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治疗成人胃重复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39岁。因“咳嗽、咽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6 d”入院。胃镜检查示:贲门见1处黏膜下隆起,大小约3.0 cm,表面黏膜光滑,局部敷薄苔。超声内镜检查示:贲门黏膜下隆起(间质瘤或外压可能),贲门隆起型病变处呈中高回声改变,与第4层固有肌层相邻,回声欠均匀,大小观察不清。腹部CT检查示:胃贲门处可见类圆形异常密度影,边界清楚,大小约4.1 cm× 3.7 cm× 4.2 cm,考虑胃囊肿可能性大(图1)。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示:贲门部、右前侧壁见类半椭圆形充盈缺损,约3.0 cm× 1.5 cm大小,造影剂尚可通过(图2)。术中探查:见肿物位于贲门,瘤体大部分随食管进入纵膈,沿胃小弯切开肝胃韧带,结扎血管,使胃小弯近侧充分显露,切开食管裂孔膈肌角处腹膜,应用超声刀沿着肿物周围游离,将贲门及肿物完全牵拉入腹腔,仔细剥离肿物,将肿物从胃壁完整剥离,应用倒刺线连续缝合胃壁破损部位,并浆肌层包埋。术后病理检查示:(胃肿物)囊性肿物,内见均质粉染的无结构物,散在灶状胆固醇结晶及肉芽肿,局部囊壁内衬柱状上皮,组织学形态为良性病变,不除外胃重复畸形(图3)。术后复查上消化道X线造影无渗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经口四级松解技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等级经口松解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经口四级松解技术治疗297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资料,男132例,女165例;年龄为(42.3±12.1)岁(范围10~63岁)。采用经口四级松解技术的例数:Ⅰ级(前部软组织松解)196例(66.0%)、Ⅱ级(360°软组织松解)54例(18.2%)、Ⅲ级(360°软组织松解+齿突切除)28例(9.4%)、Ⅳ级(截骨矫形)19例(6.4%)。临床评价指标为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运动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影像学指标为斜坡椎管角(clivus-canal angle,CCA)及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记录不同等级松解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14.8±10.2)个月(范围9~36个月)。Ⅰ~Ⅳ级松解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2±0.35) h、(3.00±0.36) h、(4.07±0.96) h和(5.24±0.8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5.43, P<0.001);术中出血量为(84.08±27.21) ml、(153.61±31.36) ml、(268.93±48.94) ml和(444.21±109.5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82.39, P<0.001)。Ⅰ~Ⅳ级松解组术前ASIA运动评分分别为(83.85±6.68)分、(84.06±5.47)分、(84.07±5.99)分和(85.00±4.11)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8.34±2.38)分、(98.67±1.79)分、(98.86±1.58)分和(98.32±2.11)分,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JOA评分分别为(11.44±1.73)分、(11.59±1.72)分、(11.61±1.47)分和(11.32±1.80)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6.22±1.00)分、(16.28±1.02)分、(16.14±1.04)分和(16.16±1.07)分,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CCA分别为110.19°±8.76°、112.48°±7.66°、106.61°±6.54°和109.05°±7.7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0.22°±8.04°、141.86°±7.04°、142.35°±8.62°和140.15°±6.49°,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CMA分别为113.48°±9.54°、116.03°±8.38°、109.55°±7.13°和112.46°±8.3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4.28°±7.75°、146.40°±6.98°、145.81°±8.27°和143.24°±6.36°,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3例患者发生骨不愈合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9.71±2.55)个月(范围3~14个月)。发生并发症33例次,发生率为11.1%(33/297);包括骨不融合3例、脑脊液漏3例、切口感染3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脑脊液漏继发颅内感染导致,另1例为术后入睡时舌后坠导致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咽部不适11例、髂骨取骨区疼痛4例、髂骨切口愈合不良8例。 结论:经口四级松解策略能有效指导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使经口松解技术更有效、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术后颈部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对患者术后颈部疼痛不适和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实施的传统开放手术( n=69)或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手术( n=48)治疗的PTC女性患者共117例,术后3 d和6个月接受颈部疼痛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和吞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术后6个月进行手术瘢痕评估和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率或构成比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3 d,开放手术组和腋窝腔镜手术组颈部疼痛评分分别为(2.13±1.07)和(2.31±1.07)( P=0.368);颈部损伤指数分别为(5.13±3.02)和(5.31±3.00)( P=0.748);吞咽障碍指数分别为(5.49±3.47)和(3.77±2.96)( P=0.006)。术后6个月,开放手术组和腋窝腔镜手术组颈部疼痛评分分别为(0.52±0.61)和(0.60±0.74)( P=0.510),颈部损伤指数分别为(2.10±1.71)和(2.38±2.35)( P=0.467);吞咽障碍指数分别为(2.68±2.36)和(1.81±1.83)( P=0.034)。 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术后颈部不适和疼痛影响与开放手术相仿,但对吞咽功能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无充气经腋窝腔镜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by gasless unilateral axillary approach, GUA-MRND)在经过选择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的48例PTC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GUA-MRND(腔镜组 n=16)和采用单侧传统开放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MRND)(开放组 n=32)。腔镜组:男2例,女14例,年龄(30.56±9.82)岁;开放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39.78±15.35)岁。比较分析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效能、并发症发生率和切口满意度上的差异。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检验。 结果:腔镜组患者年龄( P=0.050)显著小于开放组。在手术时间( P<0.001)、术后引流量( P=0.001)方面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两组在手术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腔镜组在颈前吞咽不适( P=0.018)及切口满意度( P=0.000)评估方面较开放组具有显著优势。在术后副神经运动功能异常、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术后血肿、术后感染、术后淋巴漏或乳糜漏及术后3个月锁骨上区域麻木的发生率上腔镜组与开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腔镜组Ⅱ区淋巴结清扫个数显著低于开放组( P=0.001),Ⅲ区淋巴结清扫个数显著高于开放组( P=0.004)。腔镜组区域清扫平均效能由高到低依次为level Ⅲ(35.5%)、level Ⅵ(28.59%)、level Ⅳ(23.21%)、level Ⅱ(7.18%)和level Ⅴ(7.12%)。区域清扫平均效能值提示GUA-MRND对于level Ⅲ、level Ⅵ和level Ⅳ组淋巴结的清扫具有较高的清扫效能。 结论:对经过选择的PTC单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初步研究认为应用GUA-MRND治疗安全、有效且具有较高美容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酸敏感离子通道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咽喉不适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症状,其中由咽喉反流性疾病引起的不适占据一部分,此类患者咽喉部的感觉异常及感觉过敏可能与其咽喉部感觉神经高敏感性相关。酸敏感离子通道是位于中枢及外周神经元上对胞外组织酸高度敏感的离子通道,并介导伤害性感觉的产生,可能参与咽喉部的感觉高敏。目前,关于酸敏感离子通道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对酸敏感离子通道所介导的伤害性感觉研究做一综述,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撑喉镜下切除甲状软骨上角过长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甲状软骨上角过长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因“咽部异物不适感5年余”于2019 年7月23日就诊。经颈部触诊、电子喉镜、颈部CT检查诊断为甲状软骨上角综合征。于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镜下甲状软骨上角切除术。术中截除部分甲状软骨上角骨质。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自觉咽部异物感消失,复查喉镜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济南市4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本院4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4月4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出院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随访等资料。结果:共有普通型40例、重型1例纳入研究。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也有咽痛、腹泻、乏力等不适。感染性指标升高较明显,25例(61.0%)C-反应蛋白增高,20例(48.8%)前降钙素增高,部分患者也可出现血沉增快,乳酸脱氢酶增高,肝功能或凝血功能异常,CD4+T淋巴细胞下降等。最易并发肺炎,多累及双肺,尤其是肺下叶,病变基本特征为早期双肺多发磨玻璃样、多发斑片状、条索状等改变,41例患者肺部CT好转的中位数为10(6,12.5)天;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2(9,23)天。结论: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感染性指标升高最明显;新型冠状病毒可致全身多器官损害,最易累及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疑似由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致玫瑰糠疹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38岁,因周身红斑、丘疹、斑丘疹、脱屑伴瘙痒9 d于2021年3月26日就诊。患者9 d前注射2019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生产企业: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012332)第2剂(第1剂接种时间2021年3月1日,两剂间隔15 d)10 h后于左上臂注射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斑丘疹,伴瘙痒。曾予盐酸西替利嗪片、盐酸司他斯汀片口服,复方甘草酸单铵S静脉滴注,疗效欠佳,皮疹逐渐增多,蔓延至躯干及四肢。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咽痛、四肢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不适。既往体健,24 d前(发病前15 d)曾接种同批号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第1剂,当时无不适,周身无皮疹。起病前无感染史,无特殊用药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个人史、月经生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上臂伸侧注射疫苗部位可见一约8.0 cm × 5.0 cm淡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上覆细小糠秕样鳞屑(图1A);躯干及四肢近端散在分布红斑、丘疹、斑丘疹,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皮疹长轴与皮纹大致一致,上覆细小糠秕样鳞屑,皮疹分布相对对称(图1B、1C)。皮肤镜下为红色背景,皮疹中央呈褐色外观,白色鳞屑呈边缘分布(领圈样,图2A),皮损表面可见非特异性分布的点状血管及线状血管(图2B)。辅助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肺部CT均无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乳晕径路内镜术式与开放甲状腺手术术后综合征比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和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在内镜术式与开放手术术后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3例患者,包括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年龄范围为20~66岁,男231例,女672例。按术式的不同分为全乳晕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组(162例)及开放甲状腺手术组(741例)。术中采取统一的手术操作原则,术后单日引流量少于20 ml则拔管出院。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在5项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相关指标及术后1年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情况。 结果:2组随访期均在1年以上,删失43例,删失率4.8%。剔除43例后2组人口统计学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5项指标各阶段评分中位数为0~1,各指标评分随时间因素呈逐步降低表现( P=0.000)。在手术部位异样感及颈部活动不适感方面比较,术后1及3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即术后1及3个月内镜手术组手术部位异样感发生[54例(38.8%)及8例(5.8%)]高于开放手术组[153例(21.2%)及20例(2.8%)];而术后颈部活动不适感内镜手术组[14例(10.1%)及0例]低于开放组[(194例(26.9%)及53例(7.4%)]。在全身乏力、吞咽哽噎及发音感觉障碍比较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458)。 结论: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在开放甲状腺手术及全乳晕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后均为较常见的症状。其在甲状腺术后早期尤为明显,至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在手术部位异样感方面,术后早期开放术优于全乳晕径路内镜术,在颈部活动不适感方面则相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会厌根入路杓间区神经鞘瘤切除二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分析了2例杓间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例1患者声音嘶哑1年,咽喉部异物感,术前检查示杓间区占位,手术时先行支撑喉镜检查,术中冰冻怀疑为神经鞘瘤,再采用会厌根入路,切除杓间区肿瘤,修复创周黏膜,会厌复位缝合。例2患者声音嘶哑伴咽部不适,当地医院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切除术并确诊为神经鞘瘤,术后2个月因复发转入我科,考虑既往手术史,直接采用会厌根入路切除,充分暴露、逐步分离并切除杓间区肿瘤,修复创周黏膜,缝合固定裂开的甲状软骨板。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患者发音良好,无复发。会厌根入路对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