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母儿结局。结果:(1)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8岁(范围:26~33岁);主诉为腹痛3例(其中2例伴有盆腹腔巨大肿块并多发转移),咳嗽2例(其中1例伴上腔静脉闭塞综合征),面部肿痛1例,食欲差并发现上腹部肿物1例;自出现症状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30 d(范围:15~188 d)。(2)孕期仅3例明确诊断,分别为右鼻前庭区肿块活检1例、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1例、肺穿刺活检1例,活检后病理检查诊断为NHL;1例为孕期行骨髓穿刺,疑为脾边缘区淋巴瘤,于剖宫产术后37 d因脾脏明显肿大伴腹胀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瘤;余3例均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病灶活检或部分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NHL。病理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脾边缘区淋巴瘤1例,鼻腔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分期:Ⅱ期1例,Ⅳ期6例。6例晚孕期终止妊娠患者中,4例分娩后胎盘送病理检查,其中1例肿瘤转移至胎盘。(3)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中,中期引产1例;晚孕期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5例,均为早产;足月产钳助产1例。6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中,终止妊娠后5例接受化疗(其中1例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治疗),1例接受化疗+鼻咽部放疗,这6例患者随访期内(随访至2022年10月)均无复发;另1例为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剖宫产术后18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妊娠合并NHL孕期诊断困难,需重视孕妇主诉,积极进行相关检查,当病变累及多器官时,需考虑淋巴瘤可能。妊娠合并NHL对化疗敏感,即使为晚期患者,经规范化治疗仍能获得良好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七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7例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诊治经过及母婴结局等资料。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本单位同期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0.27‰(7/25 832)。7例患者年龄(26.0±2.7)岁,均有先天性心脏病史;发病孕周为(28.7±6.6)周,主要表现为心脏杂音、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肺部湿啰音。合并贫血7例,低蛋白血症7例,低氧血症6例,肺动脉高压5例。5例血培养阳性。(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主要位于肺动脉瓣(4例)、三尖瓣(3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4例经胸部X射线片诊断为脓毒性肺栓塞。(3)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抗生素治疗。1例孕中期发生胎儿宫内死亡,行剖宫取胎术;5例孕晚期行剖宫产术;1例孕晚期经阴道分娩。4例住院期间行心脏手术治疗,其中2例心脏手术与剖宫产同期进行,2例在剖宫产术后行心脏手术;3例本次入院未行心脏手术。(4)7例患者住院26 d(12~76 d)。6例治愈,1例患者产后自动出院后死亡。6例新生儿中1例发生窒息,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其余5例存活。随访5年(3~10年),这些儿童的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少见且病情危重,需尽早诊断,制定最优治疗方案,降低母婴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ECMO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肺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小滴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的妊娠期特有疾病。AFLP的凝血障碍增加了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但合并肺出血的情况罕见。本文报道1例AFLP孕妇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伴顽固性低氧血症,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后通过多学科协作诊治考虑诊断肺出血,予体外膜肺氧合(ECMO)后救治成功。本文通过回顾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FLP的认识,注意并发症的识别与治疗,同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苯丙酮尿症患儿上睑下垂矫正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儿,男性,年龄3岁,体质量15 kg,身高96 cm。因"双眼睁眼困难"拟择期行上睑下垂矫正术入院治疗。母孕期体健,第二胎第二产,足月剖宫产。新生儿筛查示血苯丙氨酸478 μmol/L,基因检测结果示PTS基因突变导致6-丙酮酰四氢喋呤合成酶缺乏症: chr11 c.259C> T, chr11 c.272A> G,确诊非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出生后24 d开始给予无苯丙氨酸的特殊奶粉喂养,低蛋白饮食至今,长期口服多巴丝肼片。患儿父母、长姐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癫痫发作史,无过敏史,无手术、麻醉史。患儿营养中等,未见智力发育障碍,无神经精神症状,BP 93/53 mmHg(1 mmHg=0.133 kPa),HR 109次/min,RR 24次/min,体温36.6 ℃。Mallampati分级Ⅰ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眼部检查示双眼上睑皮肤冗长,内眦及下睑皮肤堆积遮盖泪阜并压迫下睑睫毛倒向角膜,MID1=-1 mm,提上睑肌肌力0 mm,额肌力10 mm,BELL(+)。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异常。ASA分级Ⅱ级,儿科风险评估(PRAm)评分2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剖宫产产妇参与皮肤接触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总结剖宫产产妇参与皮肤接触的真实体验,为剖宫产术皮肤接触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中有关剖宫产产妇参与皮肤接触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使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1篇文献,提炼出49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为12个新类别,并综合形成4个整合结果:剖宫产产妇的需求;剖宫产产妇皮肤接触后的正性体验;皮肤接触实践强化母亲角色且促进母乳喂养;剖宫产术皮肤接触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结论:皮肤接触对剖宫产母婴产生积极影响,医护人员需关注剖宫产产妇参与皮肤接触的感受和需求,优化信息、环境、人文支持,改善剖宫产术皮肤接触实践;医疗机构应合理配置产科资源,解决剖宫产术皮肤接触实践中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Kaiser模式的脆弱性分析护理在剖宫产产妇25G针内针单纯腰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Kaiser模式的脆弱性分析护理在剖宫产产妇25G针内针单纯腰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剖宫产产妇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Kaiser模式的脆弱性分析护理,对比两组麻醉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舒适状况(GCQ评分)、分娩心理特征、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人均穿刺次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10 min麻醉平面、术毕麻醉平面、低血压、寒战、呼吸困难、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腰酸背痛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得分及总分、GCQ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分娩恐惧量表(CAQ)、分娩预期量表(W-DE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有形性、响应速度、可靠性、信任、移情作用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Kaiser模式的脆弱性分析护理能确保25G针内针单纯腰麻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对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舒适度及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有重要作用,且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二代喉罩对全身麻醉剖宫产母儿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二代喉罩对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剖宫产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需要气道干预全麻剖宫产手术的544例产妇。按全麻时选择的不同气道工具,将产妇分为气管插管组( n=379)和喉罩组(Supreme TM喉罩, n=165)。对2组中的单胎妊娠产妇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每组133例。主要结局指标为新生儿生后1 min窒息(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次要结局指标为新生儿生后1 min重度窒息(1 min Apgar评分≤3分)、5 min窒息(5 min Apgar评分≤7分)和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产妇反流、误吸、低氧血症和转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以及术后全因发病率和院内病死率。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544例中有2例困难气道患者,其中1例在气管插管失败后选择喉罩补救气道成功。所有产妇均未发生反流、误吸及麻醉相关死亡。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喉罩组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新生儿生后1 min窒息的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21/133)与19.5%(26/133), χ2=0.646, P=0.422]。喉罩组与气管插管组新生儿生后1 min重度窒息[2.3%(3/133)与3.0%(4/133), χ2<0.001, P>0.999]、5 min窒息[4.5%(6/133)与4.5%(6/133), χ2<0.001, P>0.999]、转新生儿监护病房[27.8%(37/133)与38.3%(51/133), χ2=3.328, P=0.068]以及产妇术中低氧血症[1.5%(2/133)与4.5%(6/133), χ2=1.160, P=0.281]、转重症监护病房[3.8%(5/133)与9.0%(12/133), χ2=3.079, P=0.079]的比例及全因发病率[2.3%(3/133)与2.3%(3/133), χ2=0.171, P=0.6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二代喉罩(Supreme TM)不增加全麻剖宫产母儿不良结局的风险,可以与气管插管一样用于全麻剖宫产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ABP联合ECMO 治疗妊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35岁,孕2次,产1次,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1.1 kg/m 2。主因“停经39 周,突发胸痛、呼吸困难3 h”于2020年4月5日17时24分急诊入院。既往史:2013年因巨大儿剖宫产一男婴,现健在,2018年腹腔镜下右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孕期在外院未规律产检,3 h前进食时突感胸痛、呼吸困难,咳淡粉色痰,恶心、呕吐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查体:体温36.2 ℃,脉搏12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75%(面罩吸氧),端坐呼吸,烦躁,口唇发绀,心率12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右肺为著。肝脾未触及,足月妊娠腹型,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产检:宫高38 cm,腹围110 cm,胎位左枕前,胎心170次/min,先露头,浅入。电子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异常,胎心基线持续170次/min。床边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早,I、aVL、V2、V3、V6导联ST段抬高0.1 mV,T波高耸,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0.1 mV。心脏超声:左心增大,部分左室壁运动减低,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射血分数47%)。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I 0.025 μg/L,纤维蛋白原4.5 g/L,甘油三酯6.32 mmol/L,总胆固醇5.82 mmol/L,N-端脑钠肽前体(BNP)77 ng/L,血常规、凝血全项、心肌酶谱等其他指标及生化全项均正常。入院诊断:(1)急性左心衰竭原因待查--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围生期心肌病?(2)孕2产1孕39周,左枕前位(LOA)胎儿宫内窘迫?(3)Ⅱ型呼吸衰竭;(4)瘢痕子宫;(5)妊娠合并肥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喉乳头状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喉乳头状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良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声嘶、喘鸣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完全性喉梗阻导致窒息。儿童喉乳头状瘤的病原体主要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且主要为低危型HPV6、11型,HPV11型感染和发病年龄早更容易导致不良预后。目前认为幼儿HPV感染途径主要为宫内感染、经阴道接触感染,但母体感染HPV并不是终止妊娠和剖宫产指征。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疫苗接种等辅助治疗日益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8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16 203例腹腔镜手术中84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中转开腹患者选取2例单纯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对照匹配,将患者分为中转开腹组(84例)和对照组(168例),并分析腹腔镜中转开腹影响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校正的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病例对照设计的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0.52%(84/16 203)。84例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原因依次为:盆腔粘连50.0%(42/84),未预计恶性肿瘤19.0%(16/84),肿瘤过大或形态、位置特殊14.3%(12/84),止血困难7.1%(6/84),子宫肌瘤多发3.5%(3/84),需同时行外科手术3.5%(3/84),膀胱损伤1.2%(1/84),术中发生皮下气肿1.2%(1/84)。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疾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转开腹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36.9%(31/84)、盆腹腔手术史占比60.7%(51/84)高于对照组[20.8%(35/84)、30.6%(51/84)](χ 2=7.482、21.42, P=0.006)。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手术史( OR=3.979,95% CI 2.010~7.874, P<0.001)、甲状腺病史( OR=15.333,95% CI 1.087~216.346, P=0.005)增加中转开腹风险;高血压病史( OR=0.203,95% CI 0.067~0.622, P=0.005)降低中转开腹风险。进一步分析哪种手术类型影响中转开腹,发现剖宫产术( OR=2.105,95% CI 1.109~4.351, P=0.044)、子宫肌瘤剔除术( OR=11.605,95% CI 3.306~40.735, P<0.001)、卵巢囊肿剥除术( OR=7.914,95% CI 2.157~21.037, P=0.002)对中转开腹有影响。 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手术史、甲状腺病史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导致中转开腹的重要因素。术前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临床术式,保证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