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形态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总结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5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6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20~72岁。对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前股外侧区的DSA,结合显影标尺观测血管大体情况以及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出现情况(计算出现率)、源动脉、发出点位置、走行方向与皮穿支穿出点位置,另进行横支形态学特点分类。结果:DSA检查显示,62例患者股动脉、股深动脉及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均清晰可辨。在59例患者中观察到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其中52例为单横支、7例为双横支,横支的出现率为95.2%(59/62)。共观察到66条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其中3条发自股深动脉、63条发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6.5~12.7 cm;横支约与身体长轴垂直向外侧发出,在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与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之间走行,沿途发出分支,主干走行至大转子下方;横支皮穿支穿出点距髂前上棘8.0~18.0 cm。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形态学特点分类中,以与1条旋股外侧动脉其他分支共干发出者最为常见,占50.0%(31/62);其次为自旋股外侧动脉(12例)或股深动脉(3例)单干发出者,占24.2%(15/62);特殊类型者占21.0%(13/62),包括双横支者7例、与多条旋股外侧动脉其他分支共干者6例;横支细小/缺如者仅占4.8%(3/62)。在前述双支共干关系中,以横支与升支共干者最为常见,占77.4%(24/31);横支与斜支共干者(5例)、横支与降支共干者(2例)共占22.6%(7/31)。结论:通过DSA观察到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出现率高,该横支多自旋股外侧动脉约与身体长轴垂直向外侧发出,以与另一条旋股外侧动脉主要分支,尤其是升支共干发出为主,该定位分析可为股前外侧皮瓣设计与切取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湖达氏鲐的生长特性及其资源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湖北长湖采集达氏鲌(Culter dabryi)样本592尾,对其年龄、生长及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湖达氏(鱼白)种群的年龄组成为1~7龄,其中以1~4龄鱼为主,占样本总量的91.38%;达氏鲌属匀速生长类型,其体重(W)和体长(L)的关系式为W= 0.008L3.148(n=592,R2=0.995,P<0.01),且无明显性别差异;采用y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拟合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其表达式分别为,体长Zt= 49.103[1 - e-0194(t+ 0.268)],体重Wt= 1668.330[1 - e-0.194(t+0.268)]3.148,生长拐点年龄f=5.64龄,对应体长33.4 cm,体重502.4 9;目前长湖达氏鲌总死亡系数Z=0.80,自然死亡系数M= 0.42,捕捞死亡系数F=0.38,资源开发率E=0.48/年,根据体长股分析法估算出长湖达氏鲌2015 ~ 2016年资源量为1 809 710尾(15.18 t).为保持长湖达氏(鱼白)资源稳定,建议捕捞体长33.4 cm以上个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强度耐力运动影响高脂诱导肥胖模型小鼠血清Irisin含量、骨骼肌PGC-1α、FNDC5、PPARδ蛋白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研究表明小鼠体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 γ 辅助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蛋白、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5(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蛋白和Irisin组成一条正向调节脂肪分解代谢的通路,并且PGC-1α能调控骨骼肌中调节脂肪代谢相关蛋白PPARδ的表达.耐力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减轻小鼠体质量,但不同强度耐力运动训练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血清Irisin含量及骨骼肌中PGC-1α、FNDC5、PPARδ蛋白表达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分析不同强度耐力运动训练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血液中Irisin含量及骨骼肌中脂肪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经过1周常规饲料适应性喂养后,通过8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营养性肥胖小鼠模型,对照小鼠一直使用常规饲料喂养.构建成功的肥胖小鼠经过1周适应性跑台运动后,分为高强度耐力运动组和低强度耐力运动组进行跑台运动,对照小鼠不运动.8周后量小鼠体长、称量体质量并计算Lee's指数,同时取各组小鼠血清和股四头肌,使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risin水平并对比各组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股四头肌中PGC-1α、FNDC5和PPARδ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各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高脂诱导能够明显增大小鼠的体长、体质量和Lee's指数,表明高脂诱导的营养性肥胖小鼠模型是成功的,并且高脂诱导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Irisin水平,降低小鼠股四头肌脂质代谢相关蛋白PGC-1α、FNDC5和PPARδ的表达;②耐力运动训练尤其是高强度耐力运动训练能有效减小肥胖小鼠体长、体质量和Lee's指数;③耐力运动训练尤其是高强度耐力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肥胖小鼠血清中Irisin水平,明显提高小鼠股四头肌PGC-1α、FNDC5和PPARδ蛋白的表达;④PGC-1α和FNDC5蛋白与Irisin的变化一致,提示耐力运动训练尤其是高强度耐力运动训练可以诱导骨骼肌高表达PGC-1α 蛋白,从而促进FNDC5蛋白高表达,随着FNDC5蛋白在体内被剪切转变成高浓度的Irisin释放到血液中,加速小鼠脂肪代谢水平,达到减肥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黑龙江中游乌苏里白鲑资源现状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乌苏里白鲑资源状况,2013-2017年在黑龙江中游水域的7个调查点采集了953尾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样本.叉长范围为148~588 mm,体重范围为109.0~2854.9 g.根据体长股分析法(LCA)评估了乌苏里白鲑资源量,采用Ber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预测资源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乌苏里白鲑种群自然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0.284 a-1、0.476 a-1和0.192 a-1,当前的开发率为0.403;乌苏里白鲑的年均资源尾数为6.89× 106尾,年均资源量为5463.89 t,初始资源量6867.07t;从相对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生物量来看,目前乌苏里白鲑渔业资源利用较为充分,尚未过度捕捞;人为因素导致栖息环境条件的恶化是乌苏里白鲑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乌苏里白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采取必要措施减轻人类活动对鱼类的影响,如栖息地修复,增加开捕(体)叉长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湖南桑植天平山发现宜章臭蛙及该物种的遗传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2年和2013年在湖南省桑植县天平山采集到6号臭蛙类标本,经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学分析,鉴定为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表明天平山为该物种的新分布点.这些标本与宜章臭蛙的主要鉴别特征相符:体型较小;体背面棕色斑大而密,形状不规则;腹面褐色,其上斑纹稀少;股后部色浅,深色斑明显.雄性头体长(52.45 ± 2.54)mm(48.96 ~ 54.92 mm,n = 3),雌性头体长(73.11± 1.43)mm(71.26 ~ 74.74 mm,n = 3),均比模式标本群体的头体长略大.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502 bp)的系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天平山臭蛙标本与宜章臭蛙已知种群聚为一支系,天平山种群与宜章臭蛙已知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 0 ~ 0.008 1,远小于宜章臭蛙与其近缘种龙胜臭蛙(O. lungshengensis)之间的遗传距离(0.035 2 ~ 0.043 9);这表明采自天平山的臭蛙样本属于宜章臭蛙.本文为宜章臭蛙物种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学提供了新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江中游鱼类资源量的估算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长江中游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8年5和6月以及9和10月在宜昌、石首、洪湖、武汉和湖口5个江段进行了渔获物调查工作.通过统计各江段的渔业捕捞情况,计算年捕捞量.用体长股分析方法,对铜鱼(Coreius heterodon)、鳊(Parabramispekinensis)和瓦氏黄颡鱼(Tachysurus vachelli)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以此推算各江段的鱼类总资源量.结果显示,宜昌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1 077.36t,其中,铜鱼为623.25 t;石首江段的年总资源量为2 190.74t,铜鱼为698.19t;洪湖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为58.57 t,其中,瓦氏黄颡鱼为0.41t;武汉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1010.54t,其中,鳊为148.65 t;湖口江段的年鱼类总资源量14.55 t,瓦氏黄颡鱼为0.032 t.估算结果可以为长江中游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孕期铊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孕期铊暴露会导致不良出生结局.[目的]探讨孕期铊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和出生结局的影响及铊暴露健康效应的关键窗口期.[方法]基于上海市亲子队列,共146对母子纳入本研究中.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以及母婴健康数据.在孕早、中、晚期抽取孕妇血液,分娩后立刻采集新生儿脐血,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不同孕期孕妇血液及脐血中铊浓度.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探究孕期铊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肱骨长)的影响,进一步运用线性回归模型探索铊暴露健康效应的关键窗口期.[结果]血液样本中铊的检出率均大于99.0%.孕早、中、晚期母血铊质量浓度的M(P25,P75)分别为38.7(32.3,50.1)、44.3(34.3,56.7)、45.0(34.9,54.6)ng.L-1,全孕期母血中铊质量浓度为42.7(34.2,53.3)ng·L-1,脐血铊质量浓度为23.8(17.2,35.0)ng·L-1.调整混杂因素后,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孕期铊暴露与胎儿双顶径呈负相关(b=-0.91,95%CI:-1.78~-0.02),与其余指标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铅、镉、钙、锰的影响后,关联一致.对铊暴露水平进行四分位数法分组,发现孕早期血液中铊质量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孕早期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长和肱骨长分别减少3.0、10.9、2.6、3.1mm;孕晚期胎儿头围、腹围分别增加8.3、16.3 mm;孕晚期血液中铊质量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孕晚期胎儿腹围、股骨长分别增加7.3、2.1mm;脐血铊质量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胎儿出生体长增加0.07 mm,其余指标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铊暴露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及出生结局存在不良影响,孕早期为铊暴露健康效应的关键窗口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孕期雌鼠摄入超量咖啡因对胎鼠软骨内骨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孕期雌鼠摄入超量咖啡因对胎鼠软骨内骨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在孕第9~20天,咖啡因暴露组Wistar孕鼠每天灌胃120 mg/kg咖啡因,对照组灌胃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将孕20 d的孕鼠脱颈处死,取出胎鼠,测量两组胎鼠体长;分离胎鼠股骨远端,测量股骨远端软骨长度,并制备原代软骨细胞,分别用咖啡因(0.1、1和10 μmol/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100 μg/L)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10μmol/L)进行处理,收获细胞进行凋亡、mRNA和蛋白质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咖啡因暴露组胎鼠的体长和股骨长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皮质酮水平显著提高(P<0.05).咖啡因暴露组胎鼠软骨细胞肥大区的IGF-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体外实验中,咖啡因处理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了原代软骨细胞中IGF-1、PCNA、SOX9 mRNA和p-ERK蛋白表达,外源性IGF-1则能逆转咖啡因诱导的这些变化,而外源性IGF-1的作用则被ERK抑制剂降低(均P<0.05).结论 产前咖啡因暴露通过抑制软骨细胞增殖导致胎鼠股骨远端变短,软骨细胞肥厚区延长.软骨细胞中的IGF-1/MAPK/ERK信号通路可能部分参与咖啡因对软骨细胞增殖的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嘉陵江中游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长特性及资源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于2017年7-11月和2018年7-11月在嘉陵江中游开展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根据渔获物信息确定水域主要经济鱼类种类,运用FiSAT Ⅱ软件分析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蛇鮈(Saurogobio dabryi)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参数和生长特性;通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尾/(船×天)]计算每种鱼的年捕捞量,利用FiSAT Ⅱ软件初步估算其资源量,并以此推算嘉陵江中游鱼类的总资源量.结果显示,7种鱼的生长指数b在2.86-3.03之间,均为匀速生长;7种鱼的生长系数K皆大于0.2,为快速生长型;生长性能指数ψ'在4.40-5.30之间;仅蛇鮈的E值小于Emax,资源利用不足,其余鱼种E值皆大于Emax,资源过度开发;黄颡鱼的拐点年龄ti最大(4.26龄),蛇鮈最小(1.58龄),其余大多在3龄以内;鲤、鲫、黄尾鲴、翘嘴鲌、蒙古鲌、黄颡鱼和蛇鮈的年资源质量依次为3 883 t、9246 t、2 469 t、1 259 t、862 t、376 t、1 391 t,嘉陵江中游鱼类的年总资源质量为37 400 t.本研究表明嘉陵江中游主要经济鱼类因遭到过度捕捞而同时存在群落结构和种群结构层面的小型化;结果可为长江禁渔成效评估提供数据参考,为制定嘉陵江中游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骨龄学方法鉴定大别山商城肥鲵的年龄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14年4月—2018年8月,在大别山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50只中国特有物种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 shangchiengensis)个体,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肱骨、股骨、指骨和趾骨各骨节等骨质材料进行年龄鉴定并比较其年轮特征,根据体长分布频率数据初步确定其年龄为参照,比较肱骨、股骨、指骨和趾骨各骨节在年龄鉴定读数中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以确定适合的年龄鉴定材料.同时以剪切脚趾作为标记,根据野外重捕获得的硬骨组织材料进行骨龄鉴定,验证年龄鉴定的准确性和年龄组划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趾骨的总精确度和总准确性均最高,股骨次之,肱骨最小;小于8龄的个体,骨切片年轮线清晰,骨龄学法适用于该物种的年龄鉴定,分析认为后肢第三、第四趾第2骨节是鉴定商城肥鲵年龄的最佳材料.通过分析野外商城肥鲵的生长规律发现,年龄与体重、体长和头长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45和0.97,8龄后这种相关性有降低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