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的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5年和2016年的10-11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中游(蓬安)、下游(合川)采集210尾蛇(鮈)Saurogobio dabryi,采用传统镜检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嘉陵江蛇(鮈)属于杂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包括5大类(79小类);聚类分析表明,出现率(F%)、数量百分比(N%)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在衡量食物对嘉陵江蛇(鮈)的重要性方面表现一致,但基于质量百分比(W%)的食物重要性结果与前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指数显示,上游和中游江段蛇(鮈)均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下游江段蛇(鮈)以藻类为主,为偏植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选用W%对其食性进行不同江段之间比较,聚类分析表明中游与上游和下游存在显著差异(d>0.3);Schoener重叠指数比较显示,不同江段蛇(鮈)摄食的饵料生物存在空间差异(Cxy<0.60).研究认为蛇(鮈)的食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可塑性,可能是对不同江段水生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江经济带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演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ArcGIS和GeoDA软件、重心分析模型、空间相关分析来分析长江经济带森林生态安全指数(ESI),结论如下:(1)森林状态指数中,权重最高的指标为森林火灾受灾率,其次为森林有害生物成灾率和林地面积比率;在森林压力指数中,权重最高的指标为政府林业投入强度,其次为年度造林比例和自然保护区占比.(2)从全域来看,森林ESI值长江上游>中游>下游,长江南岸高于北岸.长江经济带森林ESI值总体水平较低,但在2000-2015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各省看,云南省森林ESI值最高,上海市森林ESI值最低.在此15年间,湖南省森林ESI值提高幅度最大(19.77%),江苏省提高幅度最小(0.76%).(3)各支流流域森林ESI值排序:赣江>沅江>金沙江>乌江>湘江>汉江>嘉陵江>岷江.从2000-2015年,八大流域的森林ES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湘江流域增长幅度最大(20.87%),而金沙江流域增长幅度最小(3.6%).(4)森林ESI值的重心先后经历了在从南往西、从西往东北和从东北往南等过程.(5)长江经济带森林ESI值有较为显著的集聚性,森林ESI值High-High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云南省,Low-Low集聚区县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和安徽,其次在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较为集中.(6)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建议:①应注重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林业投资、植树造林等工作.②从全域看,生态修复的重点应放在长江下游.从支流流域来看,岷江、嘉陵江和汉江流域应重点加强森林修复工作.③应在上海、江苏、安徽等Low-Low集聚区域加强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力度,而在四川、云南、江西和浙江等High-High集聚区域适当发展木材加工和林下种植等产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嘉陵江中游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长特性及资源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于2017年7-11月和2018年7-11月在嘉陵江中游开展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根据渔获物信息确定水域主要经济鱼类种类,运用FiSAT Ⅱ软件分析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蛇鮈(Saurogobio dabryi)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参数和生长特性;通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尾/(船×天)]计算每种鱼的年捕捞量,利用FiSAT Ⅱ软件初步估算其资源量,并以此推算嘉陵江中游鱼类的总资源量.结果显示,7种鱼的生长指数b在2.86-3.03之间,均为匀速生长;7种鱼的生长系数K皆大于0.2,为快速生长型;生长性能指数ψ'在4.40-5.30之间;仅蛇鮈的E值小于Emax,资源利用不足,其余鱼种E值皆大于Emax,资源过度开发;黄颡鱼的拐点年龄ti最大(4.26龄),蛇鮈最小(1.58龄),其余大多在3龄以内;鲤、鲫、黄尾鲴、翘嘴鲌、蒙古鲌、黄颡鱼和蛇鮈的年资源质量依次为3 883 t、9246 t、2 469 t、1 259 t、862 t、376 t、1 391 t,嘉陵江中游鱼类的年总资源质量为37 400 t.本研究表明嘉陵江中游主要经济鱼类因遭到过度捕捞而同时存在群落结构和种群结构层面的小型化;结果可为长江禁渔成效评估提供数据参考,为制定嘉陵江中游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研究调查了蓬安段2014—2019年洪水期(6、7和8月)和枯水期(11、12和1月)渔获物,用11项鱼类功能性状类型结合蓬安段鱼类群落结构特点来分析该江段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在洪、枯期上的变化及与水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9年洪水期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香浓威纳指数均高于枯水期;(2)SIMPER分析显示,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子陵吻(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鳜Siniperca chuatsi、蛇(鮈)Saurogobio dabryi、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鲫Carassius auratus、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和(鳖)Hemiculter leucisculus是造成洪水期与枯水期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差异贡献种;(3)各年份洪水期的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离散度FDiv、功能散布度FDis和二次熵指数Rao及2015、2016和2017年的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均显著高于枯水期(P<0.05),表明枯水期鱼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显著低于洪水期,即枯水期水生生态系统功能较脆弱;(4)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与水环境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同时期的功能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程度则呈现较大差异,表明功能多样性是鱼类群落结构和各水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