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尤因肉瘤疑诊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性,34岁,因体检超声提示右肾积水于2022年4月先后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及妇科。否认腰痛、血尿及其他不适。痛经程度较轻,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3分。既往"盆腔粘连松解术、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烧灼术"史4年余。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子宫稍大、质硬、活动欠佳;双附件未及明确包块;三合诊右侧宫旁可及质硬结节,触痛。实验室检查:尿红细胞阳性(25个细胞/μl),CA125轻度增高(65.5 U/ml)。尿液细胞学病理未见瘤细胞。影像学检查:CT提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全程扩张。MRI提示右输尿管下段走行区见富血供实性占位(18 mm×14 mm实性软组织影)致上方输尿管积水,病灶不除外恶性可能,右附件正常结构显示不清,不除外病灶与之相关。经腹及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右侧盆腔偏外侧见一低回声,大小约26 mm×17 mm×14 mm,形态尚规则,边界尚清,与输尿管管壁关系密切,其近端输尿管明显扩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低回声内见丰富杂乱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侧盆腔内实性占位,与输尿管管壁关系密切。肾血流灌注显像提示:右肾血流灌注及滤过较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25.25 ml/min·1.73m2,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左肾血流灌注及功能大致正常,GFR:41.00 ml/min·1.73m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讨达芬奇Xi机器人系统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施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为(5±3.5)岁,范围在1个月至10.5岁。所有患儿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6例,重复肾5例,卵巢畸胎瘤3例,发育不良肾2例,膀胱输尿管反流2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1例,肾囊肿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经脐单部位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总结分析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9例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开放手术。18例行肾盂成形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输尿管输尿管端侧吻合术,2例行发育不良肾切除,1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其中15例患儿合并内环口未闭,同时行内环口高位结扎。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和卵巢肿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68.5±42.3)min、(152.8±51.7)min、(146.3±32.0)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3±3.5)d、(7.3±2.6)d、(4.7±2.1)d。肾盂成形术后1例并发尿外漏,充分引流保守9 d后治愈;1例术后2周并发泌尿系感染,口服抗生素治愈。术后随访时间为(18.7±2.5)个月,无其他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脐部切口隐匿,术后外观满意。结论:经脐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应用于小儿泌尿生殖系统的治疗安全可行,切口隐匿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制入路通道的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妇科常见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自制入路通道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常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的自制入路通道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105例,并选择条件匹配的多孔腹腔镜手术105例作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患者手术满意度评分,术后3个月医生对切口美容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医生的感受评分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未中转为开腹手术,未加打辅助孔,术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于多孔腹腔镜组(均 P<0.05)。单孔腹腔镜组切口美容评分明显优于多孔腹腔镜组( P<0.05)。多孔腹腔镜组术中医生感受评分优于单孔腹腔镜组( 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患者手术满意度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孔腹腔镜组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小于单孔腹腔镜组(均 P<0.05),两组输卵管切除术及附件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孔腹腔镜组不同手术类型术中医生感受均优于单孔腹腔组(均 P<0.05)。 结论:在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手术中是可行的,单孔腹腔镜突出的优点为术后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腹腔镜手术后的远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MA)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由同一专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团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358例OM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至少随访8年。所有患者分为DIE组(合并DIE)和非DIE组(未合并DIE),并对其临床特征、手术结果和随访期间的远期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OMA患者358例,其中DIE组190例(53.1%,190/358),非DIE组168例(46.9%,168/358)。DIE组与非DIE组的年龄分别为(33.7±5.4)和(32.5±5.3)岁( P=0.047),产次分别为(0.4±0.6)和(0.3±0.5)次( P=0.079)。DIE组与非DIE组术前的中重度痛经比例[分别为67.4%(128/190)、56.5%(95/168)]、慢性盆腔痛比例[分别为24.2%(46/190)、7.7%(13/168)]及血CA 125水平升高比例[分别为79.9%(139/190)、65.2%(101/168)]均有明显差异( P均<0.05)。DIE组和非DIE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5±21)和(39±36)min( P<0.01)。DIE组术中发现严重盆腔粘连的比例明显高于非DIE组,分别为91.6%(174/190)、53.6%(90/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DIE组较非DIE组合并子宫腺肌病的比例明显增加[分别为41.6%(79/190)、22.0%(37/168); P=0.001]。DIE组总复发率较高(21.6%,41/190),其中疼痛复发率为15.8%(30/190),囊肿复发率为8.4%(16/190);非DIE组术后总复发27例(16.1%,27/168),其中疼痛复发率为8.9%(15/168),囊肿复发率为10.7%(18/168);两组的总复发率、疼痛复发率及囊肿复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85、 P=0.067、 P=0.460)。分析远期生育结局,DIE组和非DIE组患者的活产率分别为100.0%(65/65)和94.4%(68/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0)。 结论:与未合并DIE的OMA患者相比,合并DIE的OMA患者疼痛症状更严重,血CA 125水平更高,术中发现的盆腔粘连情况也更严重。两组术后总复发率及各类型复发率虽未见明显差异,但合并DIE的OMA患者疼痛复发比例升高。合并DIE的OMA患者在长期随访期间妊娠的可能性较低,是否合并DIE对生育结局的影响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卵巢囊肿剔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使用传统腹腔镜器械的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卵巢囊肿剔除手术中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同一治疗组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39例,根据所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腹腔镜组(62例)和传统腹腔镜组(7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临床指标、雌激素变化情况、T细胞亚群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手术切口的满意情况。结果: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传统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传统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0 d单孔腹腔镜组FSH、LH、E 2高于传统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患者CD 4+、CD 8+及CD 4+/CD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 d单孔腹腔镜组CD 4+、CD 8+及CD 4+/CD 8+高于传统腹腔镜组(0.51 ± 0.03比0.47 ± 0.02、0.41 ± 0.23比0.39 ± 0.05、1.36 ± 0.02比1.24 ± 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 d单孔腹腔镜组疼痛评分低于传统腹腔镜组[(1.12 ± 0.21)分比(3.56 ± 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孔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满意度高于传统腹腔镜组[90.32%(56/62)比72.73%(5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卵巢囊肿剔除手术中可安全、顺利实施,并可减轻术后疼痛,对自身细胞免疫力影响小,有更好的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孔腹腔镜在巨大卵巢囊肿手术中的应用及技术改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手术的方法、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于脐部或下腹部作2~3.5 cm的切口开放式进腹。荷包缝合囊肿壁,在荷包缝线圈内切开囊壁,吸引器吸净囊液后结扎荷包缝线。如拟行附件切除术,将囊肿回纳入腹腔,置入自制单孔腹腔镜通道装置,在镜下完成附件切除术。如拟行卵巢囊肿剔除术,将卵巢囊肿由腹部小切口牵出,行囊肿剔除后将卵巢送回盆腔。置入自制单孔腹腔镜通道装置,在镜下检查术野,必要时电凝或缝合止血。结果:12例卵巢巨大囊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囊肿最大直径均>15 cm(20~37cm),其中4例囊肿上界达剑突下。4例行附件切除术,8例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均<50 ml。手术时间30~90(59.17±22.34)min。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自制单孔腹腔镜通道装置进行单孔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的手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资料: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患者的年龄为(50.2±10.4)岁,体质指数(BMI)为(24.4±3.6)kg/m 2。其中,恶性肿瘤811例,包括子宫颈癌405例、子宫内膜癌279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112例、外阴癌15例;良性疾病189例,包括子宫脱垂43例、子宫≥孕12周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57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84例、要求复通的输卵管结扎患者5例。手术方式:恶性肿瘤患者中,子宫颈癌Ⅰa1期患者行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Ⅰa2~Ⅱb期患者行子宫广泛性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卵巢癌早期患者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外阴癌行外阴广泛性切除+腹股沟淋巴清扫术。良性疾病患者中,子宫脱垂患者行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阴道骶骨固定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子宫≥孕12周患者行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输卵管结扎要求复通的患者行输卵管复通术。(2)手术并发症: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患者中,25例(2.5%,25/1 000)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其中血管损伤11例、输尿管损伤11例、膀胱损伤2例、肠管损伤1例;130例(13.0%,130/1 000)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下肢静脉血栓66例、淋巴潴留囊肿20例、感染16例、肠梗阻9例、肾积水8例、生殖道瘘6例、腹壁切口疝4例、皮下气肿1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恶性肿瘤患者为3.1%(25/811),显著高于良性疾病患者(0/189; χ2 =4.778; P=0.029);子宫颈癌(4.2%,17/405)、卵巢癌(3.6%,4/112)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1.4%,4/279)、外阴癌(0/15; P均<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恶性肿瘤患者为15.2%(123/811),显著高于良性疾病患者[3.7%(7/189); χ2 =17.807, P<0.01],但各恶性肿瘤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χ2 =4.318, P=0.229)。(3)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BMI、既往盆腹腔手术史、疾病性质(良、恶性)、手术时间、有无合并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40岁、BMI≥25 kg/m 2、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恶性肿瘤、合并慢性疾病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 P<0.05)。 结论: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因不同疾病的不同术式而异,患者的年龄、BMI、既往盆腹腔手术史、恶性肿瘤及合并慢性疾病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羟考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多模式镇痛对患者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羟考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多模式镇痛对患者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行超前镇痛,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均进行麻醉深度监测;观察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10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 μg。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呛咳评分[(1.1±0.4)分]低于对照组[(1.7±0.7)分]( t=-4.99, P < 0.05)、Ramasy评分[(3.6±1.0)分]高于对照组[(2.8±0.8)分]( t=7.44, P < 0.05)。观察组拔管时(T 1)、拔管后5 min(T 2)收缩压分别为(117.7±18.2)mmHg、(118.1±16.2)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4.2±16.2)mmHg、(134.5±15.2)mmHg( t=-4.54、-4.95,均 P < 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疼痛评分分别为(2.5±0.8)分、(1.1±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4±0.9)分、(1.9±0.8)分( t =5.01、-5.68,均 P < 0.05)。 结论:羟考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多模式镇痛,可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降低收缩压,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且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8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16 203例腹腔镜手术中84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中转开腹患者选取2例单纯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对照匹配,将患者分为中转开腹组(84例)和对照组(168例),并分析腹腔镜中转开腹影响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校正的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病例对照设计的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0.52%(84/16 203)。84例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原因依次为:盆腔粘连50.0%(42/84),未预计恶性肿瘤19.0%(16/84),肿瘤过大或形态、位置特殊14.3%(12/84),止血困难7.1%(6/84),子宫肌瘤多发3.5%(3/84),需同时行外科手术3.5%(3/84),膀胱损伤1.2%(1/84),术中发生皮下气肿1.2%(1/84)。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疾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转开腹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36.9%(31/84)、盆腹腔手术史占比60.7%(51/84)高于对照组[20.8%(35/84)、30.6%(51/84)](χ 2=7.482、21.42, P=0.006)。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手术史( OR=3.979,95% CI 2.010~7.874, P<0.001)、甲状腺病史( OR=15.333,95% CI 1.087~216.346, P=0.005)增加中转开腹风险;高血压病史( OR=0.203,95% CI 0.067~0.622, P=0.005)降低中转开腹风险。进一步分析哪种手术类型影响中转开腹,发现剖宫产术( OR=2.105,95% CI 1.109~4.351, P=0.044)、子宫肌瘤剔除术( OR=11.605,95% CI 3.306~40.735, P<0.001)、卵巢囊肿剥除术( OR=7.914,95% CI 2.157~21.037, P=0.002)对中转开腹有影响。 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手术史、甲状腺病史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导致中转开腹的重要因素。术前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临床术式,保证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水垫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水垫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90例单侧卵巢良性囊肿(除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研究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水垫组)、对照组1(无水垫常规手术组)、对照组2(0.9%氯化钠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卵巢皮质与囊肿壁间多点注射0.9%氯化钠稀释的6 U垂体后叶素10 ~ 20 ml,根据出血情况行点状缝合止血;对照组1行常规腹腔镜囊肿剔除、卵巢修补;对照组2在卵巢皮质与囊肿壁间多点注射0.9%氯化钠10 ~ 20 ml,止血方式同研究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术后3个月雌二醇(E 2)、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 结果:研究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14.00 ± 5.48)ml比(18.33 ± 6.9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2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43.50 ± 7.21)min、(45.00 ± 10.29)min比(50.17 ± 8.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2术后3个月FSH明显低于对照组1[(7.20 ± 1.55)U/L、(7.43 ± 1.52)U/L比(8.31 ± 0.9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E 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54.20 ± 10.90)ng/L比(46.63 ± 10.76)ng/L、(43.90 ± 18.2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1术后3个月LH与对照组2及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水垫能减少囊肿剔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同时能够减轻对卵巢储备功能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