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适用于躁动患者的腕部约束手套的设计与运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由于病情重,身上常需留置各种管道,为了防止非计划拔管的发生,需将患者的双手进行约束。目前临床使用的约束手套存在约束不当、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易脱落、易造成患者手部压力性损伤等问题。为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躁动患者的腕部约束手套,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20 2 1612453.7)。该装置由约束手套和约束指环组成,既能实现约束作用,又能持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且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佩戴舒适,可防止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性化管理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性化管理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儿童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采用以追踪方法学为基础的个性化管理。比较两组护士静脉穿刺管理效果、亲属有关门诊输液知识知晓情况、安全检查项目得分、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静脉治疗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护士操作技能评分、降低输液风险评分、提高患儿或亲属维护穿刺管依从性分别为(3.51±0.35)分、(3.50±0.26)分、(3.62±0.2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0.23)分、(3.19±0.12)分、(3.38±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9、7.57、4.69,均 P < 0.001);研究组亲属门诊输液知识知晓情况达标率为97.96%(48/49),高于对照组的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0, P < 0.05);研究组作业安全、病区管理、急救管理评分分别为(97.98±0.30)分、(98.03±0.50)分、(99.78±0.3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72±0.26)分、(95.31±0.37)分、(96.28±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85、30.61、59.42,均 P < 0.001);研究组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为12.24%(6/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2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50, P < 0.001)。 结论: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性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维护效果,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是置管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肿瘤患者PICC-RVT发病率高,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首要原因,不仅增加了住院费用、还延长了住院时间。PICC-RVT可防难治,转变既往"重治疗、轻预防"的临床思维,开发针对肿瘤患者的PICC-RVT风险预测模型,可提前评估患者的血栓发病风险,有助于PICC-RVT的分层防治,降低PICC-RVT发病率并改善其不良结局。本文就国内外已发表的PICC-RVT风险预测模型展开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基于各专科病种特点选择合适的血栓风险预测工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普通病房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189例UE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UE患者一般资料、拔管及约束情况。结果:189例UE患者年龄为(79.69±10.62)岁,内科UE患者占比62.43%(118/189),意识状态主要为清醒(46.03%,87/189)和意识模糊(39.15%,74/189),管路类型多为营养类(56.99%,110/189)和血液类管路(22.80%,44/189),发现人多为医护人员(60.32%,114/189),且多为首次发生(85.71%,162/189)。不同护理级别、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科室,是否有营养类管路、血液类管路、引流类管路、重新置管的UE患者约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重点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置入管路类型等因素,谨慎使用身体约束措施,同时建立UE风险预警系统,应用智能设备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实时监测,以预防UE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连续性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11月至2019年9月行脐静脉置管的病例,收集临床病历资料,分析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时间、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及拔管原因。结果:共入选新生儿835例,其中男435例(52.1%),女400例(47.9%),平均胎龄(30.6±2.4)周,中位出生体重1 310(1 080,1 520)g。脐静脉置管平均留置时间(4.850±1.893)d。10例(1.2%)新生儿发生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共770例(92.2%)新生儿进行计划内拔管,非计划拔管65例(7.8%),非计划拔管前3位原因为脐轮红肿、临床诊断败血症、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堵管。结论:脐静脉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可以短期应用。如有条件,需监测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等,注意置管相关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缩减约束方案预防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缩减约束方案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的ICU气管插管患者128例,按护理流程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缩减约束组各64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缩减约束组实施缩减约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皮肤损伤情况、气管插管UEX知识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缩减约束组身体约束、非计划性拔管、皮肤损伤患者数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缩减约束组护理人员认知得分、技巧评估得分、护理对策得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缩减约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非常满意人数显著多于常规护理组,不满意人数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缩减约束方案预防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安全有效、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纯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纳入影像检查和病理诊断为早期远端胃癌、无远处转移、无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和实施胃癌根治术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非计划二次手术者及合并其他肿瘤者。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行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纯单孔手术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同期行常规5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常规5孔手术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由于发现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体质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0.8)kg/m 2比(22.9±0.4)kg/m 2, t=2.456, P=0.017],故对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纯单孔手术组和常规5孔手术组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各有14例患者。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纯单孔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5孔手术组[(163.6±6.3)min比(133.9±4.4)min, t=3.866, P=0.001],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0.2)d比(3.3±0.1)d, t=3.053, P=0.005]、引流管拔管时间[(4.5±0.8)d比(6.9±0.2)d, t=2.914, P=0.007]和术后住院时间[(6.7±0.1)d比(9.2±1.0)d, t=2.534, P=0.018]明显短于常规5孔手术组,纯单孔手术组术后第1天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1.86±0.29)分比(2.86±0.35)分, t=2.205, P=0.037]低于常规5孔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纯单孔手术组有4例患者术后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均安全康复。 结论: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并在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美国临床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20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进行文献的质量评级和证据的评估与汇总。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证据总结4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最终从发生原因、预防管理、妥善固定、定时冲洗、合理输注营养液/用药、并发症处理—堵管、并发症处理—黏膜受损、并发症处理—非计划性拔管8个方面形成31条最佳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可应用最佳证据构建并开展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方案,提高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管理的科学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目标导向护理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护理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目标导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压及心率水平、不良情绪程度、躁动发生情况、苏醒、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在静息期均无显著差异。苏醒期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均有所提升,研究组更为稳定,与常规组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术后24 h患者SAS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及手术前,患者躁动发生率(10.67%)显著低于常规组(29.33%),躁动发生程度也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压力性溃疡、出血、皮肤损伤及非计划性拔管等,研究组患者发生率(10.67%)显著低于常规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进行目标导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对稳定患者血压及心率、改善其不良情绪,避免躁动的发生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集束护理与3M敷贴对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3M透明敷贴对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概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阜阳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留置胃管新生儿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集束化护理联合3M透明敷贴干预,对比两组胃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胃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而非计划拔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生儿留置胃管给予其集束化护理联合3M透明敷贴能够有效延长胃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