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毒清热利咽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风热乘脾证46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为临床常见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四季均可发病,多发在春夏两季[1],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据调查伴有口咽部疱疹和皮疹的急性热病中,79%为柯萨奇A型病毒感染所致[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绘答卷,再扬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时光荏苒,2022年疾驰而来。过去的一年,时空的坐标不断交汇,一叶红船穿越惊涛骇浪演绎百年风华,777名中国健儿将自信自强写满奥运赛场,神舟飞船载着华夏飞天梦遨游太空,疫情下无数动人瞬间让我们频频"破防"……这一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写下了新时代的新篇章,山河壮丽,人民幸福,时光沉淀了记忆,温暖了四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风险评估模型的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验证前期构建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钾血症风险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上海长征医院2020年第四季度肾脏病科门诊非透析CKD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评估模型相关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效能,沿用前期模型所得出的cut-off值(4分),进行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采用Hanley改良法比较评估模型与本研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曲线检验模型校准度。结果:纳入非透析CKD患者共434例,其中男233例,女201例,年龄(55±16)岁。根据门诊实测血钾数值分为高血钾组(血钾≥5.0 mmol/L)及正常血钾组(血钾3.5~5.0 mmol/L)。其中高血钾组共33例患者,正常血钾组共401例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为7.6%。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正常血钾组相比,高血钾组合并心力衰竭史(27.3%比3.7%, P<0.001)、糖尿病(42.4%比19.7%, P=0.002)、酸中毒史(51.5%比7.0%, P<0.001)比例较高,且高血钾组患者既往出现血钾≥5.0 mmol/L(48.5%比2.5%, P<0.001)的比例更高。高血钾组中成/草药使用率较高( P<0.001),而两组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补钾剂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评估模型预测高钾血症的AUC为0.914;当cut-off值为4分时,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79.8%。前期所建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风险评估模型与本研究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924, P=0.054),校准曲线显示当患者预测风险在0.4以下或0.6以上时,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结论:基于临床参数构建的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适用于非透析CKD各期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杭州市城区便秘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杭州市城区便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了解近年该地区便秘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杭州市区望江、四季青、浦沿、长河、紫阳、萧山城厢、转塘和半山8个街道的43个社区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由社区医生面对面填写书面调查问卷。以Bristol粪便分型结合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调查居民便秘的患病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便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有10 479名居民接受调查,男性5 551例(53.0%),女性4 928例(47.0%)。总体便秘患病率为10.6%(1 107/10 479),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1.0%(613/5 551)和10.0%(494/4 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体质指数(BMI)人群便秘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为15.4%(264/1 717)。不同职业、婚姻状态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便秘患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既往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群、有长期服药史的人群以及父母或子女有便秘史者,其便秘患病率均高于无此类情况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将可干预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食水果少(OR=1.284,95%CI:1.061~1.553, P=0.010)、饮食口味喜辛辣偏咸(OR=1.234,95%CI:1.039~1.466, P=0.016)、睡眠时间过长(OR=1.644,95%CI:1.260~2.144, P<0.001)、睡眠无规律(OR=1.370,95%CI:1.127~1.665, P=0.002)及几乎不运动(OR=1.388,95%CI:1.168~1.649, P<0.001)均为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而饮食混合搭配(OR=0.709,95%CI:0.608~0.826, P<0.001)和肉食为主(OR=0.604,95%CI:0.495~0.736, P<0.001)、饮酒量适中(OR=0.659,95%CI:0.534~0.812, P<0.001)或少及不饮酒(OR=0.523,95%CI:0.428~0.638, P<0.001)、不吸烟(OR=0.819,95%CI:0.674~0.995, P<0.001)为便秘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主食偏好与便秘的患病风险存在关联(精粮:OR=1.147,95%CI:0.944~1.393, P=0.167;无特殊偏好:OR=0.935,95%CI:0.783~1.117, P=0.459)。被调查者对便秘自我主观评价与客观标准符合率,阴性高于阳性(95.8%比38.0%)。 结论:便秘在杭州市城区人群中患病率偏高。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可明显降低便秘的发病率。应加强便秘的预防宣教工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部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特征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拔管影响因素及发生特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2例患者,42例发生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7.3%。造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依次是导管相关皮炎、导管滑脱、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栓、局部或导管相关感染。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史( OR 0.295,95% CI 0.108~0.806, P=0.017)、手术史( OR 0.247,95% CI 0.076~0.799, P=0.020)是预防非计划拔管的保护因素,历经春季或秋季( OR 8.771,95% CI 2.828~27.204, P<0.001)、导管相关皮炎( OR 12.404,95% CI 4.176~36.845, P<0.001)、导管滑脱( OR 25.105,95% CI 7.040~89.523, P<0.001)、导管堵塞( OR 6.155,95% CI 1.713~22.111, P=0.005)、导管相关血栓( OR 17.817,95% CI 2.848~111.479, P=0.002)是患者非计划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非计划拔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均可能发生,但导管留置前期的发生轨迹呈下降趋势,置管后第一个月更可能发生非计划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存在季节特征,导管相关血栓和导管堵塞易发生在秋冬季节,导管相关皮炎和导管滑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结论:胸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高,护理人员应了解其影响因素和发生特征,结合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季节特征,加强并发症的评估及早期干预,以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带管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三级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中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三级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患者中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应用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按照地区及经济发展水平分层,每层内选取约10%的三级医院,入选医院每月连续上报前10~20例出院诊断包含房颤的病例。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全国30个省151家三级医院共上报49 104例NVAF病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在NVAF患者中的应用比例、不同医院之间的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影响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应用的相关因素。结果:NVAF患者的年龄为(68.7±12.1)岁,男性27 709例(56.4%),仅17 251例(35.1%)接受了血栓栓塞风险评估。不同医院接受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NVAF患者比例最低为0,最高为100%。在上报NVAF病例数超过30例的141家三级医院中,18.4%(26/141)的医院所有患者未接受栓塞风险评估,21.3%(30/141)的医院有超过50%的患者接受了栓塞风险评估,仅有1家医院所有患者接受了栓塞风险评估。接受栓塞风险评估的患者比例由2015年第一季度的16.2%(220/1 362),上升至2019年第四季度的67.1%(1 054/1 572)( P<0.001)。患者因素影响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应用,男性低于女性, OR值和95% CI为0.94(0.89~0.99);第一住院原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低于房颤患者, OR值和95% CI分别为0.59(0.55~0.63)、0.52(0.45~0.61);阵发性、持续性、长期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低于首次检出房颤患者, OR值和95% CI分别为0.62(0.57~0.67)、0.72(0.66~0.79)、0.57(0.52~0.64);既往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卒中/TIA史,及既往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高于既往无以上情况者, OR值和95% CI分别为1.17(1.11~1.23)、1.18(1.07~1.30)、1.17(1.08~1.27)、1.28(1.19~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我国三级医院住院的NVAF患者中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应用比例较低且在不同医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我国三级医院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应用比例有所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患者特征影响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3年上海市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2023年上海市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特点,为相关呼吸道疾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3年上海市急性呼吸道感染多病原监测工作,对哨点医院报送的临床监测标本进行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检测,结合标本信息对检出病例进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23年度上海市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标本中病毒性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21.17%(984/4 648),其中ILI病例标本的检出率为33.53%(504/1 503),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检出率为15.62%(480/3 145)。甲型流感病毒(Flu A)的检出率最高(13.7%,637/4 648),其他病原体包括人偏肺病毒(HMPV)、人鼻病毒/肠道病毒(HRV/HE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乙型流感病毒(Flu B)和人博卡病毒(HBoV)均有检出。从时间分布看,HRV/HEV和RSV在第二季度检出率最高,均为2.27% (28/1 236),PIV在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为2.49%(35/1 405),HMPV则主要在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流行,其检出率分别为2.63%(37/1 405)和2.35%(32/1 360)。结论:Flu A为上海市市2023年度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病例中的主要呼吸道病原体,HMPV检出率仅次于Flu A,HRV/HEV、RSV、PIV等其他各类呼吸道病毒在不同季度均有检出且存在叠加流行,各种呼吸道病毒在不同感染人群和不同时间的流行情况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AGN)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AGN患儿的一般资料.根据《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循证诊治指南》中重症AGN的标准,将其分为重症组(29例)和非重症组(81例).统计两组患儿一般资料、门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抗溶血性链球菌素(ASO)、B型尿钠肽(BNP)、补体C3、C4、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用以明确影响AGN患儿病情迁延的独立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110例AGN患病儿童中,男性患儿占比为53.63%,高于女性患儿的46.37%;年龄≥6岁患儿占比(57.27%)较多;AGN发病季节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冬季发病患儿占比43.65%,高于春季的20.00%、夏季的15.45%及冬季的20.90%;前驱感染类型中呼吸道感染占比为68.18%.重症组肉眼血尿占比为74.41%,明显高于非重症组的4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5,P<0.05).重症组BNP、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别为(5 221.17±783.17)pg/ml、(0.97±0.14)g/24 h 及(2 589.42±388.41)mg/24 h,均高于非重症组的(4 359.25±653.88)pg/ml、(0.25±0.03)g/24 h 及(580.66±87.09)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74、43.884 及43.890,均P<0.05);与非重症组[(0.27±0.04)g/L]相比较,重症组补体C4[(0.08±0.01)g/L]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肉眼血尿(OR=1.412)、BNP(OR=1.002)、补体C4(OR=5.877)、尿蛋白(OR=4.116)及尿微量白蛋白(OR=1.003)水平均是AGN患儿病情迁延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由ROC曲线分析,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即肉眼血尿、BNP、补体C4、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联合检测模式下)AUC值最高,为0.972,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55%、86.20%.结论 乡村儿童发生AGN的比例高于城镇,且冬季是AGN的发病高峰季节.肉眼血尿、BNP、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高,补体C4水平较低均是影响AGN患儿病情迁延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施以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降低AGN患儿病情迁延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年中国大陆市售生畜肉中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掌握中国大陆市售生畜肉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方法 2021年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采集生畜肉4 734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定性检测.结果 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2.10%(573/4 734),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51%(450/4 734),致泻大肠埃希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分别为6.36%(301/4 734)和2.18%(103/4 734).猪肉中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9.86%和8.37%,均高于牛羊肉对应的结果(4%左右).不同保存状态下生畜肉的致病菌检出情况存在差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冷冻和冷藏生畜肉中检出率均高于鲜畜肉;而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在鲜畜肉中检出率较高.鲜畜肉中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在二、三季度的检出率高于一、四季度.散装生畜肉中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预包装产品.我国南方地区生畜肉中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高于北方;而北方地区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南方.生畜肉共分离出573株沙门菌,血清型前5位及占比依次为鼠伤寒沙门菌19.90%、德尔卑沙门菌12.57%、伦敦沙门菌12.22%、里森沙门菌10.12%和肠炎沙门菌2.97%.结论 生畜肉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冻畜肉及冷却畜肉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二、三季度鲜畜肉中的沙门菌污染较严重,应作为今后生畜肉监测及监控的重点,企业及消费者应注意防范由于加热不彻底及生熟交叉污染带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津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2017-2019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布情况,为MP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RNA恒温扩增技术,收集并分析天津地区2017-2019年9303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MP-RNA检测结果.结果 2017-2019年天津地区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MP-RNA检出率为32.46%(3 020/9 303),其中女性患儿的检出率为35.79%(1 428/3 990),男性患儿检出率为29.96%(1 592/5 313),男性患儿的MP-RNA检出率低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269,P<0.01);不同年龄段患儿的MP-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529.212,P<0.01),其中新生儿与婴儿组的患儿MP-RNA检出率最低为9.56%(259/2709),学龄前组的检出率最高为58.30%(1 282/2 199).全年不同月份均可检出MP,其中9月的MP-RNA检出率最高为52.62%(462/878),不同月份之间的患儿MP-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611,P<0.01).MP感染有季节性差异,春、夏、秋、冬四季的MP-RNA 检出率分别为 16.96%(351/2 069),34.08%(620/1 819),47.47%(1 332/2 806)和 27.48%(717/2 609),不同季节的MP-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606,P<0.01).不同标本类型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29.283,P<0.01),其中肺泡灌洗液的MP-RNA检出率最高为72.34%(889/1 229).每月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会影响MP-RNA检出率,风速越快、相对湿度越小,MP-RNA阳性检出率越低.结论 天津地区2017-2019年9303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女性患儿MP-RNA检出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MP-RNA检出率越高;秋季为MP高发季节;肺泡灌洗液标本MP-R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标本类型;MP-RNA阳性检出率与风速、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明显.通过RNA恒温扩增技术能够初步掌握天津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MP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防治MP感染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