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因于大气PM25的冠心病所致某市人群健康损失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价某市近10年来归因于大气PM2.5的冠心病所致该市人群的健康损失.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某市大气PM2.5浓度及居民冠心病死亡资料,计算冠心病所致的早死寿命损失年,分析大气PM2.5短期暴露及长期效应,并评估PM25在国家一级标准(15 μg/m3)时的冠心病患者健康改善情况.结果 2011-2020年该市因PM2.5所致的全人群冠心病死亡人数从2011年的747例上升到2020年的890例,增加了 19.14%;归因于PM2.5所致冠心病的寿命损失为106 840.48人年.2011-2020年该市归因于PM2.5的冠心病对人均期望寿命的损失是0.20岁,男性为0.29岁,女性为0.12岁,男性是女性的2.42倍.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级标准(大气PM2.5年平均为15 μg/m3)的水平进行调整,该市冠心病近10年可以减少4 375例死亡,寿命损失年可以减少49 001.61人年,期望寿命可以提高0.09岁.结论 2011-2020年冠心病对该市居民造成一定的健康损失,降低PM2.5浓度后当地居民可获得良好的健康收益,提示PM2.5浓度降低可延缓该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冠心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PCI术后生活质量及血瘀证计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活质量及血瘀证计分的影响.方法:在我国40所医疗中心纳入2012年2月—2015年12月行PCI治疗的ACS合并T2DM病人,以是否使用冠心丹参滴丸为暴露因素,分为冠心丹参滴丸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根据指南推荐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冠心丹参滴丸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丹参滴丸每次0.4 g,每日3次,疗程为12个月.以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及血瘀证计分为疗效评价指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0例病人完成了随访,其中冠心丹参滴丸组340例、常规治疗组310例.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冠心丹参滴丸组在治疗第12个月时SAQ总分增加(P<0.05),治疗第6个月、第12个月时血瘀证计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冠心丹参滴丸可改善ACS合并T2DM病人PCI后SAQ评分,降低血瘀证计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谷氨酰胺与骨密度、骨转换指标、wnt-7a蛋白间的孟德尔随机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使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方法探索谷氨酰胺(Gln)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指标、wnt-7a蛋白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研究数据,暴露因素选择Gln,结局变量包括股骨颈骨密度(FN-BMD)、前臂骨密度(FA-BMD)、腰椎骨密度(LS-BMD)、全身骨密度(TB-BMD)、骨转换指标包括血清 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Wnt信号家族成员:wnt-7a.采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方法、Simple Mode法和Weighted Mode法,并且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多效性分析.结果 MR结果显示Gln与wnt-7a蛋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关系呈正相关;Gln与FN-BMD、FA-BMD、LS-BMD、TB-BMD、25(OH)D、PTH、OPG、BG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的异质性检验均无异常,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稳健,且未发现多效性.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Gln在维持骨稳态及参与成骨分化的作用及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说明通过摄入Gln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具有潜在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8-2022年中国大陆老年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群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人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我国"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收集2018-2022年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主动监测病例信息,采集粪便标本,开展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的检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老年人群急性胃肠炎病例粪便标本总体检出率为9.15%(7 218/78 904,95%CI:8.95%,9.35%),以沙门菌最高(3 860/78 699,4.90%,95%CI:4.75%,5.06%),其次为诺如病毒(1 517/73 173,2.07%,95%CI:1.97%,2.18%)、致泻大肠埃希菌(1.39%,1 015/72 763,95%CI:1.31%,1.48%)、副溶血性弧菌(1.00%,782/78 386,95%CI:0.93%,1.07%)和志贺菌(0.19%,147/78 611,95%CI:0.16%,0.22%).老年人群男性沙门菌检出率高于女性,而女性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于男性,且年龄越大,检出率越低.老年人群各监测病原检出率具有明显季节性,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7、8月达到高峰,诺如病毒则在2、3月达到高峰,各地区监测病原检出率有所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6.85,P<0.001).可疑暴露食品类别主要为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和蔬菜类及其制品等大宗食品,家庭是最主要的进食场所.结论 我国2018-2022年间老年人群急性胃肠炎病例以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监测病原流行病学特征有所不同,应根据对应特征分布制定针对性措施预防老年人食源性疾病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3-2019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CO、NO2、O3暴露与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28日至2019年8月28日期间某医院每日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及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与循环系统就诊量的相关性,并根据性别、年龄及季节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PM2.5、PM10、SO2、NO2浓度的升高对高血压、冠心病就诊量均有明显影响.PM10、SO2、NO2对女性、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均有影响.PM2.5、O3对女性影响明显,RRPM2.5 为 1.001%(95%CI:1.000%~1.002%),RR03 为 1.002%(95%C1:1.000%~1.004%).CO 对男性影响明显,RRCO为1.174%(95%CI:1.001%~1.377%).PM2.5、SO2、NO2 对 19~59 岁、≥60 岁人群影响明显;CO 对≥60 岁人群影响明显,RRCO为1.184%(95%CI:1.000%~1.402%).秋、冬季PM2.5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影响明显,RR秋季为1.007%(95%CI:1.001%~1.013%),RR冬季为 1.004%(95%CI:1.000%~1.007%);冬季 PM10、NO2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影响明显,RRPM10为 1.005%(95%CI:1.002%~1.008%),RRNO2为1.012%(95%CI:1.000%~1.023%).结论 大气污染物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有影响,以≥60岁人群、冬季就诊量更为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质疏松和骨密度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法评估骨质疏松与骨密度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因果关系.方法 暴露包括骨质疏松、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足跟骨密度、前臂骨密度,结局为GERD.筛选与暴露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为工具变量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法作为主要方法,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 法作为补充,评估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结果 IVW法表明遗传预测的骨质疏松是GERD的危险因素(P=0.005,OR=35.687,95%CI:3.009~423.194),全身骨密度(P=1.57×10-5,OR=0.910,95%CI:0.872~0.950)和腰椎骨密度(P=0.005,OR=0.917,95%CI:0.863~0.974)的增加是GERD的保护因素,而股骨颈骨密度、前臂骨密度、足跟骨密度与GERD不存在因果关系.异质性检验表明足跟骨密度与GERD之间存在异质性,但不影响随机效应IVW法得出的因果关系的结论,其余暴露与GERD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intercept表明无水平多效性.留一法表明分析结果稳健.结论 骨质疏松是GERD的危险因素,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的增加是GERD的保护因素.这提示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进行GERD的早期筛查及诊治,本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0-2021年度南京市医学院校大学生烟草危害及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南京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对烟草使用、暴露、危害情况及对禁烟控烟措施的知晓程度和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控烟措施制定实施和健康教育方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以调查问卷形式于2020年7月5日至8月5日选取南京市医学专业大学生1 200人为调查对象,就烟草和二手烟使用情况、对人体危害情况、对禁烟控烟措施的了解程度和态度开展调查.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1 183份.其中现在吸烟人数154人,现在吸烟率为13.02%(154/1 183);中医学专业吸烟率最低,为4.38%(7/160),且各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校(室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74.47%(881/1 183),高于家庭(室内)[72.19%(854/1 183)],低于公共场所(室内)[89.77%(1 062/1 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508,P<0.01).对于烟草危害的知晓率,中医学相比临床医学等专业总体了解程度最深.医学院校学生总体对禁烟控烟态度支持,但对于现有控烟政策了解程度低,专业间基本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次调查的医学院校大学生现在吸烟率在全国属较高水平,烟草危害认知程度较高,禁烟控烟态度积极,且与专业类别相关.中医学专业相比其他医学专业吸烟率低,危害知晓率高,总体情况较好,建议通过中医药知识宣传和普及来减少烟草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气CO短期暴露对心力衰竭住院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中国62个城市中大气CO短期暴露对心力衰竭住院的影响.方法 基于China-PEACE心力衰竭回顾研究,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62个城市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同时获取62个城市每日CO暴露浓度和气象监测数据等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和贝叶斯层次模型分析大气CO浓度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的关系,根据年龄、地区和季节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 117 364名心力衰竭患者,在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日均大气CO暴露浓度为1.07 mg/m3.CO浓度每升高1 mg/m3,暴露当天心力衰竭住院的OR值为1.041(95%CI:1.015~1.068).在住院前0~1 d,CO移动平均暴露水平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OR=1.032,95%CI:1.001~1.06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的亚组人群中,大气CO暴露水平升高均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在北方地区CO暴露水平升高可以增加心力衰竭住院风险,而在南方地区,住院日前1 d和前2d对应的CO暴露水平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的统计学关联相反[OR值分别为1.102(95%C/:1.054~1.153),0.949(95%CI:0.907~0.995)].结论 大气CO短期暴露水平升高可导致心力衰竭住院风险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淄博市大气PM10暴露与人群非意外死亡的时空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估淄博市PM10暴露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超额死亡风险.方法 收集淄博市2017-2019年每日居民非意外死亡资料、气象及大气污染数据,利用符合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进行超额死亡风险评估.结果 2017-2019年淄博市年均PM10浓度为112.07 μg/m3,呈现年度降低趋势,日均非意外死亡79例.PM10年均浓度和人群非意外死亡总体均呈现中心城区高、外围区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随着PM10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的超额危险度ER为0.36%(95%CI:0.18%~0.54%).当参考浓度分别为150、70 μg/m3时,2017-2019年归因于PM10的非意外总超额死亡人数分别为380、1 504例;以2019年PM10浓度(105μg/m3)为参考浓度,2017-2019年由于PM10浓度降低可避免非意外死亡324例.结论 PM10暴露可导致人群超额死亡风险增加,PM10浓度降低可导致超额死亡风险逐年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黑龙江省两城市大气污染与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比较黑龙江省两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H市和J市2016-2018年居民非意外日死亡人数、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气象因素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定量研究PM2.5、PM10、SO2、NO2、O3和CO这6种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当地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结果 H市大气中PM2.5、PM10、SO2、NO2、O3和 CO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 49.2、74.3、23.9、40.3、78.4 μg/m3 和 1.0 mg/m3,J 市分别为 32.6、49.0、9.0、21.2、79.2 μg/m3 和0.6 mg/m3.H市和J市平均非意外每日总死亡人数分别为162、39例.各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 μg/m3,H市和J市PM2.5致居民非意外日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26%(lag0)和0.35%(lag0),PM10分别增加0.19%(lag2)和0.31%(lag0),SO2分别增加1.06%(lag2)和 2.78%(lag1),NO2 分别增加 0.85%(lag2)和 1.31%(lag1),CO 分别增加 0.04%(lag5)和 0.06%(lag0),O3 分别增加0.83%(lag1)和0.64%(lag6).H市PM25对总人群的影响大于≥65岁人群和<65岁人群,NO2、03和CO对H市≥65岁人群影响最大,PM10和SO2对H市<65岁人群影响最大,而PM2.5、PM10、NO2、O3和CO对J市<65岁人群影响最大.结论 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可增加居民非意外日死亡风险,J市大气污染物(除O3外)对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影响风险高于H市,两城市SO2、NO2和O3对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影响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