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焦虑水平舰艇士兵的知觉警觉和脑电α波的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焦虑水平舰艇兵知觉警觉和脑电α波,为焦虑情绪早期心理干预方法研究探索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进行评定,将焦虑因子分>2.5分的舰艇兵纳入初选对象,通过交谈法与观察法进一步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测评,HAMA得分超过14分,焦虑症状持续表现2~3个月者,在排除躯体疾病,确定处于焦虑状态的舰艇兵42人设为研究组;HAMA得分小于14分,无知觉歪曲、紧张、恐惧害怕症状,确定焦虑状态的舰艇兵30人设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进行脑电α波、脑缺氧状态、脑疲劳等脑功能分析,并对全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CL-90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总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及饮食睡眠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精神焦虑、躯体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脑电α波各频平均值比较,α波11、12 Hz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8、9、10 Hz波段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α波背景主频、缺氧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主次频差值、熵值、总谱系、疲劳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不同焦虑水平舰艇兵焦虑知觉警觉敏感性不同,焦虑知觉警觉敏感性增高时本体感觉更明显,脑电α波高频率是α波背景主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圆韧带囊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50岁,因“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6个月”至解放军总医院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于久行、劳累时发作,休息后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口服双氯芬酸钠及外用膏药未见明显效果。患者门诊X线片示左侧髋臼外上缘骨质增生,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正常。左侧单髋关节MRI示左髋关节周围滑囊积液,圆韧带周围水肿(图1,红色箭头所指为圆韧带,绿色箭头所指为囊肿;图2)。专科检查:Tredelenburg征(-),左腹股沟中点压痛(-),“4”字试验(+),股骨滚动试验弱阳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mHHS)70分,国际髋关节结果工具评分(iHOT-12)56分。入院后行关节镜下左髋关节探查清理,见关节内增生,滑膜充血、水肿(图3,箭头示未破裂囊肿镜下观;图4);股骨头及髋臼软骨正常,髋臼上方盂唇撕裂,部分充血、水肿,嵌顿于关节间隙内。髋臼底圆韧带相连部出现一1.5 cm×1.0 cm囊性改变,穿刺针刺破囊肿可见棕色囊液流出,遂行圆韧带囊肿切除、髋关节成形、盂唇缝合术。圆韧带中有痛觉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与本体感觉、疼痛感觉和关节的整体稳定性密切相关。圆韧带囊肿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考虑多由损伤所致。术中需将囊壁切除干净,以免囊肿复发。本例患者有反复的髋关节疼痛,MRI检查后提示左髋关节周围滑囊积液,圆韧带周围水肿,结合关节镜检查后确诊为左髋关节圆韧带囊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进展性的严重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其临床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影响预后。目前国内尚无系统性分析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文献。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脊髓损伤及非损伤性神经病变两类,其中脊髓损伤引发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长节段固定、脊柱侧凸、椎板切除、脊柱负荷过大的运动和肥胖。脊柱夏科氏关节病好发于下胸椎或腰椎,常见症状是脊柱畸形、坐姿不平衡和局部疼痛。根据潜在疾病引起本体感觉及痛温觉损害,影像学上大量的骨破坏和吸收以及大量新骨形成,组织学提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排除其他炎性和肿瘤性疾病,可以作出诊断。对稳定性好、未合并感染、神经功能平稳、未出现皮肤瘘口、坐姿不平衡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对症状持续大于6个月、脊柱不稳定、皮肤出现瘘口或并发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手术。术前应评估髋关节的异位骨化或强直,术中重视病灶内坏死组织、炎症组织的充分清除以及足量的植骨,建议融合至骶骨或骨盆。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新的夏科氏关节形成、伤口愈合困难、感染等。对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术后患者,建议定期、系统、长期随访,观察整体胸腰椎而非仅仅手术部位的影像。熟知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及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膝关节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膝本体感觉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合并深部无效腔创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部合并深部无效腔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手外科显微骨科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外伤致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有深部无效腔创面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7~73岁,平均41岁。软组织缺损面积7.5 cm×4.0 cm~26.0 cm×8.0 cm,深部均有1~2处无效腔,创面均伴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感染。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特点,术前CDU定位1~3条皮肤穿支,术中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法游离皮瓣,携带1~2块嵌合肌瓣,切取皮瓣面积7.5 cm×4.0 cm~26.0 cm×8.0 cm,肌瓣体积为3.0 cm×2.0 cm×2.0 cm~5.0 cm×4.0 cm×3.0 cm。断蒂后将股外侧肌瓣填充深部无效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吻合供区与受区血管,重建嵌合穿支皮瓣血运;5例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跟内侧神经、跟外侧神经、胫神经感觉支、隐神经)缝接,重建足底感觉。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外观、质地、血运情况、供区与受区皮肤愈合以及瘢痕增生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1例患者因部分肌瓣坏死渗出较多,经清创引流换药后延期愈合,其余皮瓣受区与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经12~48(平均24)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恢复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功能恢复满意。5例神经缝接的皮瓣感觉恢复至S 2级2例、S 3级2例、S 3+级1例,效果最佳者TPD为22 mm;12例皮瓣未缝接神经,皮瓣仅恢复本体感觉。 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足部合并深部无效腔创面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并步云手训练联合拉伸训练对中老年女性肢体协调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并步云手训练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中的拉伸训练对中老年人群肢体协调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焦作市城市社区55~65周岁的中老年女性为筛选对象,从中选取平衡能力较差、无健身习惯且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的48例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受试者在日常活动基础上辅以并步云手习练,观察组受试者则在并步云手习练结束后辅以PNF拉伸训练,2组受试者均隔天训练1次,连续训练3个月。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对2组受试者肢体协调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2组受试者闭目单腿站立时长、平衡木行走时长及15 s象限跳次数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闭目单腿站立时长[(5.04±0.55)s]、平衡木行走时长[(4.22±3.30)s]及15 s象限跳次数[(11.12±2.55)次]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并步云手习练能有效提高中老年人群身体协调能力,如辅以PNF拉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机体平衡能力及身体灵活度,对预防老年人群跌倒、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NF有序呼吸肌拉伸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颈肩活动度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有序拉伸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连续选择60例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天进行30 min蹬功率自行车的有氧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做呼吸肌有序PNF拉伸,每天2次,每次1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评估CAT评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颈肩活动度。肺功能检查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颈肩活动度包括头前伸活动度(HP)、主动肩前屈活动度(ASF)和非优势侧胸小肌长度(PmM length)。 结果:治疗后CAT评分和6MWD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CAT: t=15.78、7.66,6MWD: t=25.98、19.23, P值均<0.05)。试验组CAT评分、6MWD和颈肩部活动度(HP和AS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t=5.80、5.20、7.67、4.49, P值均<0.05);但FVC、FEV 1和PmM length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0、1.88、1.43, P值均>0.05)。患者肺功能参数FEV 1与ASF和PmM length存在相关性(β=-0.452, P<0.05)。 结论: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增加PNF有序呼吸肌拉伸训练,可以更快更好地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颈肩部活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75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假刺激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治疗时间1次/日,每次40 min,每周5 d,共治疗4周。在此基础上,rTMS组增加rTMS治疗,假刺激组增加rTMS假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增加rTMS治疗20 min再间隔30 min后行mCIMT治疗。每日1次,每周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时间(10MW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LE、BBS、10MWT和MBI等各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FMA-LE评分[(27.88±4.04)分]、BBS评分[(47.80±5.16)分]、10MWT[(22.39±6.10)s]和MBI评分[(71.48±9.41)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假刺激组和rTMS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TMS联合mCIMT能更加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本体感觉的变化.方法 选择34 名KOA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后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CR-TKA)组和后稳固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S-TKA)组,并对患者进行 3 个月术后随访,同时纳入 20 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Biodex System 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自行设计的施力装置、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健康受试者以及患者手术前后的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和力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相比,KOA患者患侧和对侧膝关节 30°、45°和 60°位置觉、运动觉、半腱肌力觉显著变差(P<0.05);术后 3 个月,CR-TKA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力觉和对侧半腱肌力觉与健康受试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CR-TKA组和PS-TKA组患者患侧和对侧的位置觉、运动觉、力觉术后 3 个月与术前的差值做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减退.术后 3 个月,CR-TKA和PS-TKA两组患者本体感觉未见明显改善.不同手术方式对本体感觉的影响没有差异.研究结果 可以为医生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数据支持,以及为后续的康复方案确定一个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肉失衡参与膝骨关节炎发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引起老年人残疾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失衡可能是骨关节炎形成的始动因素。KOA的发生与人体下肢力线的偏移密切相关,通过改善下肢肌肉失衡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本综述总结了肌肉失衡在KOA中的发病机制,讨论了肥胖、肌肉功能减退、肌肉张力过高及关节损伤等危险因素在KO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汇总了近年来改善轻、中度KOA患者肌肉失衡的一些干预方法,如步态矫正训练、髋膝踝周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全身振动疗法、开链和闭链运动训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拉伸训练以及肌肉贴扎技术等,旨在为KOA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