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2023年2月中旬至4月底,我国呈现一波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流行季,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其中IIV3和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自2018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年流感流行季之前均更新并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年9月以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流感疫苗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使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2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3-2024年度国内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3-2024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60岁的老年人;③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④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⑤孕妇;⑥6~59月龄儿童;⑦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对于接种灭活流感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身对照病例系列设计在儿童疫苗安全性主动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家免疫规划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预防和减少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简便、有效的措施。虽然疫苗上市前经历了Ⅰ~Ⅲ期临床试验,但由于样本量和观察时间的局限,很多不良反应在疫苗上市前无法获知。所以在疫苗上市后开展基于大规模人群的安全性主动监测就显得尤为必要。自身对照病例系列(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SCCS)设计是一种常见的主动监测方法。SCCS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该方法主要用于疫苗的安全性研究。SCCS通过仅含有病例(发生目标结局的患者)的数据来探索随时间变化的暴露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联。由于SCCS中只纳入了病例,所以无法获得绝对发生率,继而无法获得队列研究的结局指标相对危险度或风险比,同时也不能获得病例对照研究的结局指标比值比。通过对比同一个体在风险期和对照期的事件发生数,SCCS 可以获得相对发生率(relative incidence,R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和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简称"2018年版指南")。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1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为: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接种疫苗可避免的疾病负担、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增加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19—2020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IIV3和IIV4组分。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为降低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指南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6月龄至8岁儿童应接种两剂次,间隔≥4周;2018—2019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及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轮状病毒胃肠炎及其免疫预防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轮状病毒(RV)感染是目前全球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直接导致轮状病毒胃肠炎,其危害严重、疾病负担巨大且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文对RV病原学特性以及RV胃肠炎的流行特征、疾病负担和疫苗研发予以综述。通常A组RV为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因,各年龄段人群对RV普遍易感,其中3~24?月龄的幼儿症状最重,且RVGE流行具有季节性,并在冬季会出现发病高峰,提高RV疫苗接种率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相应疾病负担。重点介绍了目前使用的RV疫苗及其对预防RV感染的作用,并针对RV疫苗在我国应用相关技术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为完善我国RV疫苗免疫策略及最终将RV疫苗纳入到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的中国特色免疫规划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2021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2020年,中国CDC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0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21-2022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1-2022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③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④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⑤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妊娠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20-2021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预防诊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轮状病毒是全球5岁以下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首要致病原,几乎每个3~5岁的儿童都经历过至少1次轮状病毒感染。在中国,轮状病毒胃肠炎分别约占5岁以下儿童腹泻住院和门诊病例的40%和30%,约90%的轮状病毒胃肠炎病例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给医疗卫生系统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儿科和公共卫生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轮状病毒胃肠炎列为需要疫苗高度优先预防的疾病,截至2019年10月,全球已有102个国家和地区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疫苗的接种有效降低了轮状病毒胃肠炎疾病负担和全球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疾病导致的死亡。长三角免疫规划一体化项目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童感染和肝病学组共同制定了《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预防诊疗专家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几方面加以阐述。全面了解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科学评价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和疾病负担,综合考虑预防和诊疗措施,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综合防控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狂犬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之一,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为疫苗可预防疾病,正确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可以有效预防人狂犬病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临床研究取得诸多进展,2018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2018版)》。为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狂犬病疫苗工作组及特邀专家修订并发布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本文对比《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解读新版规范的更新要点及支持依据,以指导临床应用和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群医学视角谈促进2021—2022季节的流感疫苗预防接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秋冬季节气温低,为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生存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能发生呼吸道病原的共同循环和叠加流行。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下我国的流感防控和流感疫苗应用,本文从2021—2022季节流感流行风险研判和防控举措、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下的流感疫苗接种政策、从群医学视角促进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等三方面分析,呼吁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不能影响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正常接种,促进流感疫苗接种政策,改进免疫服务便利性,提升流感疫苗接种率,保护公众健康,助力疫情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0~12月龄儿童联合疫苗使用和同时接种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的增加,儿童可接种的疫苗种类和剂次不断增加,其中0 ~12月龄儿童接种疫苗种类和剂次较多的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其及时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使用联合疫苗或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可以简化免疫程序,提高接种率,给儿童提供更多的保护,也是未来发展趋势。在对国内外最新文献、免疫程序和疫苗说明书等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汇总我国0 ~12月龄儿童免疫策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探讨解决路径,以期为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合理安排接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在持续,今年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出现夏季流感流行高峰,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2018年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接种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1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流感防控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2—2023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2—2023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提供接种服务。≥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3)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4)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5)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对于IIV,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1—2022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LAIV,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