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龄后儿童肾移植后BK多瘤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肾移植术后BK多瘤病毒(BKPyV)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332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BKPyV载量水平,分析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筛查BKPyV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感染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32例患儿中,男215例,女117例;移植年龄(12.2±3.9)岁;学龄前(1~5岁)37例,学龄后(6~18岁)295例。对224例患儿尿液与30例患儿血液样本的BKPyV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学龄前BKPyV尿症9例,BKPyV血症3例;学龄后BKPyV尿症76例,BKPyV血症14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较高体质指数( HR=1.105,95% CI:1.020~1.197)、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应用( HR=2.196,95% CI:1.335~3.613)、较高他克莫司浓度( HR=2.484,95% CI:1.298~4.753)、较高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 HR=1.193,95% CI:1.009~1.411)、较高CD14 ++CD16 -细胞计数( HR=1.096,95% CI:1.024~1.173)是学龄后儿童BKPyV尿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HR=4.993,95% CI:1.555~16.038)、急性排斥反应( HR=6.021,95% CI:1.930~18.787)、较高CD14 ++CD16 -细胞计数( HR=1.227,95% CI:1.081~1.392)是学龄后儿童BKPyV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体质指数、免疫诱导用药、他克莫司浓度、NK细胞计数、CD14 ++CD16 -细胞计数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0.5、1、2、5年BKPyV尿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2(95% CI:0.626~0.798)、0.708(95% CI:0.612~0.804)、0.754(95% CI:0.668~0.840)和0.767(95% CI:0.685~0.849),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9%、61.4%、61.6%、55.8%和70.9%、72.4%、76.0%、84.0%。联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CD14 ++CD16 -细胞计数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0.5、1、2、5年BKPyV血症发生的AUC分别为0.791(95% CI:0.631~0.951)、0.744(95% CI:0.547~0.936)、0.786(95% CI:0.629~0.946)和0.812(95% CI:0.672~0.948),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67.1%、75.0%、77.9%和88.9%、89.0%、89.9%、88.0%。 结论:术后CD14 ++CD16 -细胞水平可作为学龄后儿童肾移植后BKPyV感染的预测因子。联合体质指数、免疫诱导用药、他克莫司浓度、NK细胞计数、CD14 ++CD16 -细胞计数可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尿症发生;联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CD14 ++CD16 -细胞计数可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血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首诊的移植肾切除后髂外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58岁,因近2周出现右侧髂窝区疼痛症状,于我院行泌尿系及双侧髂血管超声检查。患者既往因慢性肾衰竭,于2001年11月在外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后血肌酐及尿肌酐恢复正常,规律服用他克莫司抗排异药物等。2003年3月因严重排异反应,行移植肾摘除手术,术后于多家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自2008年入我院行规律血液透析至今。患者无糖尿病及风湿、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种异体多能成体祖细胞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1/2期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期,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了解同种异体多能成体祖细胞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一项在英国和美国12个中心进行的1/2期临床试验。该研究共有3个研究队列,队列1和队列2分别评估3例ARDS受试者接受3亿个或9亿个同种异体多能成体祖细胞治疗后的早期安全性;队列3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平行试验,受试者在96 h内分别输注9亿个同种异体多能成体祖细胞( n=20)或安慰剂( n=10)。主要评价指标为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评价指标包括患者临床结局、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血浆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在3个队列中均未出现与细胞疗法相关的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在队列3的研究中,细胞治疗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25%,而安慰剂组则为45%。细胞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的28 d无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2.5(0,18.5)d和4.5(0,16.8)d,无机械通气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8.5(0,22.0)d和6.5(0,18.3)d。细胞治疗组患者第365天QoL评分更高。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同种异体多能成体祖细胞治疗ARDS是安全的,但还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试验来评估其治疗效果和最佳的患者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8~56岁,平均31.5岁。跟腱缺损长4.0~9.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4.0 cm~14.0 cm×6.0 cm,所有病例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3例,皮瓣面积4.0 cm×4.5 cm~15.0 cm×7.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复查,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踝关节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3个月。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排斥反应。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和受区均无溃疡发生。无跟腱再次断裂病例,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为背伸(13.4±2.6)°,跖屈(33.6±3.2)°;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8.7±5.6)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于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患者,应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体介导的小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构建与改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并改良同种异体小鼠肾移植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BMR)模型。方法:选用雄性6~8周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全错配的C57BL/6和BALB/c小鼠各31只(南京医科大学医药实验动物中心),分别作为供受体。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以下4组,ABMR组(10只):行C57BL/6 H2b→BALB/c H2d小鼠全层皮肤移植术预致敏后5 d,采用肾动脉带瓣Patch的端侧吻合法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C57BL/6 H2b→BALB/c H2d);细胞介导排斥反应(TCMR)组(5只):采用肾动脉带瓣Patch的端侧吻合法行C57BL/6 H2b→BALB/c H2d肾移植术;同基因对照(SYN)组(5只):采用肾动脉带瓣Patch的端侧吻合法行BALB/c H2d→BALB/c H2d肾移植术;皮肤移植(ST)组(5只):仅行C57BL/6 H2b→BALB/c H2d小鼠全层皮肤移植术。记录受体存活时间;使用小动物B型多普勒超声系统测量小鼠移植肾血流速度及血流分布。在肾移植术后3、5、7 d行移植肾病理染色以及Banff诊断,并检测小鼠移植肾组织CD4 + T细胞、补体片段C3d沉积、外周血内IgG类供体特异性抗体(DSA)、血清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组间均数比较使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SYN组与TCMR组小鼠术后5 d均存活,而ABMR组小鼠术后5 d存活率为66.7%,生存状况远低于SYN组及TCMR组( χ2=17.02, P<0.05)。在肾移植术后5 d,ABMR组血清Cr高于TCMR组、SYN组和ST组[(233.70±22.13) μmol/L比(68.06±11.10)、(20.08±2.42)、(20.92±2.27) μmol/L( F=325.5, P<0.01];此外,ABMR组血清BUN也高于TCMR组、SYN组和ST组[(120.20±13.46) μmol/L比(24.12±3.68)、(20.48±5.39)、(17.00±2.55) μmol/L, F=216.4, 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SYN组小鼠移植肾术后7 d移植肾血流分布及肾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与正常BALB/c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3.40±6.44) mm/s比(387.90±6.90) mm/s, t=2.674, P>0.05]。与SYN组比较,ABMR组病理结果显示术后第3、5、7天时病理损伤逐渐加重,以术后第5天时最为典型。在肾移植术后第5天时,TCMR组移植肾CD4 +T细胞浸润数量高于ABMR组(20 310±5 079比131 083±8 994, t=18.580, P<0.01),且TCMR组外周血内IgG类DSA低于ABMR组(426.9±37.4比900.2±30.0, F=828.3, P<0.01),根据Banff标准符合ABMR诊断。 结论:通过改进皮肤移植预致敏和血管吻合方法,成功改良并鉴定同种异体小鼠肾移植ABMR模型,并使用C57BL/6 H2b、BALB/c H2d小鼠作为供受者,便于后续基因敲除动物实验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类型三周期极小曲面对骨支架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缺损通常伴骨髓炎、软组织挫伤等,治疗过程漫长且愈合速度缓慢,严重危害人体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目前,骨缺损的治疗主要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但自体骨移植存在手术时间长、疼痛加重、感染并发症等问题,而免疫排斥反应也限制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效果。骨支架已成为有潜力的骨移植替代品,但存在骨支架边缘尖锐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不佳等问题。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是平均曲率为零的结构,相较于其他结构,TPMS结构具有较低水平应力集中、能以数学公式精确表达等特点,在骨支架中的应用备受瞩目,但不同类型TPMS对骨支架性能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全面认识。为此,笔者就不同类型TPMS对骨支架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骨支架的构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成人晚期糖尿病早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成人晚期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例成人受体施行了5例次同种异体胰岛移植。选用同血型成人脑死亡胰腺供体,在GMP实验室制备胰岛,通过门静脉途径将移植胰岛悬液30~60 min内注射移植入受者肝脏内。免疫抑制方案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三联,并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抑制移植后炎症反应。术后暂时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减量直至停用。结果:4例晚期糖尿病患者共施行了5次胰岛移植,其中1例患者施行了2次胰岛移植。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血糖及门静脉压力稳定。术后继续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4~12 mmol/L),4例次患者(包括2次胰岛移植患者)在第3~4周开始停用胰岛素,另外1例患者未完全停用胰岛素但用量较前减少74%。所有患者胰岛移植术后未再出现低血糖反应。3例患者C肽水平术后2~3周达到正常范围,1例患者(胰岛素未脱离)保持在0.45~0.6 μg/L(0.15~0.2 nmol/L)。另外,1例患者在停用胰岛素半年后再次出现血糖升高,遂行第2次胰岛移植,再次移植后10 d停用胰岛素。3例次术后肝脏穿刺口出血,其中2例次即行超声射频消融止血,1例次出血自行停止,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晚期糖尿病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远期疗效及维护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逆灌注法对大鼠移植肝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逆灌注法对移植肝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灌注对照组(IPR组)和逆灌注实验组(RETR组),各60只,分别行正灌注、逆灌注法原位肝移植术,分别于再灌注后1、2、6 h检测大鼠血清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质量;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开腹后检测上述指标,上述动物实验于2个月内完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SOD水平上,IPR组和RETR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722, P<0.05),IPR组在1、2、6 h[(3.49±1.55)、(3.08±1.88)、(2.24±1.20) U/mg蛋白]均显著低于RETR组[(5.06±1.63)、(4.60±1.15)、(3.57±1.37) U/mg蛋白, t=-2.197、-2.182、-2.311,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水平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0.876, P<0.05),IPR组在1、2、6 h[(125.84±50.57)、(158.36±70.92)、(264.60±93.56) nmol/mg蛋白]都要显著高于RETR组[(70.71±40.30)、(80.12±27.86)、(153.26±99.71) nmol/mg蛋白, t=2.696、3.247、2.575,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水平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858, P<0.05),IPR组在1、2、6 h[(156.91±83.88)、(625.37±317.44)、(1420.24±680.60) ng/L]都要显著高于RETR组[(93.44±38.70)、(337.62±248.84)、(885.95±401.22) ng/L, t=2.173、2.256、2.139,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MGB1水平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0.042, P<0.05),IPR组在1、2 h[(2 402.93±103.71)、(2 521.26±274.52) ng/L] HMGB1水平显著高于RETR组[(1 982.58±134.66)、(2 168.19±139.71) ng/L, t=-7.821、-3.625,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逆灌注法能减少移植大鼠术后的氧化应激分子和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保护移植肝肝功能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模式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供者自然杀伤(NK)细胞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最早重建的一类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早期,供者NK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与靶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特异性偶联,识别并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发挥抗感染和抗血液肿瘤等作用。根据供者KIR与受者HLA配型组合的不同模式,可预测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和移植结果。笔者拟就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KIR/HLA配型模式及其对移植结果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优化供者筛选、改善移植结果和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BCG2基因多态性与痛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ABCG2是一种尿酸转运蛋白,与其他转运体相比,ABCG2基因变异种类较多,其基因突变与高血尿酸水平以及痛风相关,因此对于ABCG2基因多态性的功能研究众多,其功能障碍主要损害尿酸转运功能,使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导致痛风发作。近年研究发现,ABCG2具有3种常见变异体及大量稀有变异体,其中Q141K、Q126X影响痛风发生;V12M具有痛风保护作用;大多稀有变异体则因其质膜定位不足或无尿酸转运功能而不参与痛风的发生。同时,Q141K也被证实参与痛风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