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对护理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对护理机器人应用场景的需求和建议,为设计用于减轻医院内护理人员工作负担的智能机器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以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7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整理资料。结果:临床护士对护理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可归纳为4个主题:护士认可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预计可替代护理场景;护理机器人设计特征归纳;多重因素局限护理机器人的应用。结论:临床护士对护理机器人应用场景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而短时期内仅会将部分的非临床任务授权给机器人;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借助政策东风,加大法律监管力度,从而提升护理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适应证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有咳嗽、咳痰和活动气短呼吸道症状,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者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的肺功能适应证指标,以利于在高危人群中筛查和诊断慢阻肺.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日至12月2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有咳嗽、咳痰、活动气短症状,疑为慢阻肺的3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基础肺功能测定及支气管舒张试验.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70%作为慢阻肺持续气流受限的标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等,并进行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的肺功能分级.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以舒张试验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70.0%和FEV1/FVC<70%分别作为舒张试验适应证指标,评价诊断慢阻肺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靠性.结果 137例患者诊断为慢阻肺,其余256例患者为非慢阻肺.慢阻肺患者中气流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受限者分别为30例(21.8%)、79例(57.7%)、19例(13.9%)和9例(6.6%).支气管舒张试验前,慢阻肺组FEV1%<70%的患者有100例(73.0%),非慢阻肺组有26例(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组FEV1/FVC<70%的患者有133例(97.1%),非慢阻肺组有22例(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舒张试验前,FEV1%<70%和FEV1/FVC<70%为舒张试验适应证的灵敏度分别为73.0%和97.1%,特异度分别为89.8%和9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当患者有咳嗽、咳痰、活动气短呼吸道症状,疑为慢阻肺行基础肺功能检查时,FEV/FVC<70%可以做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多算法进化树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作为一种RNA病毒,具有高突变率的特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生以来,病毒基因组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突变,可以通过进化分析对其进行分类,以辅助分析病毒感染源.由于时间较短,总体突变率仍然较低,利用单一算法构建的进化树结构可靠性不高.本文用Paup、MrBayes和MEGA软件,通过不同算法构建进化树,对目前GenBank中所有的SARS-CoV-2基因组进行了分析.不同算法所得到的多个进化树中,部分序列分支结构相同或相似,且相应的病毒宿主间可能存在交集,通过比较分析多个树之间的相似结构,可为病毒的来源提供参考信息.随着病毒的进化和基因组数据库的不断积累,预计利用多算法构建进化树去筛选相同分枝结构的方法的有效性将逐步提升,可作为感染源分析的参考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穿戴设备可用于测量体能活动和预测未来健康风险(摘译)
编辑人员丨2023/8/5
据估算,预计从2016年起近五年内监测体能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的可穿戴设备数量将增加5倍以上.这些设备可以让我们深人了解佩戴者的体能活动能量消耗 (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PAEE)和PA强度.虽然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未得到严格的评估,无法达到研究级设备的水平,但消费者可穿戴设备为个人提供了自我监测其PA水平的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临床使用工况的磁共振(MR)可靠性指标与实现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研究结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在用MR的临床使用工况,将MR部件分为扫描I型和扫描II型.同时,结合MR部件的主失效应力,将MR的分为动力学部件和电热学部件.该研究给出了系统可靠性指标确定、系统可靠性分配、部件可靠性指标实现、系统可靠性预计和系统可靠性验证一整套的磁共振(以下简称"MR")系统可靠性指标与实现方法.同时,该研究也给出了可靠性预计和可靠性验证的方法,并给出了基于临床使用数据统计的MR系统MTBF计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实时状态电流的数字诊疗设备运行状况监测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数字诊疗设备的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对设备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方法 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数字诊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对其自动提取的关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设备的使用率、开机时间、检查人数、部件的实时状况功能利用率、风险评估等指标.最后分析应用该系统的指标效果情况.结果 以我院1.5 T的核磁共振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0日的实时监控数据为例,分析得到设备的开机率100%,使用率83.87%等数据,结合故障信息提示的风险异常次数41次、磁体风险异常次数30次、射频系统风险异常次数4次、梯度系统风险异常次数0,得出设备综合评估的健康指数为85分.通过分析每天检查人次-项数走势和使用情况数据,得出前三个月设备使用率100%,2020年1月的使用率仅有83.09%.应用该系统可以得出数据准确性98%,使用率平均提升12%,预计经济效益提升12%,该系统风险评估的可靠性约90%,功能利用率数据的可利用性100%.结论 该系统集数据实时传输网络技术以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异常数据智能监测技术于一体,实现了基于状态的医疗设备的监管,可提升医院设备监测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研究领域数据不准确、多维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推动该研究领域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机器人辅助空心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3. 6%[1].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髋部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尤其是股骨颈骨折,预计到2040年全球每年新发患者数将达到50~60万例次[2]. 21世纪医学科学进入了微创智能时代,骨科手术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患者对精准、微创治疗需求日趋迫切. 由于传统骨科手术方式容易受到包括患者体位定位、手术器械操控的精准度及医师临床经验和疲劳程度影响,增加了完成精准手术规划的难度,使手术成功率及可靠性降低[3].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9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科行机器人辅助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徒手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导航机器人辅助进行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叶光栅准直器可靠性预计的分析与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工程样机制作前行之有效的可靠性预计的分析方法.方法 本文以放疗设备中关键子系统多叶光栅准直器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可靠性预计模型建立,再根据GJB/Z299C-2006指导方法计算电子元器件失效率数值,通过有限元法、实验法、全寿命分析等方法计算机械部件或关键零件的失效率,最后根据元器件计数法以及产品设计的串并联逻辑关系进行总失效率计算.结果 产品设计初期的理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为376.5 h,未达理论预期指标500 h,经识别主要是源于系统中传动丝杆和传动丝母较高的失效率,成了整个系统的最薄弱环节.通过提高丝杆强度以及硬化工艺优化等手段提升了预期使用寿命,但传动丝母由于行业技术瓶颈难以降低失效率,因而需要通过定期更换以保障系统运行,故在产品维保策略中需将其定义为易损件.结论 本文通过可靠性预计将发现的潜在风险点控制在工程实现前期,降低企业开发成本和迭代频率.文中对复杂机电系统总结出的详细和完善的分析方法,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可靠性预计工作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