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学习生成的磁共振图像的临床验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研究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生成算法,从磁共振图像的矢状位T1WI和T2WI序列生成伪矢状位STIR序列.以真实采集的STIR序列为金标准,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评价生成序列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主观方面,由两位医师对图像进行评分.客观方面,选取5种组织的感兴趣区域,计算信噪比和对比度噪声比来衡量图像质量.此外,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度和相关系数来分析生成的STIR与金标准图像的相关性;使用Bland-Altman图分析像素值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生成的STIR序列在图像质量和临床诊断上与金标准一致甚至超越金标准,且能够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影像扫描效率,因此具有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并行采集技术联合深度学习重建用于肩关节MRI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并行采集技术(PAT)联合深度学习重建(DLR)用于肩关节MR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接受肩关节MR检查的 74人,分别以标准序列(A组)、PAT加速序列(B组)及PAT加速序列联合DLR(C组)采集肩关节MRI.采用 5分法对图像整体质量、伪影及显示解剖结构(关节软骨、韧带及骨髓)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计算关节软骨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进行客观评价;比较 3组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结果 A、C组间图像整体质量、伪影及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度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高于B组(P均<0.05).C、A、B组之间,肩关节MRI关节软骨SNR及CNR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 PAT联合DLR可缩短肩关节MR扫描时间、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弱监督学习的双分支结直肠病理图像腺体分割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现有弱监督分割方法难以获得结直肠病理图像的细粒度腺体特征,导致无法生成高质量伪标签的问题,影响腺体分割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弱监督学习的双分支结直肠病理图像腺体分割方法.首先,将patch级结直肠病理图像输入到第一个分支网络中,通过特征交互模块和亲和度注意力融合模块实现patch级图像的局部和全局特征的交互和融合,并获得细粒度腺体特征.然后,将图像级结直肠病理图像输入到第二个分支网络中,利用局部类激活注意力模块定位腺体位置,并获得粗粒度类激活图.最后,通过细粒度腺体特征和粗粒度类激活图,得到高质量伪标签,并在分割网络中经过跨尺度连接空间感知模块,实现腺体分割.实验结果表明,将所提方法在GlaS和CRAG两个结直肠病理图像数据集中进行实验,与其他分割方法相比取得较好的分割效果,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蒙卡模拟能谱划分的X射线图像硬化校正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验证基于蒙卡模拟能谱划分的X射线图像硬化校正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基于蒙卡模拟能谱划分的X射线图像硬化校正方法,通过蒙卡模拟创建多能射线能谱和单能射线能量沉积硬化校正数据库,根据能谱划分步长和特定能谱分布的射线适配硬化校正数据库快速计算多能投影数据,然后将多能投影数据与被检测物体的射线贯穿长度进行多项式拟合,实现X射线图像的硬化校正参数的拟合.结果:该方法硬化校正后的X射线图像的HU值曲线更加平坦,在管电压120 kV时10 keV划分步长条件下,X射线图像均匀性提升29.40%.与传统蒙卡硬化校正方法相比,有效提升硬化校正参数的拟合效率.结论:基于蒙卡模拟能谱划分的X射线图像硬化校正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冠状动脉支架最佳单能级图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49?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共74?枚支架。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在后处理工作站导出60~120 keV(间隔10 keV)、140~200 keV(间隔20 keV)能级的图像以及常规图像,共计12组。测量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管腔直径,采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差值来表示晕状伪影,并以支架中段管腔的噪声来表示图像噪声。同时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图像噪声、支架内管腔的强化程度、支架内管腔的晕状伪影以及诊断信心进行主观评估。各参数均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在不同能级图像中的差异。结果:在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直径测量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270、426.375、400.981, P<0.001)。120~200 keV单能级图像所测量的支架内管腔直径较常规及60~100 keV单能级图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之差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193, P<0.001),且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均低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噪声值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61, P<0.001),且110~200 keV单能级图像低于60~10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噪声、强化程度、晕状伪影和诊断信心的主观评分中,各组图像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3.827、455.989、276.824、399.497, P<0.001)。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噪声评分高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60 keV的强化评分高于其他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晕状伪影评分高于60~9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90~120 keV单能级图像的评分高于其他单能级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够在临床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对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CCTA检查,且120 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图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体化低剂量方案用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GE 256排Revolution CT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方案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复查的120例(共142个支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70个)和常规组(60例72个),均行GE 256排Revolution CT检查。其中,常规组注入70 ml碘普罗胺对比剂;观察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给予个体化剂量。常规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34 mAs,观察组管电压、管电流根据患者BMI调节,调节范围为管电压80~120 kV,管电流150~534 mAs。两组患者均于CCTA检查后7~14 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两组患者的CT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诊断效能。结果:常规组与观察组在左冠状动脉主干的CT值、对比噪声比、晕状伪影、支架内径差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组在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方面均高于观察组( t=10.30、8.75、10.27、4.60, P<0.05)。观察组、常规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断效能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904和0.879,结果一致性很好;常规组与观察组在敏感度、特异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GE 256排Revolution CT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方案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与常规方案相当,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FVD)的OCT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经眼底彩色照相、FFA、FAF及OCT等多模式影像检查手段诊断为AFVD的12例患者2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6只眼,女性4例6只眼;年龄33~ 62岁,平均年龄(48.7±8.9)岁。双眼发病10例,单眼发病2例。视力0.08~ 0.6. 22只眼中,卵黄样物质较为完整8只眼,卵黄样物质内出现不同程度破裂14只眼;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10只眼。所有患者采用海德堡OCTA仪行OCTA检查。中心波长840 nm,采集速度85 000次A扫描/s,获得3 mm × 3 mm的扫描,在扫描过程中采用Eye-Tracking动眼追踪技术,选择图像质量与位置较佳的像进行标记保存。总结分析卵黄样物质、眼底血管变化及继发CNV在OCTA中的影像特征。结果:卵黄样物质较为完整的8只眼,B-scan影像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致密卵黄样物质,位于RPE层与椭圆体带之间,密度较均匀;en-face影像可见卵黄样物质处血流信号,为卵黄样物质反射上方血管的伪迹。卵黄样物质内出现不同程度破裂的14只眼,B-scan影像中视网膜椭圆体带与RPE层之间的卵黄样物质信号不均匀,可见部分弱反射信号的腔隙;en-face影像可见卵黄样物质较为完整的区域仍呈现反射上方血管的伪迹,而卵黄样物质破裂处无血流信号。22只眼中,视网膜浅层、深层毛细血管拱环区视网膜小血管形态发生异常10只眼,可见部分小血管分支走形改变,未能吻合呈完整的拱环结构;未见视网膜毛细血管造成明显结构改变12只眼。继发CNV的10只眼中,8只眼表现为粗大如"枯枝状"的非活动性CNV,2只眼表现为密集、细小血管支构成的活动性CNV。结论:AFVD在OCTA中可表现为由于卵黄样物质推挤所致的视网膜血管走形异常、卵黄样物质本身反射的血管伪迹以及卵黄样物质下方CNV的存在等影像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通过深度学习模型从增强CT图像合成平扫CT图像的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从增强CT合成平扫CT图像,临床主观和客观评估合成平扫CT图像(DL-SNCT)与金标准平扫CT图像的相似性,探讨其潜在临床价值。方法:同时行常规平扫和增强CT扫描的患者34例,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将增强CT图像合成DL-SNCT图像,以平扫CT图像为金标准,主观评价DL-SNCT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解剖结构清晰度、伪影、噪声、图像结构完整性、图像变形,均采用4分制);利用配对 t检验比较DL-SNCT与金标准平扫CT图像不同血供特点的解剖部位(主动脉、肾脏、肝实质、臀大肌)以及不同强化模式的肝脏病变(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肝囊肿)的CT值。 结果:主观评价上,DL-SNCT图像在伪影、噪声、图像结构完整性、图像变形方面评分都达到4分,与平扫CT图像评分相一致( P>0.05);在解剖结构清晰度方面评分略低于平扫CT图像[(3.59±0.70)分 vs. 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9, P <0.05)。对于不同解剖部位而言,DL-SNCT图像主动脉、肾脏的CT值显著高于平扫CT图像( t=-12.89、-9.58, P <0.05),而肝实质、臀大肌CT值与平扫CT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于不同强化模式肝脏病变而言,DL-SNCT图像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的CT值显著高于平扫CT图像( t=-10.84、-3.42、-3.98, P <0.05),而肝囊肿CT值与平扫CT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L-SNCT在图像质量上以及一些强化方式比较单一的解剖部位的CT值已接近金标准平扫CT,但对于强化程度变化大的解剖部位,以及有着不同强化模式的肝脏病变,DL-SNCT在临床应用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体部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已经成为神经系统影像学中重要的研究序列之一,然而,最初的序列由于呼吸运动伪影和胃肠道蠕动伪影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随着序列的不断改进以及2D多次屏气SWI的出现,SWI在体部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简要介绍SWI的基本原理和图像技术,通过探讨SWI在头颈部、胸部、腹部及四肢等的应用现状及其成像的生物学基础以及未来发展将要面对的挑战,以期为体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能谱CT去金属伪影技术减低脊柱不同类型植入物伪影的体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体模评价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减低脊柱不同植入物伪影的效果。方法:选取离体的羊椎体骨模型1具,分别构建椎弓根钉、3D椎体及钛网内固定模型,行能谱CT检查。以10 keV为间隔,重建出70~140 keV之间共8组MAR和非MAR图像。测量置入物旁ROI内的CT值和SD值,计算伪影指数(AI)和信噪比(SNR),同时对骨质、椎弓根钉伪影、3D椎体伪影及钛网伪影严重程度进行主观评分。绘制AI和SNR随keV变化的曲线,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低能级(70 keV)、中等能级(100 keV)和高能级(130 keV)条件下MAR和非MAR图像AI值和SNR的差异,主观评分的差异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在70~140 keV范围内,MAR和非MAR图像椎弓根钉的前方、后方、侧方和3D椎体以及钛网旁AI值随keV的增加而减低,SNR值改善。在70、100、130 keV条件下,椎弓根钉前方、后方、侧方及钛网旁的AI值在MAR组非较MAR组均明显减低( P<0.05)。3D椎体后方,仅在70 keV条件下,MAR图像AI值较非MAR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椎弓根钉前方、后方及3D椎体侧方SNR值随keV增加而增加,在其他部位SNR值随keV增加而减低。主观评价中,MAR图像评分均高于非MAR图像( P<0.05)。 结论:能谱CT MAR技术能够减低脊柱植入物伪影,可明显减少椎弓根钉及钛网伪影,而对3D椎体后方的减少伪影的效果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