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神经损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羟考酮组(59例),两组患者术后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羟考酮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于术前1 d及术后1、2、3 d检测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术前1 d及术后7、30 d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及术后7、30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结果: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 MoCA评分降低( P<0.05)。术后7 d羟考酮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比较,羟考酮组术后48 h内PONV、皮肤瘙痒发生率及术后7 d POCD发生率降低( 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3 d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升高( P<0.05)。术后2、3 d羟考酮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1、2、3 d,羟考酮组患者血浆NSE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羟考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可能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性,改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舒更葡糖钠对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对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180例,年龄18~65岁,BMI≥40 kg/m 2,ASA分级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90):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麻醉前行双侧T 6、T 9椎旁神经阻滞,分别注射0.33%罗哌卡因15 ml。手术结束后待肌松监测T 2再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4 mg/kg+阿托品0.02 mg/kg。转入普通病房后,每12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同时采用羟考酮+氟比洛芬酯行PCIA。当疼痛数字评定量表评分≥4分、按压镇痛泵无效时,行双侧T 7椎旁神经阻滞补救镇痛,每侧注射0.33%罗哌卡因15 ml。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时采用QoR-15量表评价术后恢复质量;记录TOF比值≥0.9的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记录转入PACU时的SpO 2、PACU期间最低SpO 2及SpO 2<92%发生情况;入PACU后30 min时记录肌松残余发生情况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羟考酮累计消耗量、补救镇痛情况和头晕、恶心呕吐、低氧血症、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时QoR-15总分、术后48 h内羟考酮累计消耗量、补救镇痛率、头晕、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N组比较,S组术后24 h时精力充沛评分、工作活动评分和紧张焦虑评分升高,TOF比值≥0.9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肌松残余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采用舒更葡糖钠拮抗残余肌松,有利于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杭州市肿瘤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实施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50例)实施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KPS评分。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0.79±0.22)h,与对照组的(2.56±1.02)h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95, 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的74.00%(37/50)(χ 2=11.960,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0.00%(15/50)(χ 2=11.977, P<0.05);观察组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治疗后KPS评分(79.45±1.23)分,与对照组KPS评分[(65.34±1.92)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756, P<0.05)。 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性别因素对羟考酮抑制患者喉罩置入反应效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性别因素对羟考酮抑制患者喉罩置入反应效力的影响。方法:拟行喉罩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28 kg/m 2,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M组)和女性组(F组)。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每组首例患者静脉注射羟考酮0.10 mg/kg,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效应室浓度与血浆浓度平衡后,脑电双频指数(BIS) ≤ 60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3 min后置入喉罩。若喉罩置入反应阳性,则下一例患者羟考酮用量增加1个阶梯剂量,否则降低1个阶梯剂量,相邻剂量比值1.1,重复此过程,直到出现第7个转折点。喉罩置入反应阳性标准:喉罩置入后2 min内心率最大值或平均动脉压最大值的升高幅度超过置入即刻水平的20%。采用probit法确定羟考酮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 结果:M组最终纳入28例,F组25例。M组ED 50(95%可信区间)为0.105(0.091~0.115) mg/kg,F组ED 50(95%可信区间)为0.087(0.082~0.094) mg/kg。M组ED 50高于F组( P<0.01)。 结论:羟考酮抑制患者喉罩置入诱发伤害性刺激的效应与性别因素有关,对女性的效力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羟考酮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羟考酮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气腹开始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观察组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10 mg。于气腹开始前(基础值,T 0)、气腹后1 h(T 1)、气腹后2 h(T 2)、气腹结束时(T 3)和术后24 h(T 4)测定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清硫酸肝素(HS)、多配体蛋白聚糖1抗体(DPT-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浓度。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出血量。观察两组并发症(心律失常、高血压、烦躁、瘙痒、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分。 结果:与T 0时比较,两组在T 3、T 4时HS、DPT-1、VCAM-1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HS[(15.7±4.8)μg/L]、DPT-1[(31.5±6.4)μg/L]、VCAM-1[(609.7±90.4)μg/L]在T 4时较对照组[(18.6±5.4)μg/L、(36.9±7.3)μg/L、(653.2±91.8)μg/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39、3.518、2.135,均 P<0.05)。与T 0时比较,两组在T 2、T 3时NE、E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NE[(124.6±14.5)μg/L)]、E[(106.4±11.5)μg/L)在T 2时均较对照组[(132.9±12.4)μg/L、(111.8±10.4)μ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51、2.203,均 P<0.05)。观察组术后烦躁发生率及VSA评分均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前予盐酸羟考酮10 mg静脉注射有利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腹腔镜手术因气腹导致的内皮糖萼降解,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该研究有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临床效果并选择相对最佳剂量。方法:选取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中120例,随机分三组:Q1组(羟考酮0.07 mg/kg)、Q2组(羟考酮0.1 mg/kg)、S组(舒芬太尼0.1 μg/kg),每组40例,各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分别记录术中出现生命体征变化、丙泊酚消耗剂量及手术操作时间。记录三组患者苏醒期过程中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与Q1组、Q2组相比,术中出现呼吸抑制次数更多。三组患者在苏醒期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三组患者的VAS量表差异小于1。Ramsay镇静评分方面T1时Q2组评分高于Q1组和S组,而Q1组和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比,羟考酮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中出现呼吸抑制情况较少,而在术中麻醉镇痛效果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当;0.07 mg/kg羟考酮注射液相较于0.1 mg/kg羟考酮注射液更适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β-酮硫解酶缺乏症3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3例BKT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结果:3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为7 ~ 11个月,表现为外伤应激、感染后出现精神差、气促、呕吐、抽搐等,均存在重度代谢性酸中毒、血和尿中酮体升高、低血糖、血异戊烯酰肉碱和3-羟基异戊酰肉碱升高、尿2-甲基-3-羟基丁酸和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多。基因检测提示患儿1的 ACAT1基因存在c.1183G>T杂合变异与1个涉及 ACAT1基因的大片段缺失(chr11:102980303_110501515),患儿2的 ACAT1基因存在c.121-3C>G与c.826+5_826+9delGTGTT复合杂合变异,患儿3的 ACAT1基因存在c.928G>C与c.1142T>C复合杂合变异。患儿2与患儿3的4种变异均为已知的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患儿1的c.1183G>T被评级为意义不明变异(PM2_Supporting+PP3+PP4),11q22.3-11q23.1大片段缺失查询DGV正常人群拷贝数变异数据库未见收录,被评级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 结论:ACAT1基因的变异考虑为3例BKT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对脊髓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大鼠36只,体重200~270 g,来源于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3组( n=12):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缺血再灌注(I/R组)和盐酸羟考酮组(Oxy组)。I/R组夹闭腹主动脉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Oxy组大鼠于缺血前15 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5 mg/kg;Sham组和I/R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注后6、12、24 h评价后肢功能运动评分。再灌注24 h时取脊髓组织,光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结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率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Sham组(7.00、7.00、7.00分)比较,I/R组和Oxy组在再灌注6 h[(2.67±0.52)、(4.33±0.52)分]、12 h[(3.33±0.52)、(4.83±0.41)分]、24 h[(4.17±0.75)、(5.67±0.52)分]时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 F=161.250、141.150、43.400, 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3.42±0.90)%]比较,I/R组[(29.58±6.40)%]和Oxy组[(9.42±2.11)%]细胞凋亡率升高( F=146.26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6.83±1.27、7.08±1.56、4.58±1.08)比较,I/R组和Oxy组脊髓组织中bcl-2(36.75±5.17、36.75±5.17)、bax(50.92±7.03、29.42±5.37)和Caspase-3蛋白(45.25±5.22、30.58±3.40)的表达水平升高( F=308.000、214.530、381.67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Oxy组在再灌注6 h(2.67±0.52、4.33±0.52)、12 h(3.33±0.52、4.83±0.41)、24 h(4.17±0.75、5.67±0.52)时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 F=152.460、126.480、46.750, 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轻,细胞凋亡率[(29.58±6.40)%、(9.42±2.11)%]降低( F=109.320, P<0.05),脊髓组织中bcl-2(36.75±5.17、36.75±5.17)表达上调( F=165.310, P<0.05),bax(50.92±7.03、29.42±5.37)和Caspase-3蛋白(45.25±5.22、30.58±3.40)的表达下调( F=159.350、142.13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性别因素对羟考酮抑制老年患者眼科手术喉罩置入反应有效剂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性别因素对羟考酮抑制老年患者眼科手术喉罩置入反应有效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至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喉罩全身麻醉眼科手术患者56例,其中女26例,男30例,年龄65~80(72±5)岁,体质指数(BMI)18.5~24.9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性别分为老年女性组和老年男性组。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首例患者静脉注射羟考酮0.10 mg/kg,5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 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3 min后,脑电双频指数(BIS)≤60时置入喉罩。喉罩置入反应阳性标准:喉罩置入后2 min内平均动脉压最大值(MAP max)或心率最大值(HR max)的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若喉罩置入反应阳性,则下1例患者羟考酮的用量增加1个阶梯剂量,否则降低1个阶梯剂量,相邻剂量比值为1.1,重复此过程,直到出现7个转折点。分别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应用羟考酮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及95% CI。同时观察麻醉诱导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老年女性组26例患者均完成试验,老年男性组有1例患者因喉罩对位不良未完成试验,最终29例患者完成试验。老年女性组患者中,13 例出现喉罩置入阳性反应;老年男性组患者中,14例出现阳性反应。老年男性组羟考酮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ED 50(95% CI)为0.096(0.083~0.112)mg/kg,高于老年女性组的0.081(0.073~0.098)mg/kg( P=0.008)。55例患者均未出现呛咳、肌震颤、低氧血症以及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老年女性组有1例患者出现诱导后一过性低血压,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不同性别患者应用羟考酮抑制眼科手术喉罩置入反应的ED 50不同,在老年男性组为0.096(0.083~0.112)mg/kg,在老年女性组为0.081(0.073~0.098)mg/k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帕博利珠单抗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68岁男性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1次/3周。患者行第4次免疫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糖5.4 mmol/L。第4次静脉滴注帕博利珠单抗后1周,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示血钾7.39 mmol/L,空腹血糖28.1 mmol/L,β-羟丁酸3.23 mmol/L,动脉血pH 7.16,碳酸氢盐7.5 mmol/L。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考虑与帕博利珠单抗有关。给予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8 d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示血钾3.65 mmol/L,空腹血糖7.5 mmol/L,β-羟丁酸0.38 mmol/L,碳酸氢盐25.2 m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