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叠斜面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早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改良方法,初步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9月,采用层叠斜面缝合法手术修复8例(8侧)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 58岁,平均39.3岁.为运动中损伤,局部无直接暴力.提踵试验及Thompson试验均呈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I检查确定跟腱完全断裂,断端距跟骨止点2~5cm,平均3.3 cm.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12d,平均4.1d.采用后正中偏内侧纵向切口暴露,将跟腱断端在冠状面上分3层,断端梳理成条带状,交错层叠,跟腱纤维斜面侧侧缝合.术后踝关节跖屈保护位外固定,早期开始康复锻炼.结果 手术时间70 ~ 135min,平均99 min;术中出血量5~ 30mL,平均15.6 mL.除1例拆线后切口部分裂开,经换药愈合外,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50个月,平均30.5个月.无腓肠神经损伤、局部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至跟腱断裂前运动水平,行走正常,提踵有力,未发生跟腱再断裂.与健侧对比,踝关节活动度背伸减少0~6°,平均3°;跖屈减少1~5°,平均2°.末次随访时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 层叠斜面缝合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可提供早期康复锻炼的抗拉强度,患者恢复快,早期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冠心病血瘀证是一个"血瘀证前期"→"亚血瘀证期"→"心血瘀阻证期"流动的过程,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贯穿始终,而以往对能量代谢的研究局限于病程中的某个阶段,且在缺乏对冠心病血瘀证起始、转归整个过程进行研究时,这种孤立存在、缺乏联系的病理学现象并不能诠释心肌能量代谢的特点.因此,探究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能量代谢改变尤为重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19年10—12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A组)和模型大鼠24只.A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大鼠高脂饲料喂养7 d后进行维生素D3灌胃(30万U/kg),4 d后再予以维生素D3灌胃(20万U/kg),继续高脂饲料喂养21 d后,死亡4只大鼠,从剩余20只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为血瘀证前期组(B组);剩余14只大鼠继续高脂饲料喂养30 d后死亡2只,从剩余12只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为亚血瘀证期组(C组);余6只大鼠继续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予以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连续注射3 d,1周后记录标准Ⅱ导联心电图,以ST段出现上抬或明显压低(≥0.1 mV)确定成模,为血瘀证期组(D组).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腹主动脉及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心电图、线粒体超微结构、心肌组织能量代谢酶〔三磷酸腺苷(ATP)、一磷酸腺苷(AMP)、Na+-K+-ATP酶、Ca2+-Mg2+-ATP酶、酯酰辅酶A合成酶(ACS)、肉毒碱脂酰转移酶(CACT)〕水平.结果 B组大鼠体质量减轻,反应渐迟钝,精神倦怠,毛色枯槁无光泽;C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精神萎靡,蜷缩相拥,活动量少;D组大鼠精神欠佳,易惊,触之狂躁,毛色枯槁无光泽,爪甲紫暗.B组大鼠TC、LDL-C、HDL-C水平高于A组,TG水平低于A组(P<0.05);C组大鼠TC、LDL-C、HDL-C水平高于A、B组,TG水平低于A组(P<0.05);D组大鼠HDL-C水平低于A、B、C组,TC、LDL-C水平低于B、C组,TG水平高于B、C组(P<0.05).大鼠腹主动脉HE染色结果:B组大鼠动脉内膜出现损伤,内皮细胞肿胀,内膜下及中膜出现明显钙化现象,弹性纤维层被破坏;C组大鼠动脉中膜完全钙化,中膜斑块脱落导致典型的空腔结构;D组大鼠动脉内膜结构破坏,内弹性膜崩解断裂,内、中、外膜三层结构不清晰.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B、C、D组心肌纤维萎缩断裂,胞质呈不规则粗颗粒状,心肌间质水肿,胶原纤维增生.B组大鼠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及R-R间期大致相同,QRS波波形规律,无宽大畸形;C组大鼠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及R-R间期大致相同,QRS波波形规律,J点无明显改变;D组大鼠心电图未见明显P波,R-R间期大致相同,ST段明显压低,T波低平(>0.1 mV).B组大鼠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嵴结构出现溶解;C组大鼠线粒体嵴结构大部分出现溶解、空泡形成,线粒体出现明显移位、浓缩;D组大鼠线粒体排列紊乱、多数线粒体嵴结构断裂甚至模糊不清.B组大鼠心肌组织AMP、Ca2+-Mg2+-ATP酶、ACS、CACT水平低于A组(P<0.05);C组大鼠心肌组织ATP、AMP、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低于A组,ATP水平低于B组,ACS水平高于B组(P<0.05);D组大鼠心肌组织ATP、Na+-K+-ATP酶水平低于A、B组,AMP、ACS水平高于B组,ATP水平低于C组,AMP、Ca2+-Mg2+-ATP酶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参与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的整个过程.参与代谢相关的酶类中ATP与AMP水平变化最为关键,这将是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发挥应激性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信号,同时AMPK通路的激活很可能是触发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其他酶类变化的上游效应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树脂充填联合固位纤维冠外保护对根管治疗术后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树脂充填联合固位纤维冠外保护对根管治疗术后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90例在该院进行根管治疗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到无修复组、树脂填充组和联合组,分别进行不同方式修复治疗,其中联合组采用树脂充填联合固位纤维冠外保护法,记录比较3组患者修复前后牙根抗折情况.离体法选取40颗具有完整冠根的离体上颌前磨牙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修复,其余3组经治疗后修复法分别与在体法对应,进行离体单根恒牙抗折强度测试并比较4组牙齿抗折性能.结果 3组患者修复前后牙根抗折情况进行比较,无修复组牙根折裂率为53.33%(16/30),树脂填充组为26.67%(8/30),而联合组为3.33%(1/30),联合组显著低于无修复组和树脂填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实验中无修复组和树脂填充组的折裂载荷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折裂载荷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无修复组和填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树脂充填联合固位纤维冠外保护能显著提高根管治疗术后牙根抗折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根据不同解剖部位分析脑白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不同解剖部位脑白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脑白质疏松患者210例,根据脑白质疏松解剖部位将患者分为单纯侧脑室体旁白质疏松组(A组,n=131)、侧脑室体旁和皮质下白质疏松共存组(B组,n=79),另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得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颅外血管狭窄、颅内血管狭窄、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解剖部位脑白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颅外血管狭窄、颅内血管狭窄为单纯侧脑室体旁白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OR=1.876、2.028、1.674,P<0.05),MMSE得分升高为单纯侧脑室体旁白质疏松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48,P<0.05);年龄增长、高血压病史、颅外血管狭窄、颅内血管狭窄、血清Hcy水平升高为侧脑室体旁和皮质下白质疏松共存的危险因素(OR=2.132、1.740、1.855、2.050、2.208,P<0.05),MMSE得分升高、PT延长为侧脑室体旁和皮质下白质疏松共存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40、0.509,P<0.05).结论 单纯侧脑室体旁白质疏松、侧脑室体旁和皮质下白质疏松共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根管治疗术后树脂充填联合固位纤维冠外保护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牙齿抗折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后树脂充填联合固位纤维冠外保护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牙齿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8月笔者医院因正畸拔除的60颗冠根完整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将60颗离体牙样本分为对照组(3M流体树脂填充),观察组(3M流体树脂填充联合固位纤维冠外保护),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并比较两组第一前磨牙牙体标本解剖外形各项指标(牙全长、冠长、颈部颊舌径及近远中径),采用静态加载法和循环加载法对离体牙折裂载荷及离体牙折裂模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离体牙体标本解剖外形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折裂载荷为(627.96±91.42)N,观察组为(974.85±102.25)N,观察组折裂载荷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可修复性牙折裂20颗(66.67%),观察组可修复性牙折裂27颗(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3.33%的离体牙样本表现为修复体和超过一半的牙体破坏或破坏涉及牙根,无法修补;观察组中10.00%的离体牙样本无法修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流体树脂充填辅以固位纤维冠外保护可显著提高根管治疗后患牙的抗折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