层光谱特征和水稻生理生态参数特征,建立基于高光谱参数的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的生理生态参数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两种试验的水稻SPAD值和冠层的红边至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均随着稻纵卷叶螟虫害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而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则相反;(2)自然大田试验的SPAD值和红光至近红外波段的冠层反射率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要显著低于控制大田试验,而到了后期则反而要略高于控制大田试验;(3)综合分析筛选出自然大田试验和控制大田试验中的多个虫害特征参数和植被指数分别构建出了 SPAD的单因子和多因子估算模型,各模型均达到了较好的估算效果,在单因子模型中EVI的二项式函数模拟效果最好,而多因子线性回归估测模型的模拟效果优于所有的单因子模型;(4)通过2021年对这些模型的应用检验发现:这些模型中基于虫量、卷叶率、OSAVI、EVI和DVI的单因子估算模型的SPAD估算值与实测值拟合度很高,其Rv2均超过了0.8,达到了比较理想的估算效果,这为稻纵卷叶螟危害下的水稻SPAD值估测提供了一种精度较高且可行的估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东北哈泥泥炭地不同泥炭藓属植物高光谱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泥炭藓是北方泥炭地的优势植物,其高光谱特征研究很少.本研究采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藓丘及丘间)生长的相同种类泥炭藓植物,及同一水位埋深条件下的不同种类泥炭藓植物的光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泥炭藓属植物的光谱反射特征具有明显种间差异,主要反映在绿峰、红边的差异上.由于水分条件差异,生长在高丘和低丘的锈色泥炭藓、泥炭藓及中位泥炭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均具有显著差异,高丘的泥炭藓属植物的反射率均高于低丘的泥炭藓属植物.本研究所获得的东北地区哈泥泥炭地几种泥炭藓属植物的详细光谱信息,可以为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和卫片解译泥炭藓湿地提供地面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固定翼无人机监测松材线虫病疫点枯死松树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无人机航摄监测森林病虫害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为探究无人机航摄在松材线虫病监测中的应用,本研究于2017年11月利用小型固定翼无人机采集了广东省河源市新丰江库区松材线虫病疫点的航摄影像,总面积1425.9 hm2.固定翼无人机搭载了1台可见光数码相机和1台多光谱数码相机,能同时采集枯死松树的可见光和近红外的航摄影像.利用LAMapper软件对航摄图像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和像素匹配,获得可见光正射影像和多光谱正射影像.使用ERDAS软件生成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然后将带有地理信息的完整影像自动导入GIS系统进行异常点识别和几何矫正,导出最终的影像数据.最后,对影像进行分析,并根据植被指数 (NDVI)对图像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显示,航摄的疫点中共自动识别1486株枯死松树,并获得了其分布地图及坐标点位置.验证结果表明监测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坐标点精度达到2-3 m.本研究结果具有低成本、自动化、可靠、客观、高效和及时等优点,可为大面积监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现状和流行动态、评估防控效果和灾害损失提供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见光的皮肤损伤及防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谱主要由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组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阳光中的可见光对人体皮肤健康无影响,但最近报道显示可见光也可在多方面影响皮肤生理健康,导致皮肤红斑、黑化和光老化等,有进行合理防护的必要.目前市场上的防晒化妆品主要针对紫外线,无防护可见光的功效.该文就可见光对皮肤的损伤和损伤机制、与可见光相关的皮肤病及可见光防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皮肤全面防晒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强型玻璃陶瓷厚度对树脂水门汀固化效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不同厚度加强型玻璃陶瓷对3种双固化树脂水门汀Multilink N (Ivoclar Vivadent)、RelyX Ultimate (3M)以及NX3-Nexus(Kerr)聚合转化率(degree of conversion,DC)的影响.方法:使用硬组织切片机将upcera锂瓷、e.max瓷制作成厚度分别为(2.00±0.05) mm、(3.00±0.05)mm和(4.00±0.05)mm的3组正方形瓷片,应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波长400~515 nm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射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C=C”吸收峰和“C-C”吸收峰的吸光度值,计算树脂水门汀的DC.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瓷片在所检测可见光范围内随着厚度的增加,可见光透光率明显降低.在一定波长范围内,2 mm厚度的upcera锂瓷透光率高于e.max瓷,3 mm、4mm2种瓷片透光率差异无显著性.2 mm厚度的upcera锂瓷和2 mm厚度的e.max瓷作为固化中介物时,Mutilink N和RelyX Ultimate的固化效率低于NX3-Nexus组.结论:瓷片厚度为2 mm时,upcera锂瓷的透光率高于e.max瓷.upcera锂瓷对Mutilink N和RelyX Ultimate固化效率的影响大于e.max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养分含量的高光谱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高光谱数据快速准确估算土壤养分含量,可为土壤养分监测及土壤理化参数反演提供优化方法.本研究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选取典型样地,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定量关系,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其光谱特征波长,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回归法、支持向量机法分别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进行预测并对比分析,构建该区域土壤养分含量的最优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养分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400~ 760 nm)和近红外区(760~1100 nm)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最大值均位于这两个光谱区间.4种土壤养分含量的SPA-SVM模型的普适性好且反演精度高,建模过程简单高效,适用于小数据量试验.本研究结果可为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养分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