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乳晕径路内镜术式与开放甲状腺手术术后综合征比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和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在内镜术式与开放手术术后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3例患者,包括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年龄范围为20~66岁,男231例,女672例。按术式的不同分为全乳晕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组(162例)及开放甲状腺手术组(741例)。术中采取统一的手术操作原则,术后单日引流量少于20 ml则拔管出院。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在5项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相关指标及术后1年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情况。 结果:2组随访期均在1年以上,删失43例,删失率4.8%。剔除43例后2组人口统计学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5项指标各阶段评分中位数为0~1,各指标评分随时间因素呈逐步降低表现( P=0.000)。在手术部位异样感及颈部活动不适感方面比较,术后1及3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即术后1及3个月内镜手术组手术部位异样感发生[54例(38.8%)及8例(5.8%)]高于开放手术组[153例(21.2%)及20例(2.8%)];而术后颈部活动不适感内镜手术组[14例(10.1%)及0例]低于开放组[(194例(26.9%)及53例(7.4%)]。在全身乏力、吞咽哽噎及发音感觉障碍比较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458)。 结论:甲状腺切除术后综合征在开放甲状腺手术及全乳晕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后均为较常见的症状。其在甲状腺术后早期尤为明显,至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在手术部位异样感方面,术后早期开放术优于全乳晕径路内镜术,在颈部活动不适感方面则相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arney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1例罕见遗传病Carney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临床上突出表现为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伴有皮肤多发蓝色痣及甲状腺结节。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黏液瘤,先后行黏液瘤及左肾上腺切除术,患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同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髓样癌致异位ACTH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同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术(BA)治疗甲状腺髓样癌(MTC)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A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患者男,56岁,2023年10月5日因MTC术后15个月,全身乏力7个月入院。既往因MTC行两次甲状腺开放手术。病理诊断: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上纵隔、纵隔等处淋巴结转移,CRH(-)、ACTH(胞质弱+)。患者术后出现糖尿病、高血压、低钾血症。入院查体:血压200/95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61.5 kg,身高160 cm,体质量指数24.02 kg/cm 2,腰围83 cm,多血质外貌,皮肤变薄。实验室检查:血钾2.71 mmol/L,血钙1.47 mmol/L,甲状旁腺素6.0 pg/ml,空腹血糖10.5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血降钙素>2 000 pg/ml,癌胚抗原70.8μg/L。内分泌激素检查:8∶00、16∶00、24∶00时血浆ACTH分别为189.0、125.0、65.0 pg/ml;8∶00、16∶20、24∶00时血清皮质醇分别为429.30、408.14、446.61μg/L;24 h尿游离皮质醇1 200μg/24 h;1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8∶00时ACTH 183.0 pg/ml、皮质醇538.27μg/L;非卧位2h醛固酮8.2 pg/ml;血、尿儿茶酚胺和甲状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18F-FDG-PET/CT检查示颈部等多发淋巴结转移。腹部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增生。垂体增强MR检查示垂体变薄。肺CT、痰培养检查示双肺散在多发感染。经全院多学科讨论,诊断为EAS、MTC术后转移、糖尿病、高血压病、低钾血症、肺部感染、轻度贫血、肝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低钙血症。全麻下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BA。术中先切除左侧肾上腺,翻转体位,再切除右侧肾上腺。 结果:本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6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病理检查:(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双侧)肾上腺髓质增生,ACTH(-)。术后随访3个月,血降钙素仍>2 000 pg/ml。术后1周,以及1、3个月血ACTH分别为183.0、220.0、731.0 pg/ml。但高血压、糖尿病、低钾血症等均迅速缓解。术后1个月血压100/80 mmHg,空腹血糖4.4 mmol/L,血钾3.87 mmol/L;肺部感染好转。未发生肾上腺危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方案:氢化可的松晨起20 mg、午后10 mg。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方案:左甲状腺素100μg每日1次。基因检测示Ret基因杂合突变,患者应用Ret抑制剂临床试验性治疗。结论:对于无法根治的MTC转移病灶导致的EAS,采取腹腔镜同期BA是安全、有效的,可纠正高血压、糖尿病和低钾血症,增加了MTC的治疗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weet综合征伴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阳性的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50岁,因发热、颈部肿物4个月、全身皮疹2个月于2021年6月15日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伴畏寒、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外院予抗感染、止痛等治疗无好转。2个月前至我院感染科住院,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均升高;血、骨髓细菌和真菌培养阴性;胸部CT示两肺上叶炎性结节,纵隔多发肿大的淋巴结;左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表现符合化脓性淋巴结炎;诊断:肺炎(细菌+真菌)。住院第3天开始出现双耳廓、双手背、前臂水肿性红斑、水疱、脓疱,皮损组织病理符合Sweet综合征改变。治疗上经验性给予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抗感染,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2周,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好转后出院。半个月后再次出现左颈部肿胀、疼痛,伴发热,再次入住我院感染科。住院期间再发面部、躯干、四肢多发性红斑、斑块、脓疱,自觉疼痛,遂转入我科。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2 kg。既往史:2006年行甲状腺瘤切除术,2020年行卵巢囊肿切除术,余无特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注甲状腺癌术后骨饥饿综合征及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预后较好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切除手术是其基本治疗措施,人们对该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钙血症)比较熟悉,但对其术后骨饥饿综合征及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却关注不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故本文将探讨甲状腺癌术后骨饥饿综合征及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病因、危害及其诊断与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巨大卵巢甲状腺肿、胸腹腔积液伴糖抗原125显著升高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SO)发病率较低,占卵巢畸胎瘤的5%~15%,巨大SO、胸腹腔积液伴糖抗原125升高者罕见,其诊断和治疗尚无完善的临床治疗指南。SO患者的MRI呈"黑珍珠"样表现,手术方式可选择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可确诊,预后大多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527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MG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527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2例,女285例;年龄5~77岁,平均(52.6±13.7)岁。病程12天~18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肠激惹症、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各1例。改良OssermanⅠ型272例,Ⅱa型72例,Ⅱb型78例,Ⅲ型81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总结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 Ⅲ型MG 2例、Ⅳ型MG 1例。术后肌无力危象15例,其中Osserman Ⅱb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气管切开7例。血浆置换70例,并发低渗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各2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293例(55.60%)、胸腺瘤207例(39.28%)、胸腺囊肿24例(4.55%)和胸腺萎缩3例( 0.57%)。随访378例,平均随访(85.9±58.5)月;MG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恶化患者分别为135例(35.71%)、192例(50.79%)、41例(10.85%)和10例(2.65%)。完全缓解率OssermanⅠ>Ⅱa>Ⅳ>Ⅱb>Ⅲ型,恶化率Osserman Ⅲ>Ⅳ>Ⅰ型。OssermanⅠ型外科治疗无效18例,术前病程>5~10年;恶化1例,为应用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的眼肌型MG患者,遗留胸腺左叶未切除,6年后发展为重度全身型,再次手术切除遗留的左叶胸腺,证实左叶胸腺代偿性肥大增生。恶化患者中死亡6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 Ⅲ型5例、Ⅳ型1例;死亡原因为肌无力危象3例,快速停服溴吡斯的明3个月后突发呼吸骤停猝死2例,胆碱能危象1例。结论:规范的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眼肌型MG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其全身性转化风险。OssermanⅡb型以上MG易发生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MG相关风险。重症术后远期可反复发生肌无力危象,须规律用药,并采取MG综合治疗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团队支持护理用于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团队支持护理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团队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颈部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4±0.90)d、(10.27±1.94)d,均短于对照组的(4.57±0.87)d、(12.78±1.7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47、5.81,均 P < 0.001);观察组患者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50±0.91)分、(2.89±0.85)分、13.51%,均低于对照组的(2.32±0.70)分、(1.45±0.56)分、4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60、8.65,χ 2=10.66,均 P < 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8.15±3.20)分、(8.94±2.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86±3.06)分、(12.79±3.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4、3.52,均 P <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2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7, P < 0.05)。 结论:团队支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甲旁亢患者术后骨饥饿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后发生骨饥饿综合征(hungry bone syndrome,HB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及乳腺甲状腺外科住院并行PTX术的104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HBS分为:HBS组( n=29)和非HBS组( n=75),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确定HBS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HBS组术前血白蛋白、血镁、血磷、25(OH)D、髋部骨密度低于非HBS组;术前血钙、血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转换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 OC)、1型原胶原N-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P1NP)、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 β( β-Carboxy I term inal peptide, β-CTX))高于非HBS组( P<0.05)。HBS组及非HBS组术前血钙、BALP、PINP水平分别为[(3.37±0.58) vs (2.91±0.28)mmol/L;38.37(15.59,58.79) vs 18.21(11.28,25.57)μg/L;256.25(139.95,527.95) vs 79.72(50.64,120.33)ng/ml]。HBS的发生与患者术前血钙( OR=15.006, P<0.001)、血PTH( OR=1.002, P<0.001)、血BALP( OR=1.055, P<0.001)、血OC( OR=1.019, P<0.001)、血P1NP( OR=1.008, P<0.001)、血 β-CTX( OR=1.816, P=0.006)呈正相关,而与血白蛋白( OR=0.850, P=0.011)、血镁( OR=0.012, P=0.002)、25(OH)D( OR=0.844, P=0.001)、髋部骨密度( OR=0.004, P=0.019)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钙( OR=36.689, P=0.009)、血P1NP( OR=1.019, P=0.022)、血BALP( OR=1.049, P=0.031)是HBS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示AUC分别为0.7368、0.8326、0.7605,敏感性分别为55.2%、75.9%、72.4%;特异性分别为88.0%、81.3%、78.7%。此外,血P1NP是HBS患者术后静脉钙需求量的独立预测指标( P=0.035)。 结论:PHPT患者术前血钙>3.22 mmol/L、血P1N P>138.80 ng/ml或血BAL P>26.08 μg/L时,术后发生HBS风险显著升高。对术前血P1NP明显升高者,术后可适当增加补钙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3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的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29例,年龄(32.6±8.3)岁(范围:17~55岁)。甲状腺原发灶最大径[ M(IQR)]为1.06(1.16)cm(范围:0.53~2.44 cm),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为(1.04±0.37)cm(范围:0.44~1.88 cm)。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通过门诊随访,随访截至2022年11月30日。 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160(20)min(范围:100~215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2)d(范围:2~14 d)。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获取的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1(12)枚(范围:0~37枚)和(34.7±14.8)枚(范围:15~69枚)。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例,均在术后1个月恢复;喉返神经损伤1例,继续随访评估是否为暂时性损伤。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包括1例乳糜漏,经保守治疗痊愈;霍纳综合征1例,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随访过程中,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可行的,手术清扫彻底,切口隐蔽性好,有临床运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