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疾病认知、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疾病认知、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采取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使得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和缓解,并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聚焦解决模式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下针对性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1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92)和对照组( n=88)。两组患者均给予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的差异,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观察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乳腺脓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继续哺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STAI中的S-AI、T-AI和EP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聚焦解决模式下针对性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应用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并可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调节乳腺微生态平衡在急性乳腺炎改善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调节乳腺微生态平衡在急性乳腺炎改善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例哺乳期健康妇女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非抗生素治疗,采集患者的乳汁和粪便样本,用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对所有样本进行分析,评估调节乳腺微生态平衡在急性乳腺炎改善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及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25.95±2.33)显著降低,变形菌门(50.15±5.21)、拟杆菌门(9.81±0.52)、放线菌门(8.02±0.41)、酸杆菌门相对丰度(6.07±0.28)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变形菌门(38.14±3.58)、拟杆菌门相对丰度(12.94±1.62)显著降低,厚壁菌门(40.55±4.69)、放线菌门(7.87±1.06)及酸杆菌门(0.50±0.06)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乳汁治疗操作分类单元数目、Faith谱系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Chaol指数显著降低,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操作分类单元数目(129.06±10.10)、Faith谱系多样性指数(11.98±0.93)、Shannon指数(8.94±1.22)及Chaol指数(197.09±14.28)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粪便治疗操作分类单元数目、Faith谱系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Chaol指数显著降低,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操作分类单元数目(135.88±10.22)、Faith 谱系多样性指数(13.21±1.04)、Shannon 指数(9.02±1.25)及 Chaol 指数(228.46±15.91)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汁及粪便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均呈负相关,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均呈正相关(P<0.05);乳汁及粪便细菌的操作分类单元数目、Faith谱系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Chaol指数等多样性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可能与乳汁菌群及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且乳汁菌群失调与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存在相关性,调节乳腺微生态平衡对急性乳腺炎的改善及预后具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医案处方,并挖掘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的文献,筛选出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的医案,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统计分析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常用中药、药对及类方.结果:共纳入205 首处方.常用药物以蒲公英、甘草、金银花、柴胡、瓜蒌等为主;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主入肝、胃经;常用药物组合为蒲公英-金银花、蒲公英-甘草、蒲公英-柴胡、甘草-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为金银花、赤芍→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柴胡、瓜蒌→蒲公英;药物类别以清热类、活血化瘀类等为主;聚类分析得到类方 7 首.结论: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用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主,辅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散瘀止痛等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逍遥散加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39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易罹患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局部红斑、疼痛、肿胀,有时伴有发热和疲乏等全身不适,可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何阶段,发生率在6.2%~9.2%[1].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导致母乳喂养停止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不当甚至可演变为乳腺脓肿,影响孕妇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健康成长[2].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乳腺炎是排乳不畅,乳汁郁积在乳腺管内,引起致病菌感染所致,排乳不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主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因抗感染药物治疗对乳汁排空并无显著效果,反而易导致硬结形成,加之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无法正常哺乳,极大程度降低母乳喂养率[3].中医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将其纳入"乳痈"范畴,患者情绪波动是常见诱因,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是常见病机[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倪毓生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僵块形成验案3则
编辑人员丨2024/2/3
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生于女性非哺乳期,以病程长、易反复、损外观为特点,常见类型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两种.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导管周围炎症,多由乳头内陷、乳管堵塞、细菌感染、吸烟等引起;肉芽肿性乳腺炎多发于乳腺小叶,一般多由于自身免疫、细菌感染、泌乳异常等引起[1].急性肿块期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最常见的就诊分期,患者常因乳房红肿热痛而来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火针洞式烙口排脓联合托毒消痈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火针洞式烙口排脓联合托毒消痈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1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托毒消痈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针洞式烙口排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乳痈体征量化评分(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数目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评分、乳房皮肤发红范围评分),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数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清炎性因子指标(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预后情况(复发率、停乳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52%,显著高于对照组77.96%(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的疼痛评分、乳房肿块数目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评分、乳房皮肤发红范围评分、血常规结果、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5.08%,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6.95%;观察组停乳率为8.47%,显著低于对照组停乳率2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洞式烙口排脓联合托毒消痈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哺乳期乳腺脓肿穿刺治疗76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腺脓肿是急性乳腺炎发展迅速或治疗不当而形成的一种化脓性疾病,常见于初产妇,也见于经产妇.传统的乳腺脓肿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引流及应用抗生素治疗[1].脓肿形成后以往的治疗方法均为切开引流,放置引流物,每日换药,通常伤口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灵伤害,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乳腺脓肿可以采用穿刺抽脓的方法治疗[1].我院采用穿刺抽脓的方法治疗乳腺脓肿7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药物分区文胸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哺乳期妇女可能会发生乳汁在体内无法及时排出从而使得乳房肿胀,导致局部胀痛感,严重时将发生急性乳腺炎.临床多采用芒硝等药物进行外敷治疗.常见芒硝外敷治疗的方法为将药物包裹在一次性小方巾中然后置于患处,此法即不便于患者活动,又影响长期治疗的延续.有些患者将药物塞入文胸夹层内外敷,解决了活动性问题,但是药物使用量多时不易固定,使用过程中容易移位,无法持续与患处接触.同时因药物过重,长时间佩戴舒适性差,且不同患者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放置药物,现有的保健文胸无法分区段用药,形成药物浪费,有的分区保健文胸容药腔无法设置闭合,在临床使用中造成诸多不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疏导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运用乳腺疏导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推拿组、外敷组及观察组各20例.推拿组给予乳腺疏导推拿治疗,外敷组给予中药外敷治疗(乳香、香附、郁金、生白芷、青皮及皂角刺等),观察组给予乳腺疏导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3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有效率、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3组治疗前后的有效率、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问、WBC、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推拿组及外敷组(P<0.05) .结论 乳腺疏导推拿和中药外敷都可以改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症状、WBC及CRP水平,但乳腺疏导推拿配合中药外敷的疗效更加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