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截石位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截石位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5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高低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相关指标、呼吸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手术一般相关指标、气道峰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呼气末二氧化碳(CO 2)分压、动脉CO 2分压(PaCO 2)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气腹后15 min PaCO 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CO 3-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对照组体位恢复前5 min,心率(HR)为(76.52±8.61)次/min,收缩压(SBP)为(113.52±5.36)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为(86.91±4.21)mmHg;体位恢复后5 min,HR为(89.52±8.61)次/min,SBP为(106.85±5.63)mmHg,DBP为(80.96±3.65)mmHg];观察组体位恢复前5 min,HR为(76.36±8.61)次/min,SBP为(112.79±5.28)mmHg,DBP为(86.89±4.54)mmHg;体位恢复后5 min,HR为(75.63±6.86)次/min,SBP为(111.99±5.51)mmHg,DBP为(85.06±3.21)mmHg。体位恢复后5 min,对照组HR水平升高,观察组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DBP、S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04、3.26、4.22,均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高低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较传统截石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感染发生少,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对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对接受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8至12月北京同仁医院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喉罩机械通气全身麻醉组(喉罩组, n=40),年龄20~65(46.8±10.1)岁;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组(鼻咽通气道组, n=40),年龄26~65(45.5±12.1)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临床恢复评分(CRS)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前和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术中和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鼻咽通气道组患者的CRS评分 M( Q1, Q3)在术后苏醒时、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5 min和拔管后30 min分别为8(8,9)、8(8,9)、8(8,9)、9(9,9)和10(10,11)分,均高于喉罩组的7(6,8)、7(7,8)、7(7,8)、8(8,8)和9(8,9)分(均 P<0.001);鼻咽通气道组MOAA/S评分在术后苏醒时、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5 min分别为5(5,5)、5(5,5)、5(5,5)、5(5,5)分,均高于喉罩组的4(3,5)、4(4,5)、5(4,5)、5(5,5)分(均 P<0.05)。鼻咽通气道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47.8±4.3)s、(4.1±1.7)min和(4.5±1.7)min,均低于喉罩组的(138.8±4.2)s、(7.2±2.9)min和(8.1±2.7)min(均 P<0.05)。鼻咽通气道组患者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为(84.9±10.2)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喉罩组的(93.2±7.5)mmHg( P<0.05);扩张宫颈时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为(22.0±5.9)mmHg,低于喉罩组的(37.2±2.2)mmHg( P<0.05);宫内操作、拔管时的PetCO 2分别为(45.5±6.7)、(41.6±4.5)mmHg,均高于喉罩组的(39.2±4.1)、(38.6±3.6)mmHg(均 P<0.05)。鼻咽通气道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体动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17.5%(7/40),喉罩组均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嗜睡的发生率为2.5%(1/40),低于喉罩组的17.5%(7/40)( 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体动和术中知晓的发生。 结论:新型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方式可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宫腔镜日间手术的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呼气末二氧化碳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被动抬腿试验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 2)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被动抬腿(PLR)试验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入选自发性脑出血术后行机械通气需液体复苏的患者33例,先后进行PLR试验和补液试验,记录心排量(CO)、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及ETCO 2等指标。以补液试验后CO增加≥10%为有反应组,CO增加<10%为无反应组,记录两组临床资料、试验前后CO、SV及ETCO 2变化趋势。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比较两组PLR及补液前后颅内压(ICP)变化。 结果:33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16例,无反应组17例。PLR后、补液后有反应组MAP变化值、CO变化值、SV变化值、ETCO 2变化值、CO变化率、ETCO 2变化率均高于无反应组(均 P<0.05)。PLR后ETCO 2变化率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0.047(95% CI:0.824~1.000)。PLR前后、补液前后两组患者IC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LR后ETCO 2变化率可作为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且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行腹腔镜疝气手术的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管理)42例和观察组(予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43例。采用FLACC疼痛行为量表评估患儿术后2 h、4 h、8 h、12 h、24 h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放置喉罩前(T0)、气腹后5 min(T1)、除去喉罩5 min(T2)〕的生命体征指标、两组患儿术前、术后2 d应激指标和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时间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降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 d,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后活动、术后苏醒、出院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2 h、4 h、8 h、12 h、24 h FLAC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TAPB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改善患儿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其安全性,加速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床旁超声评估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床旁超声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普通术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作为术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动态观察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血乳酸、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用间接测热法测量静息能量水平计算能量缺失值,床旁超声评估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 DE)、吸气末膈肌厚度及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相关参数。DE<10 mm或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ness fraction, DTF)<20%诊断为膈肌功能障碍。结果:⑴感染性休克组、脓毒症组及术后对照组三组患者入ICU第1天,DE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0.3(9.0, 13.6) mm、12.3(9.1, 15.0) mm、12.9(10.5, 15.7) mm vs. 22.0(16.0, 24.6) mm,均 P<0.05];DTF<20%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7%、41.9%、33.3% vs. 0%,均 P<0.05);且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症组DE<10 mm发生率均高于术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6.7%、35.5% vs. 10.0%、0%,均 P<0.05)。入ICU第7天,感染性休克组DE较脓毒症组减低[10.5(6.8, 13.5) mm vs. 14.4(10.6, 18.6) mm, P<0.05]。⑵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第1、3、7天的DE均与当天的hs-CRP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253、-0.436、-0.455,均 P<0.05);入ICU第3天,DE还与IL-6呈负相关( r=-0.338, P=0.009),且DTF与hs-CRP呈负相关( r=-0.375, P=0.004)。入ICU第1天,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DTF与转铁蛋白呈正相关( r=0.221, P=0.049)。入ICU第3、7天,其DE与前白蛋白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18、0.408,均 P<0.05)。 结论: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入住ICU首日已出现膈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膈肌移动度及膈肌增厚分数减低,且与炎症反应和蛋白质高分解代谢程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全麻。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对比两组苏醒期质量、苏醒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结果:①观察组苏醒时间(45.92±6.03)min、拔管时间(20.51±4.55)min、复苏时间(78.94±6.20)min、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50.32±4.48)min、出室时间(44.52±6.41)min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②麻醉前,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麻醉后,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在麻醉诱导后、术中30 min及麻醉后即刻均显著上升,且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③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 P<0.05)。 结论:在腹腔镜全麻手术时采取阶段-护理相宜模式能改善苏醒期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动态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管理应用于肾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动态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管理应用于肾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106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术中维持二氧化碳气腹压力为12 mmHg;试验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根据手术过程动态调节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比两组的肾动脉阻断前后血压、心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气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变化及手术前后肾功能、生活质量变化,记录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心率、气道压力、PaCO 2及PE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肾动脉阻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动态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管理可有效减少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减少肾动脉阻断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保护肾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对循环及呼吸系统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联合个性化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脑肿瘤手术患者氧合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采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联合个性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通气策略,对脑肿瘤手术患者氧合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60例择期行脑肿瘤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CV-VG通气模式组(T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组(C组),每组30例。T组因病情变化排除1例,实际纳入29例患者。T组采用PCV-VG通气模式并通过滴定PEEP寻找动态肺顺应性(Cdyn)最大值,与Cdyn最大值对应的PEEP即为最佳PEEP,保持至机械通气结束。C组采用VCV加5 cmH 2O定值PEEP的通气模式。所有患者于麻醉诱导前(T 1)、设定通气模式后15 min(T 2)、拔管后15 min(T 3)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乳酸(Lac)和血糖(Glu),计算氧合指数(PaO 2/FiO 2)。记录术前、术后72 h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观察术后72 h PPCs的发生率。 结果:C组和T组PaO 2、PaCO 2的分组效应及时间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交互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和T组PaO 2/FiO 2的分组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组滴定得出的最佳化PEEP的平均值为7.48 cmH 2O,对应平台压(Pplat)的平均值为14.90 cmH 2O,对应Cdyn最大值的平均值53.37 ml/cmH 2O,与C组定值5 cmH 2O PEEP对应的Pplat和Cdyn相比,T组最佳化PEEP对应的Pplat低于C组( P<0.05),Cdyn高于C组( P<0.05)。T组术后72 h的CRP水平、PPC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均 P<0.05)。 结论:与VCV相比,PCV-VG联合个性化PEEP的通气模式能够改善脑肿瘤患者术中肺通气及氧合功能,减少术后72 h肺部炎症的发生,降低PPCs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生化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78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CV 39例(PCV组),VCV 39例(VCV组)。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后10 min(T 1)、气腹+头低脚高后10 min(T 2)、气腹+头低脚高后60 min(T 3)、气腹+头低脚高后120 min(T 4)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生化代谢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包括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动态肺顺应性(C Ldyn),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生化代谢指标包括碱过剩、血钠、血钾、酸碱度和血糖。 结果:PCV组T 1 ~ T 4 P mean、P peak和P ETCO 2明显低于VCV组[P mean:(7.12 ± 1.37)cmH 2O (1 cmH 2O = 0.098 kPa)比(8.54 ± 1.84)cmH 2O、(9.80 ± 2.26)cmH 2O比(11.63 ± 2.87)cmH 2O、(9.51 ± 2.17)cmH 2O比(11.72 ± 2.90)cmH 2O、(7.04 ± 1.34)cmH 2O比(8.65 ± 1.88)cmH 2O,P peak:(13.41 ± 2.68)cmH 2O比(15.06 ± 3.05)cmH 2O、(20.92 ± 3.11)cmH 2O比(23.45 ± 4.02)cmH 2O、(21.14 ± 3.50)cmH 2O比(23.69 ± 4.26)cmH 2O、(15.03 ± 2.74)cmH 2O比(16.45 ± 3.21)cmH 2O,P ETCO 2:(30.59 ± 1.57)mmHg(1 mmHg = 0.133 kPa)比(32.04 ± 2.11)mmHg、(35.02 ± 4.15)mmHg比(39.88 ± 4.76)mmHg、(35.90 ± 4.22)mmHg比(40.11 ± 4.87)mmHg、(34.33 ± 4.17)mmHg比(37.65 ± 2.69)mmHg],C Ldyn明显高于VCV组[(40.68 ± 3.98)ml/cmH 2O比(35.47 ± 2.56)ml/cmH 2O、(30.25 ± 3.21)ml/cmH 2O比(22.40 ± 2.75)ml/cmH 2O、(29.78 ± 3.06)ml/cmH 2O比(22.60 ± 2.81) ml/cmH 2O、(40.32 ± 4.25)ml/cmH 2O比(33.61 ± 2.81)ml/cmH 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PCV组T 1 ~ T 4 MAP和心率明显低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PCV组T 1 ~ T 4碱过剩、血钠、血钾和酸碱度明显高于VCV组,血糖明显低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 结论:与VCV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采用PCV可促进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恢复,并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生化代谢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早期拔管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联合早期拔管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简称扁腺手术)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RA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接受全身麻醉扁腺手术的患儿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 M( Q1, Q3)]为4(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0):HFNO早期拔管组(H组)和常规拔管组(C组)。H组患儿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通过鼻导管接受湿化加温的高流量氧气(流速25 L/min)支持,直至意识恢复;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1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C组患儿不接受HFNO,自主呼吸恢复超过10 min且出现不耐管现象时,或未出现不耐管现象但自主呼吸恢复满2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RAE发生率、呛咳发生率、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拔管时间、PACU时长,以及自主呼吸恢复及气管拔管时的各项生命体征。 结果:H组麻醉恢复期RAE累积发生率低于C组[30%(6/20)比65%(13/20), P=0.027];呛咳发生率少于C组[10%(2/10)比45%(9/20), P=0.031];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低于C组[20%(4/20)比55%(11/20), P=0.048];拔管时间早于C组[(33.4±4.5)比(42.7±5.3)min, P<0.001],但PACU时长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除H组拔管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高于C组[(52.9±9.4)比(48.9±3.1)mmHg(1 mmHg=0.133 kPa), P<0.001]之外,两组患儿在入PACU、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出PACU时的各项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扁腺手术患儿麻醉恢复期,采用HFNO联合早期拔管策略,可显著减少RAE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