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儿童雷暴哮喘事件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描述性分析2023年9月2日呼和浩特地区儿童雷暴天气哮喘事件的临床特征,为儿童雷暴哮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案信息系统查询及电话随访获取患儿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雷暴发生后13 h内急诊就诊量、就诊时间、主要症状、过敏性疾病史、既往哮喘病史等资料以及72 h内住院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等特点,并对部分雷暴哮喘患儿进行追踪随访。结果:1.雷暴天气发生13 h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因哮喘急性发作就诊患儿为357例,雷暴天气开始0.5 h因哮喘就诊患儿增多,就诊高峰时间为雷暴天气开始后3~8 h。2.在13 h内急诊就诊患儿主要表现为胸闷350例(98.04%)、呼吸困难275例(77.03%)、喘息241例(67.51%),肺部可闻及肺部喘鸣音者301例(84.31%)。3.急诊患儿既往过敏性疾病史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者311例(87.11%),其中未预防性用药者216例(69.45%);诊断哮喘患儿47例(13.17%),未预防用药者34例(72.34%)。4.在72 h内累计住院患儿41例,当夜住院患儿26例(7.28%)。72 h内住院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病情重度及危重度10例(24.39%),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05者41例(100%),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30 IU/mL者39例(95.12%),FeNO>35 ppb者24例(58.54%),肺功能为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29例(70.73%)。5.3个月随访到雷暴哮喘患儿199例,6个月随访到雷暴哮喘患儿151例。结论:呼和浩特地区雷暴天气开始0.5 h因哮喘就诊人数增多,高峰就诊时间为雷暴天气后3~8 h。急诊患儿以胸闷、呼吸困难及喘息为主要表现,有明显过敏性鼻炎病史,多数首次诊断为哮喘,既往诊断为鼻炎、哮喘患儿大多未规范用药。住院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FeNO、肺功能结果明显异常。需加强对雷暴哮喘患儿的长期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范围、强度,以及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精准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 - 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所辖全部旗县的所有自然村按不同供水方式(工程供水、理化净水、分散供水)对居民饮用水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水砷含量。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对各受检村屯所有正在暴露或以往暴露过高砷水的常住人口进行砷中毒诊断,查找砷中毒患者,分析历史病区和高砷村及新发现高砷村的水砷分布情况,并探讨砷中毒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全区共有1 186个砷中毒历史病区和高砷村,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8个盟市的28个旗县,地区分布呈西多东少趋势。目前历史病区和高砷村的改水率为98.23%(1 165/1 186),水砷含量合格率为99.83%(1 184/1 186),水砷含量范围为0.000 ~ 0.093 mg/L;新发现水砷超标村4个,水砷含量范围为0.074 ~ 0.142 mg/L。在已确定病区和高砷村检出砷中毒患者2 249例,检出率为1.67%(2 249/134 645)。以巴彦淖尔市患者数量最多、病情最重,占患者总数的82.70%(1 860/2 249)。各年龄组砷中毒患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840.52, P < 0.001),其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患者占比较高,为患者总数的61.41%(1 381/2 249)。男性砷中毒患者检出率高于女性(χ 2 = 132.38, P < 0.001)。不同水砷含量组砷中毒患者检出率和病情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 557.85、1 741.05,均 P < 0.001)。 结论:经过多年防治工作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历史病区和高砷村水砷含量合格,部分地区存在水砷超标或新发现水砷超标村,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仍有大量砷中毒患者。今后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砷中毒防治工作仍然不能放松,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并对新发现的水砷超标村进行改水,防止新病例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蒙古三个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变应性鼻炎蒿属花粉致敏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3个中心城市及农村地区蒿属花粉的播散规律以及所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致敏特征。方法:2019年3—10月期间,在内蒙古3个中心城市(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及农村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和面对面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疑似AR患者的筛选,并为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以确诊,同时对3个地区进行花粉监测,分析蒿属花粉的分布规律以及临床致敏特征。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处理。不同年龄、性别、地区、民族之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检验描述相关性分析,多个样本阳性率的两两比较用Bonferroni法。结果:6 393名被调查者中有1 093例被确诊为AR,确诊AR患病率为17.10%(1 093/6 393),其中蒿属花粉诱导型鼻炎(pollen-induced allergic rhinitis,PiAR)的患病率为10.97%(701/6 393),占比为64.14%(701/1 093);高发年龄在青年组(20~39岁),占比46.94%(329/701);女性确诊患病率高于男性(11.35% vs. 10.64%, χ2值为12.304, P<0.001);少数民族患病率高于汉族(13.01% vs. 10.65%, χ2值6.296, P=0.008);城市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农村(18.40% vs. 5.50%, χ2值10.497, P<0.001);内蒙古3个地区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赤峰6.06%、呼和浩特13.46%、鄂尔多斯16.39%, χ2值为70.054, P<0.001);蒿属PiAR的临床症状以喷嚏(95.58%)、鼻塞(91.73%)和鼻痒(89.30%)为主;合并疾病中,过敏性结膜炎占79.60%(558/701),慢性鼻窦炎占55.63%(390/701),哮喘占23.25%(163/701);蒿属花粉致敏模式主要是多重致敏,其合并其他过敏原过敏诱发的临床症状频次及临床疾病占比较单一蒿属花粉致敏的多;3个地区蒿属花粉的播散期均为6—10月份,于夏季8月份呈现峰值状态;蒿属PiAR患者临床症状出现频次高峰时间比花粉浓度高峰时间提早约2周,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性( R=0.7671, P<0.001)。 结论:蒿属植物花粉是内蒙古地区夏末秋初的主要优势花粉,蒿属PiAR患病率较高,控制蒿属花粉的播散对AR 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学院校各年级大学生焦虑、抑郁对比分析及教育工作改进措施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呼和浩特地区医学高等院校各年级在校大学生焦虑、抑郁心理现状,对高等院校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促进高等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9月1—20日内蒙古医科大学80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价量表对各年级医学生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实际收回有效焦虑量表527份,有效抑郁量表751份),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轻度焦虑检出率分别为10.50%、30.77%、26.80%、24.17%;中重度检出率分别为6.50%、54.80%、12.37%、10.34%。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轻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96%、36.36%、23.35%、4.15%;中重度检出率分别为0、23.64%、10.66%、0。高校各年级学生之间焦虑和抑郁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院校各年级部分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高等院校可针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促进医学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脾氨肽口服溶液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预防与治疗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开展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防治的研究,探讨脾氨肽口服溶液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以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于2023年4—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牵头,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协助开展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的流调人群中,选取392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按3∶1随机分为脾氨肽治疗组(296例)和对照组(96例),并在2023年6月1—14日完成入组。治疗组在花粉播散期前4~6周(±7 d)开始应用脾氨肽口服溶液治疗12周,对照组应用脾氨肽口服溶液模拟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花粉播散期间均按需使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和/或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通过对比两组人群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评估疗效,并检测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 χ2 检验/Fisher 精确检验比较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药物评分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脾氨肽治疗12周可显著改善鼻塞[ M( Q1, Q3):2(1,2) vs. 2(1,3), H值=6.308, P<0.05]、鼻痒[ M( Q1, Q3):2(1,2) vs. 2(1,3), H值=4.966, P<0.05]、喷嚏[ M( Q1, Q3):2(1,2) vs. 2(1,3), H值=5.245, P<0.05]、流涕[ M( Q1, Q3):2(1,2) vs. 2(1,3), H值=5.41, P<0.05]、流泪[ M( Q1, Q3):1(0,2) vs. 1(0,3), H值=4.664, P<0.05]症状。治疗12周时对照组和试验组鼻部症状及眼部症状评分与基线相比均升高( P<0.05),试验组鼻塞[ M( Q1, Q3):1(0,1) vs. 1(0,2), H值=4.042, P<0.05]、眼痒/异物感/眼红[ M( Q1, Q3):1(0,2) vs. 1(0,2), H值=5.302, P<0.05]症状评分及总评分[ M( Q1, Q3):4(-1,9) vs. 5(0,12.5), H值=3.958, P<0.05]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脾氨肽治疗组治疗6周抗组胺药物评分低于对照组( H值=4.232, P<0.05);治疗12周时,抗组胺药物评分[ M( Q1, Q3):10(0,24) vs. 19(2,36.5), H值=6.67, P<0.05]及药物总评分[ M( Q1, Q3):28.5(5,77.5) vs. 46(6,155.5), H值=3.995, P<0.05]均低于对照组。在脾氨肽治疗6周(0.7±1.77 vs. 0.85±1.67 ,H值=10.08, P<0.05)和12周(0.81±1.63 vs. 0.94±1.73, H值=5.196, P<0.05)时,治疗组血清IL-17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脾氨肽口服溶液早期干预治疗可能改善患者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鼻部症状和眼部症状,减少发作期用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IL-17A的表达水平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骨症患病调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骨症患病情况,为现阶段氟骨症的进一步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3 - 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巴彦淖尔、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呼伦贝尔、乌兰察布、锡林郭勒8个病区盟(市)所有病区村开展氟骨症病情调查,以病区村内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所有对象的年龄、性别、流行病学史等基本资料,并进行氟骨症临床检查;采集居民的饮用水水样进行水氟含量检测。结果:共调查病区18岁及以上居民123 166人,检出氟骨症患者1 781例,检出率为1.45%。氟骨症患者病情分度以轻度为主,占72.26%(1 287/1 781);其他依次为中、重度,分别占20.38%(363/1 781)、7.36%(131/1 781)。不同水氟含量、年龄、性别、地区人群氟骨症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 565.96、671.32、4.38、17 283.80,均 P < 0.05);其中,以水氟含量 > 4.0 mg/L、≥56岁及女性人群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21%(49/941)、2.26%(1 428/63 188)、1.52%(905/59 555);且锡林郭勒盟和包头市人群氟骨症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5.48%(745/2 924)、24.32%(225/925)。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骨症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氟骨症患者仍较多,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蒙古自治区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特征与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心房颤动(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7月至9月,采取横断面研究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通辽市、呼和浩特市、乌海市3个地区,年龄≥?18岁的4 077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年龄、民族、冠心病史、心力衰竭史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和心电图检查,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全人群、男性及女性的房颤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 077例,其中男1 853例,年龄(56.29±15.90)岁。房颤的标化患病率为1.4%,其中男性高于女性(1.5%对1.3%),农村高于城市(2.0%对1.6%)。通过3个模型筛选房颤的危险因素。全人群模型:年龄( AOR=1.031,95% CI 1.014~1.047, P<0.001)、肥胖( AOR=2.005,95% CI 1.152~3.492, P=0.014);男性群体模型:年龄( AOR=1.024,95% CI 1.001~1.047, P=0.014)、冠心病史( AOR=2.733,95% CI 1.279~5.839, P=0.009);女性群体模型:年龄( AOR=1.040,95% CI 1.015~1.065, P=0.002)、肥胖( AOR=2.709,95% CI 1.309~5.605, P=0.007)、心力衰竭史( AOR=5.584,95% CI 1.550~10.115, P=0.009)。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房颤的患病率呈现较低的水平,危险因素以年龄、肥胖、冠心病史与心力衰竭史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对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的情况.[方法]采用网络方便抽样的方法,获得全自治区12个盟市共271 497份有效问卷.应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对可能的影响因素与居民癌症核心知识知晓水平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描述.[结果]内蒙古自治区癌症防治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40%,女性(70.70%)高于男性(69.76%),城市地区(75.39%)高于农村地区(67.17%).呼和浩特市总体知晓率(85.84%)高于其他盟市,兴安盟最低(61.78%).满族(72.76%)高于其他民族.按年龄分组25岁以下人群知晓率最低(68.37%),45~64岁组知晓率最高(71.90%).每天吸烟的居民知晓率最高(70.94%),戒烟的知晓率最低(67.6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族史、吸烟状况、城乡和健康状况自我认知都是癌症防控核心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已达到健康中国行动要求的2022年70%的预期目标.为达到2030年80%的预期目标,应继续加强重点人群与薄弱地区的宣教,联动多部门全方位增进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癌症防治知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17-2021年内蒙古城市地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结肠镜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内蒙古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41 002名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方法]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结肠镜筛查参与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P<0.05)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结肠镜筛查参与率相关的因素.并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民族间结直肠癌阳性病例检出率.[结果]2017-2021年内蒙古城癌筛查地区共评估出高危人群41 002人,高危率22.73%,参与结直肠镜检查9 572人,结肠镜参与率为23.35%.完成病理活检3 438人,活检率35.92%;共检出结直肠癌阳性病例973例,检出率为10.17%,其中结直肠癌41例,检出率为0.43%,癌前病变932例,检出率为12.6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45岁人群相比,高年龄组(46~55岁、56~65岁和>65岁组)的人群更不愿意接受结肠镜检查(OR分别为0.258、0.235和0.164);与呼和浩特市人群相比,巴彦淖尔市人群(OR=0.634)更不愿意接受结肠镜筛查;与公职人员人群相比,农工商服务人员(OR=0.889)更不愿意接受结肠镜筛查;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群相比,初中(OR=1.586)、高中(OR=1.698)、大学及以上(OR=1.534)学历组更愿意接受筛查;与不饮酒人群相比,饮酒人群(OR=1.256)更愿意接受结肠镜筛查;具有慢性结肠炎人群(OR=1.677)、下消化系统其他疾病人群(OR=1.367)、粪便潜血检测阳性人群(OR=1.416)更愿意接受结肠镜筛查.[结论]内蒙古城市癌症筛查地区总体结肠镜依从性较低,筛查结果提示应加强对男性和老年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与预防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气候变化下革苞菊属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预测革苞菊属(Tugarinovia Iljin)植物不同时期下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并探究影响革苞菊属植物潜在适生区变化的环境因子.方法:基于革苞菊属植物的40个实际地理分布点以及29个生物气候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和ArcGIS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使用的MaxEnt模型AUC检验值均高于0.94,其模拟可信性极高;影响革苞菊属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海拔、温度季节性变化、紫外线的季节性、最湿月降雨量、最干月降雨量和最高月份的平均UV-B值;从末次冰盛期到当代革苞菊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是高纬度往低纬度迁移,整体往东迁移.当代到2050年两种不同情景下革苞菊属植物分布区均是低纬度往高纬度迁移,整体向东北扩张,2050年到2070年两种不同情景下苞菊属植物分布区呈现扩张的趋势由高纬度往低纬度迁移,整体往西南方迁移,均有向高海拔迁移趋势.在未来2050年两种不同情景下,革苞菊属植物适生区都将集中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巴彦淖尔.而在未来2070年两种不同情景下,革苞菊属植物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革苞菊属植物未来在中国的整体迁移路线呈现由北往南、由东向西偏移,且均有向高海拔地区移动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及引种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