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地方性斑疹伤寒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宿主是啮齿类动物,以鼠蚤类为主要传播媒介。该病发作突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1例孕25 +1周,高热、头痛起病的孕妇,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结合病史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确诊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感染,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孕37 +1周顺利剖宫产术分娩一男活婴,母儿健康。斑疹伤寒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及时行mNGS检测,有助于快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山东省淄博市2022-2023年小兽携带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地区小兽种类分布及病原体携带情况.方法 2022-2023年在淄博市临淄区和桓台县用鼠夹法和鼠笼法捕获小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兽组织标本中的汉坦病毒、大别班达病毒、钩端螺旋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巴尔通体,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Excel 2013和SPSS 24.0软件,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捕获小兽439只,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294、23、61和57只,北社鼠和东方田鼠各1只以及鼩鼱类动物2只,占比分别为66.97%、5.24%、13.89%、12.98%、0.23%、0.23%和0.46%.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439只小兽中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共66只,携带率为15.03%,其中肺组织中汉坦病毒阳性18份,均为首尔型病毒(SEOV),阳性率为4.10%,肝、肾、脾组织中巴尔通体阳性53份,阳性率为12.07%.褐家鼠汉坦病毒携带率为6.12%,褐家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中巴尔通体携带率分别为12.24%、4.35%和28.07%,巴尔通体在3种鼠中的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5,P=0.003).汉坦病毒和巴尔通体仅在临淄区检出,汉坦病毒分布在金山镇和齐陵街道办2个乡镇(街道),巴尔通体全部分布在金山镇.汉坦病毒仅在农村居民区和重点行业2种生境中检出,携带率分别为4.00%和5.58%,巴尔通体在农村居民区、农田耕地、重点行业和高山植被4种生境中均有检出,且在4种生境中的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淄博市内的啮齿动物存在汉坦病毒和巴尔通体的感染,应加强重点地区鼠传病原体检测及相关疾病监测,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鼠源疾病防制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3年小型兽类感染病原体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掌握无锡市2020-2023年小型兽类(小兽)携带病原体的基本情况,为鼠传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鼠笼法、粘鼠板法和夹夜法,在无锡市采集小兽,生境类型包括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重点行业(如餐饮店、商场超市、食品厂、宾馆、快递公司等)和农田耕地.对采集到的小兽标本进行种类鉴定,取肝、脾、肺、肾等脏器组织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或反转录qPCR(RT-qPCR)方法检测问号钩端螺旋体(钩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P)、巴尔通体、恙虫病东方体(Ot)、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汉坦病毒和大别班达病毒等病原体核酸.采用Excel 2013和R 3.6.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2020-2023年共捕获小兽618只,问号钩体核酸阳性率6.31%(39/618),汉坦病毒(均为首尔型)核酸阳性率0.81%(5/618),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AP、巴尔通体、Ot、土拉菌和大别班达病毒核酸均为阴性.2020年问号钩体核酸阳性率为19.81%,高于其他年份,不同年份间问号钩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52,P<0.001).不同年份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591).北社鼠、小泡巨鼠、褐家鼠和黄胸鼠的问号钩体感染率较高(均>6.00%),褐家鼠和黄胸鼠存在汉坦病毒感染,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14%和0.33%.褐家鼠问号钩体和汉坦病毒混合感染率为0.16%.锡山区问号钩体阳性率最高,为17.86%.农村居民区的鼠传病原体核酸阳性率较高,为16.13%.结论 无锡市小兽的问号钩体和汉坦病毒(首尔型)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鼠及其携带病原体的监测和防制工作,减少人间发病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蒙古长爪沙鼠病原体监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长爪沙鼠的病原检测,为监测鼠传疾病及其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2023年每年5、7和9月在内蒙古地区进行野外鼠类采集,对鼠体脾脏提取核酸,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反转录qPCR(RT-qPCR)技术,进行巴尔通体、大别班达病毒(DBV)、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土拉弗朗西斯菌、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汉坦病毒检测,并对阳性率最高的巴尔通体进行rpoB基因测序.不同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共检测320份长爪沙鼠样本,巴尔通体阳性率为40.00%,DBV阳性率为6.88%,其他病原体阳性率均<5.00%.测序比对结果表明,样品携带的巴尔通体为Bartonella pachyuromydis、克氏巴尔通体(B.clarridgeiae)、罗莎利马巴尔通体(B.rochalimae)、道志巴尔通体(B.doshiae)、格拉汉姆巴尔通体(B.grahamii)、克拉斯诺夫巴尔通体(B.krasnovii).巴尔通体阳性率在秋季最高,DBV阳性率在春季最高,2种病原体阳性率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4,P<0.001;χ2=7.247,P=0.025).巴尔通体阳性率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达赉苏木最高(70.59%).结论 内蒙古地区长爪沙鼠携带多种病原体,特别是巴尔通体和DBV感染率较高.应根据季节调整疾病监测强度,并加强对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达赉苏木等高风险区域的监测.该研究可为鼠源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表现为泛发性皮疹的地方性斑疹伤寒1例
编辑人员丨2024/8/17
患者男,26岁,双下肢肌痛、头痛伴发热5 d,斑疹2 d.5 d前水库活动疑有虫咬史.体查:体温38.2℃~38.5℃,生命征平稳.双下肢、胸腹部及上肢可见多发淡红色、暗红色斑疹、斑片及斑丘疹,豆大至指头大,环状及不规则状,边界清,压之不褪色,无焦痂.双侧踝关节、腓肠肌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外斐氏反应OX19 1∶160,肝功能轻度损害.诊断:地方性斑疹伤寒.予抗立克次体治疗:口服多西环素(0.2 g/d)联合左氧氟沙星片(0.5 g/d),给药当天起无发热,共用药8 d,患者皮疹基本消退,无关节疼痛、头痛,治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河北省部分地区地方性斑疹伤寒血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恙虫病555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恙虫病是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一种,病原体称为东方立克次体(R.Orientalis)。原寄生在脊椎动物身上,特别是鼠类等,借幼恙虫的媒介造成鼠与鼠间互相传染;人若被带有本病病原体的幼恙虫所叮咬时,便能感染本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东黄县地区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于1982年10月至1984年底在黄县三年中分别发生55例、180例、147例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和病原体的分离。确诊为鼠型斑疹伤寒流行,并有不断扩大流行的趋势。初步探讨了本病与鼠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起军训中鼠型斑疹伤寒爆发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北京化工学院1987年8月31日~10月7日,86级与87级学生分两批赴河北唐县参加军训,发生一起地方性斑疹伤寒爆发,罹患率为97.68‰。外斐氏试验检测32例患者,抗体滴度≥1:160者29例占90.62%,显著高于未参加军训者。补体结合试验检测31例患者,莫氏14例,占45.16%,普氏3例,占25.81%,几何平均滴度莫氏为1:89.5,普氏为1:52.33,莫氏高于普氏有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河南省部分地区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的调查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