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硒水平地区老年人全血营养元素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土壤硒水平地区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全血硒、锌、铜、镁、钙、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评估不同土壤硒水平地区人群健康风险提供依据。方法:2017 - 2018年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选择土壤硒含量呈梯度差异的极高硒地区(土壤硒含量≥3.000 mg/kg)、高硒地区(土壤硒含量为0.400 ~ < 3.000 mg/kg)、足硒地区(土壤硒含量为0.175 ~ < 0.400 mg/kg)和低硒地区[土壤硒含量< 0.175 mg/kg],各抽取1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1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半)。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生活行为方式等基本信息,进行体格检查并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利用水浴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人群全血硒、锌、铜、镁、钙和铁6种元素含量,并进行营养元素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416人,其中男性208人、女性208人,年龄为(72.43 ± 5.2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2.67 ± 3.49)kg/m 2。不同硒水平地区人群全血硒、锌、铜、镁、钙和铁元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F = 288.30、3.24、14.81、29.14、131.28、3.37, P均< 0.05)。其中,与低硒地区和足硒地区比较,高硒地区和极高硒地区人群全血硒水平均较高,极高硒地区全血锌水平均较低( P均< 0.05);与足硒地区比较,低硒地区、高硒地区和极高硒地区全血铜水平均较低,全血镁、钙水平均较高( P均< 0.05),且极高硒地区全血铁水平较低( P < 0.05)。不同硒水平地区人群硒、锌、铜、镁、钙、铁缺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40.83、15.39、31.90、17.49、157.60、30.33, P均< 0.01)。总人群营养元素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血锌、铜、钙和铁水平在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吸烟人群全血锌和铁水平均高于不吸烟人群,全血铜水平低于不吸烟人群( P均< 0.01);饮酒人群全血锌和铁水平均高于不饮酒人群( P均< 0.05)。 结论:不同土壤硒水平地区老年人全血6种营养元素水平均存在差异,评估不同土壤硒水平地区人群健康风险需同时考虑多种营养元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吉林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大骨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自发现100多年来,归纳国内外病因假说主要集中在生物地球化学学说(低硒环境)、粮食镰刀菌中毒学说、饮水有机物中毒学说。吉林省是大骨节病的历史重病区,主要采取以改水换粮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未实施过补硒措施,故对硒水平方面研究较少 [1-5]。为进一步了解吉林省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为大骨节病的病因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开展土壤、粮食、儿童头发硒水平的调查工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8年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内、外环境病情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内、外环境硒及T-2毒素水平。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在阿坝州马尔康市、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5个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市(县),分别选择1个历史重病区乡,每个乡选择1个历史重病区村和1个非病区村。每个村采集30名常住6 ~ 12周岁儿童发样,检测发硒含量;每个村采集10户家庭主食粮样,检测粮食硒含量及T-2毒素含量;每个村采集10份土壤样,检测土壤硒含量。结果:病区村和非病区村儿童发硒( n = 180、120)中位数分别为0.260 0、0.330 0 mg/kg,病区村低于非病区村( Z = - 6.319, P < 0.01);其中马尔康市和红原县病区村儿童发硒均低于非病区村( Z = - 3.327、- 4.939, P均< 0.01),壤塘县和若尔盖县病区村与非病区村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病区村和非病区村粮食硒( n = 110、70)中位数分别为0.005 8、0.018 0 mg/kg,病区村低于非病区村( Z = - 2.263, P < 0.05);其中若尔盖县病区村粮食硒低于非病区村( Z = - 2.306, P < 0.05),马尔康市、壤塘县、红原县病区村与非病区村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病区村和非病区村粮食( n = 103、65)T-2毒素含量均低于检出限(1 μg/kg)。病区村和非病区村土壤( n = 60、40)硒含量分别为(0.045 3 ± 0.021 5)、(0.065 8 ± 0.045 4)mg/kg,病区村低于非病区村( t = 2.672, P < 0.05);其中红原县病区村土壤硒低于非病区村( t = 14.838, P < 0.01),马尔康市、壤塘县、若尔盖县病区村与非病区村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儿童发硒整体处于中等水平(0.25 ~ < 0.50 mg/kg),粮食、土壤硒整体处于缺乏水平(< 0.025、< 0.125 mg/kg),且病区村均低于非病区村;粮食中未检出T-2毒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锌硒配施对水稻汞的阻隔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研究锌硒配施对土壤-水稻体系中水稻富集转运汞的影响,探讨锌硒配施对水稻汞的阻隔效应,为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贵州铜仁碧江区某矿区汞污染土壤,以水稻品种川康优 727 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水稻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土壤有效汞和水稻各器官汞含量.[结果]锌硒配施使土壤中有效汞含量显著降低了 45%-75.2%,低浓度硒与锌配施使土壤有效汞含量降低 75.2%;锌硒配施使水稻各器官汞降低了 15.2%-92.3%,其中,籽粒汞含量的降幅效果最好(87.6%-92.3%).除高浓度硒和高低浓度锌配施促进了水稻汞从根到籽粒转运外,锌硒配施对水稻富集与转运汞的阻隔效果均优于锌、硒单施,锌硒配施使水稻汞从根到籽粒的富集系数降低了88%-92%,低浓度硒与高低浓度锌配施对水稻汞从根到籽粒的转运系数分别降低了 69.2%和 61.5%.[结论]锌硒配施对水稻汞的阻隔效应显著,有效缓解了汞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毒害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湖南省耕地土壤硒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为合理开展富硒(Se)土壤资源利用与富硒农产品开发,进行了湖南省耕地土壤硒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耕地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56 mg·kg-1,是全国土壤硒元素背景值(0.29 mg·kg-1)的1.93倍;湘西南区土壤硒平均含量最高、湘北洞庭湖区平均含量最低;湘西南区变异系数最大,离散程度高,分布不均匀;湘南区变异系数最小,离散程度低,分布相对均匀;全省富硒耕地面积224.9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0.7%;水田富硒面积为185.63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1%;旱地富硒面积为39.33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0.6%.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大小顺序为:板页岩风化物>石灰岩风化物>第四纪红色黏土>砂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河湖冲(沉)积物>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不同类型土壤硒含量大小顺序为: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岩)土>水稻土>潮土>紫色土;当pH<5.0时,土壤硒含量与pH呈负相关;当5.0<pH<7.8时,土壤硒含量与pH呈正相关;当pH>7.8时,土壤硒含量与pH呈负相关;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硒与锌(Zn)、铜(Cu)、锰(Mn)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形因子也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因素之一,当海拔低于230 m,土壤硒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当海拔高于230 m,土壤硒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湖南省耕地富硒土壤面积较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需根据区域差异合理保护和开发富硒土壤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环境硒水平与老年性白内障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环境硒水平与老年性白内障的相关性.方法 参考《恩施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的研究》,将恩施州分为富硒环境区(土壤硒含量≥1.28 mg/kg)和缺硒环境区(土壤硒含量<1.28 mg/kg).选取健康体检的600 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来源于富硒环境区及缺硒环境区的老年人各300 例.记录研究对象的老年性白内障患病情况,检测研究对象的血硒含量、发硒含量、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血清硒蛋白P1(SEPP1)水平.采集富硒环境区及缺硒环境区的居民饮用水和原产土豆样本各100 份,检测居民饮用水和土豆的硒含量.结果 600 例老年人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44 例(40.67%),白内障老年人血硒、发硒含量均低于非白内障老年人(均P<0.05).富硒环境区老年人的血硒含量、发硒含量、血清GSH-Px活性和血清SEPP1 水平均高于缺硒环境区老年人,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率低于缺硒环境区老年人(均 P<0.05).富硒环境区的居民饮用水及土豆硒含量均高于缺硒环境区(均P<0.05).血硒含量、发硒含量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率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湖北省恩施州环境硒水平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环境硒水平越高,老年人的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率越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植物硒生物强化及微生物在其中的应用潜力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其含量对人体"有益"和"有害"之间的界限非常窄,通过植物进行生物强化是人体补充硒的安全有效途径.该文综述了植物对硒吸收、转运、代谢的过程.植物主要从土壤中吸收硒酸盐、亚硒酸盐、有机硒,根系对于不同形态的硒有不同的吸收机制.吸收过程由不同的转运蛋白参与,吸收后的硒主要以硒酸根离子的形态在植物体内转运,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向地上部分运输,并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进行代谢.最终,根系吸收的硒一部分以有机硒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另一部分以硒化物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该文重点关注不同类型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硒生物强化的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根际促生细菌对植物的硒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1)植物对硒的吸收过程及其基因调控;2)微生物对植物硒生物强化的影响机制及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滁菊硒含量与根际土壤硒赋存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研究滁菊硒含量与根际土壤硒及不同赋存形态硒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连续浸提技术提取滁菊生长根际土壤中 5种形态硒,运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AFS)测定滁菊植株不同器官中硒、根际土壤中硒和不同形态硒的含量,应用SPSS 26.0 软件分析滁菊植株不同器官硒含量与根际土壤硒及不同形态硒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滁菊植株不同器官硒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花序>叶>根>茎;根际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主要为酸溶态,其次为残渣态,而水溶态、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硒含量较低;滁菊植株不同器官中硒含量与根际土壤中硒含量之间无相关性;滁菊花序和叶中的硒含量与根际土壤中水溶态硒、可交换态硒和有机结合态硒含量成显著性正相关,滁菊根中的硒含量与根际土壤中水溶态硒含量成显著性正相关,滁菊茎中的硒含量与根际土壤中有机结合态硒含量成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滁菊中硒的含量与根际土壤中水溶态硒、可交换态硒和有机结合态硒密切相关,为探究滁菊中硒的来源和提高滁菊中硒的含量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高富硒酵母的筛选及富硒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富硒酵母在医学保健和制药产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高富硒酵母是富硒酵母产品开发的基础.以新疆富硒土壤为样品来源,通过马丁培养基的初筛和富硒能力的复筛,筛选到一株富硒量相对较高的黏红酵母菌株Rhodotorula glutinis X-20.优化了菌株的富硒培养条件,结果显示,利用2%甘油为碳源可显著提高酵母中硒的累积,培养12 h时添加50μg/mL的亚硒酸钠能够保证酵母较高的硒累积量和生物量,添加0.4 mmol/L的磷酸盐可以有效地促进硒的转运和累积,最终使Rhodotorula glutinis X-20富硒量达到5009μg/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ICP-MS分析不同矿质元素在黄花菜中的分布与累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了弄清黄花菜不同部位对钾、钙、镁、铁、锰、锌、铜、镍、硒、铬、镉、砷和铅13个矿质元素的积累趋势,为黄花菜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并提出优化资源利用的设想.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黄花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的样品,以及黄花菜产地土壤样品中的13个矿质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除去污染元素,黄花菜各器官中均以钾、镁、钙元素的含量最高,铁、锰、锌元素的含量次之,铜、镍以及硒元素的含量最低;黄花菜的花蕾与叶片是多种必需矿质元素主要积累的部位,锌元素在花蕾部位含量最高,钾、镁、钙、锰元素在叶片部位含量最高,铁、铜元素在根部含量最高;黄花菜的花蕾基本不积累污染元素.结论:不同产地的黄花菜花蕾都达到了食用安全标准,同时根、花葶和叶部位也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微量元素,为更科学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黄花菜资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