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小样本、探索性、干预性研究,选取2018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例。呼吸机采用BiPAP模式,调整吸气相正压从10 cmH 2O(1 cmH 2O=0.098 kPa)开始逐渐递增至24 cmH 2O,每次增加2 cmH 2O,呼气相正压保持4 cmH 2O不变。正式试验和调节压力水平前记录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包括呼吸方式:总呼吸周期(T tot)、吸气时间(T i)、呼气时间(T e)、吸气潮气量(V Ti)等;呼吸压力:口腔压(P mo)、食道压(P eso)、跨膈压(P di);呼吸做功:食道压力-时间乘积(PTP es)、跨膈压力-时间乘积(PTP di);中枢驱动及中枢驱动效率:膈肌肌电的均方根(RMS)、通气-中枢偶联(V e/RMS)以及深吸气量(IC)、呼气末肺容量差值(ΔEELV)、动态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 dyn)等。 结果:1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全部完成试验。与平静呼吸相比,V Ti、V e、P mo、IC、ΔEELV、V e/RMS随着压力水平升高均显著上升(均 P<0.05),T e只在20~22 cmH 2O压力水平显著上升( P<0.05)。P di、PTP es、PTP di、RMS、RMS/RMS max随着压力水平升高均显著下降(均 P<0.05),PTP es、PTP di在18 cmH 2O压力水平后均趋近于稳定并未出现明显变化,RMS、RMS/RMS max在压力水平大于16 cmH 2O后趋于平稳。T i/T tot只在20 cmH 2O压力水平时显著降低。PEEPi dyn随着压力水平的升高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结论:BiPAP在合适的压力水平上能明显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通气障碍,减轻呼吸肌肉负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排空检测方法及其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回望近年来糖尿病的诊治进展,胃排空成为新的靶点。该文回顾了闪烁扫描法、同位素呼气试验、超声、磁共振等胃排空检测方法,这些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关于胃排空的评估并推进了相关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截石位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截石位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5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高低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相关指标、呼吸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手术一般相关指标、气道峰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呼气末二氧化碳(CO 2)分压、动脉CO 2分压(PaCO 2)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气腹后15 min PaCO 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CO 3-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对照组体位恢复前5 min,心率(HR)为(76.52±8.61)次/min,收缩压(SBP)为(113.52±5.36)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为(86.91±4.21)mmHg;体位恢复后5 min,HR为(89.52±8.61)次/min,SBP为(106.85±5.63)mmHg,DBP为(80.96±3.65)mmHg];观察组体位恢复前5 min,HR为(76.36±8.61)次/min,SBP为(112.79±5.28)mmHg,DBP为(86.89±4.54)mmHg;体位恢复后5 min,HR为(75.63±6.86)次/min,SBP为(111.99±5.51)mmHg,DBP为(85.06±3.21)mmHg。体位恢复后5 min,对照组HR水平升高,观察组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DBP、S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04、3.26、4.22,均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高低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较传统截石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感染发生少,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与众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且是预防胃癌最重要且最可控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根除 H.pylori可作为预防胃癌的一级措施。尿素呼气试验(UBT)是目前临床检测 H.pylori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其具有非侵入性、准确、特异、快捷等特点。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应用UBT检测诊断 H.pylori感染较多,亟需建立 H.pylori-UBT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提高UBT检测的规范性,从而推广UBT在 H.pylori检测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早期胃癌筛查和 H.pylori感染的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静安区某社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人群的感染特点,为基层Hp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7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经 14C呼气试验明确诊断Hp感染者360例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消化道症状、症状类型、疾病危害知晓、外出聚餐情况、家庭成员Hp感染情况等问题,收集有效问卷335例,有效应答率93.06%(335/360),分析335例感染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症状和构成特点、对感染危害的知晓情况、外出聚餐和Hp感染家庭聚集性情况等。 结果:335例Hp感染者中,有症状者282例,无症状者53例。有症状和无症状的Hp感染者家庭成员感染率分别为55.67%(157/282)和56.60%(3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16 ,P>0.05);282例有症状感染者中,症状总频次646次,其中嗳气为最常出现症状(27.09%,175/646),之后依次为腹胀(22.45%,145/646)、反酸(17.03%,110/646)、腹痛(14.86%,96/646)、口气(14.55%,94/646)等,单一症状组、2项症状组及≥3项症状组3组Hp感染者口气、反酸、嗳气、腹胀、腹痛等主要症状频次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3.297, P>0.05);经常外出聚餐和不经常外出聚餐者家庭成员Hp感染率分别为82.40%(103/125)和40.00%(84/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7.122 ,P<0.01);不同文化程度Hp感染者对Hp危害的知晓率依次为:小学及以下9.43%(5/53),初中51.55%(50/97),高中62.50%(65/104),大专及以上87.65%(7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2.447 ,P<0.01);男性与女性Hp感染者各年龄段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 =1.155, P>0.05)。 结论:经常外出聚餐的Hp感染者家庭成员Hp感染率更高,应加强社区Hp感染者健康管理,提高社区居民尤其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对Hp感染危害知晓率,以降低Hp感染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对根除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人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以及对HP根除疗效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0年3月至2019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首次行C 13-或C 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UBT)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2 834例,按UBT检测结果分为HP感染组1 510例、HP未感染组1 324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服用阿司匹林与感染HP之间的关系。同时行前瞻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HP感染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44例,根据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服药组(402例)和观察组(142例),服药组根据服用阿司匹林疗程再次分为1~<2年组(134例)、≥2~<5年组(142例)和≥5年组(126例),比较给予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安全性及1年后复发情况。 结果:HP总体感染率为53.28%(1 510/2 8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的感染率较男性高[56.86%(584/1 027)比51.25%(926/1 807), χ2=8.307、 P=0.004]、服用阿司匹林感染率较未服用阿司匹林者高[57.29%(920/1 606)比48.05%(590/1 228), χ2=23.866、 P<0.001]、服用阿司匹林1~<2年、≥2~<5年和≥5年组的感染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60.22%(162/269)比56.40%(273/484)比56.86%(485/853), χ2=1.166、 P=0.558];HP感染组的空腹血糖较HP未感染组高[(5.92±1.78)mmol/L比(5.77±1.40)mmol/L, t=2.317、 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感染HP风险高于男性( OR=1.254、95% CI:1.075~1.464、 P=0.004),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增加HP感染风险( OR=1.450、95% CI:1.249~1.684、 P<0.001)。入选根除治疗的544例中最终完成治疗例数522例,成功根除例数479例,总体根除率按方案分析为91.76%(479/522),按意向治疗分析为88.05%(479/544)。1年后完成复查例数472例,总体复发率为3.6%(17/472)。不同时间服药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根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增加老年人感染HP的风险,但并不影响铋剂四联疗法的根除率和1年复发率,应定期行HP检测并予以根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障碍和局部微环境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1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氢甲烷呼气试验检测SIBO发生率,采用钡餐检测小肠动力,采用16S rRNA检测粪便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每个样本的物种丰富度低于使用相同序列的对照组,观察组Sha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04±0.32 vs 3.41±0.25, P=0.008)。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种和进化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门水平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观察组厚壁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 P<0.05);属水平两组患者拟杆菌属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普氏菌属、另枝菌属、栖粪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真杆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毛螺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 P<0.05)。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氢气浓度值和甲烷浓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SIBO阳性患者17例,阳性率80.95%;对照组SIBO阳性患者6例,阳性率28.57%,两组患者SIBO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9.611, P=0.002)。观察组小肠运行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存在小肠动力障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肠动力和肠道菌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机制,对胆结石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药物敏感试验后治疗与经验性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 H. pylori药物敏感试验对根除 H. pylori的经验性四联方案药物经济学的影响。 方法:基于1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CT02935010)的382例 H. pylori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其中药物敏感试验组(药敏组)286例,采用胃镜活组织检查进行诊断,并根据 H. pylori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给予14 d根除 H. pylori的三联或四联方案治疗;经验组96例,采用胃镜活组织检查进行诊断(96例,胃镜经验组),给予14 d根除 H. pylori的经验四联方案治疗。同时,以经验组患者为基础设立模拟的 13C-尿素呼气试验(UBT)经验组(UBT经验组;96例,采用 13C-UBT检查首次发现 H. pylori感染),在成本核算时去除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相关费用,补充 13C-UBT的费用,其他情况保留胃镜经验组患者的信息。以 H. pylori根除率为效果指标,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分析,比较药敏组、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的成本、成本-效果比(CER),以及药敏组相较于胃镜经验组、UBT经验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基于ITT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ITT分析结果显示,药敏组、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的成本分别为(1 747.41±149.30)、1 032.71、657.71元,药敏组较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分别高(714.70±149.30)和(1 089.70±149.30)元;药敏组、胃镜经验组和UBT经验组的CER分别为(19.08±1.49)、12.09和7.70元/%;药敏组相较于胃镜经验组、UBT经验组的ICER分别为(115.27±1.49)和(175.76±1.49)元/%。药敏组相较于经验组的ICER受 H. pylori根除率和药物敏感试验费用的影响均较大:当经验组 H. pylori根除率降低时,药敏组的ICER随之下降;当药敏组的 H. pylori根除率增高时,ICER随之下降,反之亦然;当药物敏感试验费用下调或上调20%时, H. pylori根除率每增高1%,药敏组较胃镜经验组分别需要多支付的成本为99.15和131.40元,药敏组较UBT经验组分别需要多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59.63和191.89元。 结论:对于通过 13C-UBT明确 H. pylori感染而无胃镜检查指征的患者,首选经验性四联方案;对于拟行胃镜检查明确 H. pylori感染的患者,在 H. pylori根除率每增高1%可承受额外开支115.27元的情况下,可以在进行 H. pylori药物敏感试验后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根除方案;药物敏感试验费用下降将更加有利于药物敏感试验后个体化治疗的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呼气末二氧化碳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被动抬腿试验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 2)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被动抬腿(PLR)试验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入选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行机械通气需液体复苏的患者33例,先后进行PLR试验和补液试验,记录心排量(CO)、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及ETCO 2等指标。以补液试验后CO增加≥10%为有反应组,CO增加<10%为无反应组,记录两组临床资料、试验前后CO、SV及ETCO 2变化趋势。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比较两组PLR及补液前后颅内压(ICP)变化。 结果:33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16例,无反应组17例。PLR后、补液后有反应组MAP变化值、CO变化值、SV变化值、ETCO 2变化值、CO变化率、ETCO 2变化率均高于无反应组(均 P<0.05)。PLR后ETCO 2变化率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0.047(95% CI:0.824~1.000)。PLR前后、补液前后两组患者IC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LR后ETCO 2变化率可作为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且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幽门螺杆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一套内镜下识别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多重特征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在真实临床病例中的表现。 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同时间段行 13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的1 033例受检者资料, 13C呼气试验阳性(定义为 HP感染)为病例组(485例), 13C呼气试验阴性为对照组(548例)。将提示 HP阳性和 HP阴性的各类黏膜特征胃镜图像,以及以案例为单位的 HP阳性和 HP阴性病例胃镜图像以8∶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开发一套识别 HP感染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其中,CNN可识别并提取每例患者内镜图像中的黏膜特征,生成特征向量,然后LSTM接收特征向量,综合判断 HP感染状态。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系统的诊断性能。 结果:该系统对结节样改变、萎缩、肠上皮化生、黄斑瘤、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皱襞肿大蛇形+黏液白浊和 HP阴性特征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14/16)、74.1%(83/112)、90.0%(45/50)、88.0%(22/25)、63.3%(38/60)、80.1%(238/297)和85.7%(36/42)。其综合判断患者 H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6%(43/48)、61.8%(34/55)、74.8%(77/103)和0.757,其诊断准确率与内镜医师白光下诊断 HP感染的准确率相当(74.8%比72.1%, χ2=0.246, P=0.620)。 结论:本研究开发的系统在评估 HP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可用于辅助内镜医师判断 HP感染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