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特色的ERAS理念下多学科合作在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中医特色的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多学科合作在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通过多学科合作模式,采用多项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中药内服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干预结束后,从多项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尿潴留、便秘、压疮、深静脉血栓、睡眠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评分,HAMD、HAMA心理状态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骨折愈合X线评分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特色的ERAS理念下多学科合作模式,内外兼治,可极大地促进高龄骨折患者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PNB)对择期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首次接受择期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排除非首次进行THA或TKA患者及术后失访或拒绝随访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超声引导下PNB,将患者分为PNB组和非PNB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使潜在的混杂因素均衡,并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SM后两组术后90 d和1年的全因死亡率,使用卡方检验分析PSM后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此外,建立 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周围神经阻滞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328例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197例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PNB。通过1∶1 PSM后,成功完成197例配对。与非PNB组的患者相比,接受PNB的患者术后90 d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0% vs 2.5%,χ2=5.046,P=0.025)。此外,PNB组与肺部并发症[优势比(OR)=0.430,95%置信区间(95%CI)(0.216,0.857),P=0.033]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OR=0.103,95%CI(0.011,0.954),P=0.042]的风险降低有关。结论: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可显著降低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与较低的90 d全因死亡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臀下动脉来源的股骨头后上支持带动脉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冰鲜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结合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股骨头后上支持带动脉的来源,为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10具没有髋关节疾病的冰鲜标本进行股骨头周围血供解剖,观察后上支持带动脉的来源以及走形。回顾性分析2020年至2024年因ONFH收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的患者,年龄18~45岁,术前接受DSA确认后上支持带动脉存在并显影。排除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身体情况不耐受手术、术后依从性差。共计194例符合入选标准,男性120例,女性74例;左髋84例,右髋110例;根据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期患者128例,Ⅲ期患者66例。髋关节均存在轴向叩击痛,“4”字实验(+)以及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术前行股骨头DSA检查,观察后上支持带动脉的来源,以此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关节活动情况等,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0具冰鲜标本后上支持带动脉均存在,7具标本(70%)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3具标本(30%)来源于臀下动脉。194例患者均完成术前DSA检查,156例(79.9%)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39例(20.1%)来源于臀下动脉。39名臀下动脉型(ARCO Ⅱ期30例,ARCO Ⅲ期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随访(20.1±0.6)个月。ARCOⅡ期患者病情无进一步进展,ARCOⅢ期患者有1例股骨头塌陷,但其髋关节疼痛术后较术前明显减轻,活动度有所改善。其余患者股骨头表面无塌陷,关节间隙与髋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都尚可。术后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2.4±1.2)分,Harris评分(92.7±1.3)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t=4.74、33.54,均为P<0.001)。结论:后上支持带动脉大部分由旋股内侧动脉发出,小部分由臀下动脉发出。臀下动脉型较旋股内侧动脉性走行位置较高,保髋手术方式更多,创伤及医源性损伤血管风险更低,但需更多病例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后外侧与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后外侧与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研究组采用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2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切口长度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72 h时的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时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周Harri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与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但前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还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卢敏辨治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临床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文章统计了卢敏教授治疗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的有效案例,探讨卢敏教授辨治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卢敏教授认为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病机应围绕"痿""痹"两个主要方面展开讨论,针对其核心病机"痿痹同病",临床治疗提出急则治痹,以通络止痛为要,缓则痿痹同治,以补虚强筋为主,注重内外同调,直达病所的治疗原则,务必通过补益肝肾、调和气血,以达到"骨正筋柔"的目的,卢敏教授坚持辨病、辨证、辨期相结合,分期论治,灵活遣方,处方具有脏腑同治、气血同调的特点,兼顾外治法以求内外兼顾,重视宣教,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本体感觉训练提高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研究。方法:收集在苏州瑞盛康复医院就诊的术后2个月32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入选患者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可以独立站立及步行,除外严重神经肌肉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及足部残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16)。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再增加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每周治疗5~7 d,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10 m步行时间评定,平衡检测仪上进行重心轨迹长度评定。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两组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的10 m步行时间、重心轨迹长度的改善均高于对照组(t=-3.561,P=0.008;t=2.85,P=0.001)。结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加快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钙化性腕关节周围炎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钙沉积性疾病(acute calcium deposits,ACD)在临床并不少见,当钙沉积位于关节周围区域,则称为急性钙化性关节周围炎(acute calcific periarthritis,ACP);如果钙结晶存在于肌腱内,则称为急性钙化性肌腱炎(acute calcific peritendinitis,ACT)。ACT临床好发于肩及髋等大关节。手部及腕关节相对报道较少(),且初次就诊时极容易被误诊。最常见的腕部钙化性肌腱炎好发于尺侧腕屈肌(flexor carpi ulnaris tendon,FCU)。掌指关节是手指中最常发病的关节,其次是近端指间关节。目前手腕部ACD国内仅有3例个案报道。本文回顾分析1例腕关节钙化性关节周围炎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以期加深对腕部钙化性关节周围炎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前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被认为是终末期膝关节炎患者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TKA被认为是最痛苦的骨科手术之一。TKA术后疼痛控制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许多止痛药的创新被用来减少疼痛的水平,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被证明是最佳选择。多模式超前镇痛包括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辅助剂,以加强术后疼痛管理。该入路是一种较好的减轻术后疼痛方法,副作用小。本综述的目的是讨论当前TKA术后疼痛管理方案。研究者对文献的回顾表明,多模式镇痛被认为是TKA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最佳方案,并通过多种类型的药物和给药途径的组合改善了临床结局和患者满意度,包括超前镇痛、轴索麻醉、外周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镇痛和局部浸润镇痛以及口服阿片类/非阿片类药物。多模式镇痛可提供上级疼痛缓解,促进膝关节恢复,并减少接受TKA的患者的阿片类药物消耗和相关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UBE术式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比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84 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 44 例接受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BE组),40 例接受传统开放手术.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椎间盘突出部位、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信息.术前、术后 2d和术后 1 月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1 月采用改良的Macnab评价指标评估疗效.比较 2 组术前和术后关节突保留率以及椎间盘高度变化.结果 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及椎间盘突出类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相对于开放组,UBE组手术耗时较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同时UBE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2 组患者术前、术后 2d时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 1 月时 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内术前、术后2d及术后 1 月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患者时改良 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结果中UBE组优、良、可、差依次为 40、2、2 与 0 例,总体优良率高达 95.4%.在开放手术组中,优良可差分别为29、7、4 与 0 例,整体优良率达到 90%.术前和术后 2 组患者的椎间盘高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BE组中,术前和术后椎间盘高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放组术后椎间盘高度明显增加(P<0.05).UBE组的关节突保留率为 63.6%,而开放手术组的关节突保留率仅为 10%.结论 UBE可以直达靶点解除神经压迫,是一种微创、灵活、创伤小、学习曲线平缓、对脊柱活动度影响小、有利于术后康复的新技术,可彻底摘除突出髓核,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顶棒支撑法复位配合微创双通道技术对不同临床分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估顶棒支撑法复位配合微创双通道技术对不同临床分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骨折近端头颈骨块的移位方式,将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3组,其中旋转型组49例、绞锁型组28例、反转子型组36例,采用顶棒支撑法复位结合微创双通道技术治疗,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颈干角、侧位成角、骨折端侧位重叠率、骨折端前后位重叠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复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3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绞锁型组手术时间最短、失血量最小,旋转型组次之,而反转子组手术时间最长、失血量最大;3组在颈干角、侧位成角、骨折端侧位重叠率和骨折端前后位重叠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旋转型组和绞锁型组在这些指标上相对较好,而反转子组相对较差;各组间骨折复位质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以Ⅰ级为主,Ⅳ级较少;3组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在疼痛、功能、畸形、活动范围和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在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固定物脱出以及合计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顶棒支撑法复位结合微创双通道技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适用于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在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临床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