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调节Th1/Th2平衡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其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有关.从免疫炎症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NPM的作用机制,综述中医药对NPM患者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的激活,纠正CD4+T细胞亚群的分化失衡等途径,恢复NPM患者的免疫稳态,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归纳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指导治疗。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征。结果:4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慢性乳腺炎2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1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5例,淋巴细胞性小叶炎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声像的特征性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夹杂透声较差的无回声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回声较紊乱,易误诊为恶性病变。结论:掌握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特征有助于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正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消痈散结方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消痈散结方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检索TCMSP中消痈散结方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各成分相应的作用靶点信息,检索GeneCard、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中NPM相关基因,将消痈散结方核心靶点及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借助Cytoscape 3.8.0建立消痈散结方治疗NPM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调控网络。利用R语言包对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消痈散结方组方药物47个有效成分,1 692个NPM相关潜在靶点,筛选获得消痈散结方治疗NPM核心靶点235个,消痈散结方治疗NPM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薯蓣皂苷元、木犀草素等,核心靶点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TNF、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L-1B、趋化因子-8(CXCL8)、趋化因子-2(CCL2)等。GO富集得到1 492个生物过程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105个通路,主要包括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消痈散结方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潜在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消痈散结方治疗NPM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主要通过免疫炎症反应、药物代谢、细胞适应性应激反应、血管机能调节等信号通路发挥对NPM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乳房部分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LTAP)皮瓣修复乳房部分缺损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应用带蒂LTAP皮瓣修复乳房部分缺损的病例资料。术前应用多普勒超声在胸前外侧壁第3~4肋间探查LTAP,设计包含该穿支在内的横向或接近于横向的带蒂LTAP皮瓣。术中从深筋膜深面将皮瓣掀起,透过深筋膜隐约可见胸外侧血管影,用可听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血管走行。于脂肪深层和深筋膜深面,沿血管主干向腋窝方向细心游离,形成宽约1.2 cm,厚约0.5 cm的蒂部。皮瓣去表皮后转移至乳房缺损处。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评估重建后的乳房外形。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58岁,平均41.7岁。其中乳腺癌患者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4例。病灶均位于乳房外侧区域。12例患者切除肿瘤或炎性病灶组织重量为(78.3±5.1) g(56~92 g),切取的带蒂LTAP皮瓣长(9.3±0.6) cm(8.2~12.5 cm)、宽(5.6±0.4) cm(3.8~7.2 cm)。1例发生供区引流口感染,经换药、口服抗生素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17个月,平均8.2个月,效果优良者为10例,一般2例。其中5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放疗,对外形无影响。所有患者随访行乳腺彩超检查,显示皮瓣成活情况良好。无肿瘤复发或炎症复发患者。结论:带蒂LTAP皮瓣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或非哺乳期乳腺炎术后乳房部分重建,特别是外侧区域重建是一个可选择的手术方案,具有操作简单、皮瓣易成活、并发症少、切口相对隐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调节乳腺微生态平衡在急性乳腺炎改善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研究调节乳腺微生态平衡在急性乳腺炎改善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例哺乳期健康妇女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非抗生素治疗,采集患者的乳汁和粪便样本,用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对所有样本进行分析,评估调节乳腺微生态平衡在急性乳腺炎改善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及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25.95±2.33)显著降低,变形菌门(50.15±5.21)、拟杆菌门(9.81±0.52)、放线菌门(8.02±0.41)、酸杆菌门相对丰度(6.07±0.28)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变形菌门(38.14±3.58)、拟杆菌门相对丰度(12.94±1.62)显著降低,厚壁菌门(40.55±4.69)、放线菌门(7.87±1.06)及酸杆菌门(0.50±0.06)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乳汁治疗操作分类单元数目、Faith谱系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Chaol指数显著降低,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操作分类单元数目(129.06±10.10)、Faith谱系多样性指数(11.98±0.93)、Shannon指数(8.94±1.22)及Chaol指数(197.09±14.28)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粪便治疗操作分类单元数目、Faith谱系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Chaol指数显著降低,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操作分类单元数目(135.88±10.22)、Faith 谱系多样性指数(13.21±1.04)、Shannon 指数(9.02±1.25)及 Chaol 指数(228.46±15.91)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汁及粪便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均呈负相关,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均呈正相关(P<0.05);乳汁及粪便细菌的操作分类单元数目、Faith谱系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Chaol指数等多样性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可能与乳汁菌群及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且乳汁菌群失调与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存在相关性,调节乳腺微生态平衡对急性乳腺炎的改善及预后具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许芝银教授从中焦气机论治非哺乳期乳腺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总结许芝银教授从中焦气机论治非哺乳期乳腺炎经验,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变脏腑在肝脾胃,与中焦气机失调关系密切,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肿块期、脓肿期和瘘管期,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痰阻乳络;日久郁热,热盛肉腐;气虚邪滞,缠绵阻遏.治疗上应根据疾病不同时期明辨病机,药随机转,以调畅中焦气机为关键分期化裁论治,肿块期辛开苦降,抑木扶土;脓肿期降浊升清,泻火平木;瘘管期运转中州,培土荣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龋齿放线菌致乳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4/5/25
龋齿放线菌(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是一种罕见的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属于放线菌的一个亚种.它属于口咽部的正常菌群,发生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包括胸部、头颈部、盆腔及四肢皮下软组织等 [1-3].乳腺龋齿放线菌病罕见,既往仅见 1 例文献报告 [4].本文对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 1 例龋齿放线菌感染乳腺炎病例情况进行报告,总结和分享诊治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温阳通络法联合小切口引流术治疗粉刺性乳痈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温阳通络法联合小切口引流术治疗阳虚痰凝证型粉刺性乳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期间就诊于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的粉刺性乳痈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予手术治疗,治疗组予温阳通络加减方联合小切口引流术.治疗4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乳房外形、SF健康调查简表积分、血清炎症指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血清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 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49%(55/57)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4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房外形JCR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乳房外形JCR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健康简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SF-36健康简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IL-6、IL-8、TNF-α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症IL-6、IL-8、TNF-α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IgA、IgG、IgM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免疫IgA、IgG、IgM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对两组治疗有效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0%(9/45),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5.45%(3/5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络法加减联合小切口引流术治疗阳虚痰凝证粉刺性乳痈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能够顾护正气,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力,同时对患者乳房外形保留程度更好,生活影响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乳腺熏洗方促进非哺乳期乳腺炎术后创面愈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及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乳腺熏洗方促进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并通过临床研究对关键通路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乳腺熏洗方的主要化合物成分和作用靶点,在人类基因综合分析数据库(Genecards)中查找与乳房创面愈合相关的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再使用Cytoscape 3.10.10软件绘制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和Metascap数据库对疾病-药物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4 例NPM术后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蛋白 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熏洗方促进乳房创面愈合共涉及 101 个靶点,关键靶点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FGF-2)]、黏附分子(ICAM-1)和信号转导蛋白(STAT3、MAPK)等,参与了包括VEGF、缺氧诱导因子-1(HIF-1)、IL-17、AGE-RAGE、TNF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治疗后,NPM术后创面组织的VEGF、STAT3 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乳腺熏洗方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协同调节,在促进NPM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明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功劳木外洗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溃后期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究功劳木外洗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MP)溃后期患者创面愈合、窦道深度及垂体泌乳素即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选取NMP溃后期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采用Image J软件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面积并统计渗液量,采用银质探针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窦道深度,采用化学电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PRL水平;比较2组疗效、创面面积、渗液量、窦道深度、PRL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创面面积和渗液量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窦道深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PRL均降低,且观察组的PRL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劳木外洗液可以有效改善NMP溃后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窦道深度及PRL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