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S-RISE模式联合情景模拟演练在门诊急救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门诊突发急症患者指来院门诊就诊时突发心血管事件等各种急症[1],需要先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拨打急救电话,并陪同护送至急诊室的患者[2]。调查发现,73.5%的院内患者突发急症地点在门诊[3],每1万门诊量发生突发事件的人次达1.18人次[2,4]。门诊突发急症患者可能比自主急诊就诊的患者病情更加复杂,需要综合管理[5]。由此可见,对门诊突发急症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至关重要。门诊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群,但往往急救知识不足、急救技能欠缺[6,7],因此提升门诊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CBS-RISE教学法以病案引导教学(case-based study,CBS)联合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eference-induced self-education,RISE),是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8]。情景模拟演练具有仿真的特点,是真实工作场景的再现,可以锻炼特定方面的工作能力[9,10]。本研究将CBS-RISE模式联合情景模拟演练应用于门诊护士的急救培训中,旨在提高门诊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加强患者的救护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混合现实技术与态势感知在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混合现实技术将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与真实场景进行有机的结合,模拟真实的手术场景应用于临床教学,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态势感知数据模型,对教学互动和病情演绎提供数据能力支撑。本文就混合现实技术与态势感知在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新带教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升教学效率,所以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探索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车祸伤院前急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构建车祸伤院前急救虚拟救援场景,提高学生在复杂现场环境下评估、沟通、应急救援能力。方法:选取扬州护理学院2018级大学生213名为研究对象。以项目设计构建-项目应用-效果判断为主导线,采用虚拟场景下的真实案例模拟,将院前急救中"120接诊沟通""现场安全评估与判断""伤员伤检评估""现场急救""患者转运"的五个模块融合,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完成"学习模式"、自行完成"训练模式"的课后练习、参加"考核模式"下急救能力考核。结果:车祸伤院前急救中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为患者转运;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学习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能均较应用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能给学生直观的抢救体验,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医学生安宁疗护模拟教学效果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设计并实施医学生安宁疗护模拟教学,了解其教学效果。方法:在临床真实案例基础上,以美国国家护理联盟仿真模拟框架为指导设计和实施医学生安宁疗护模拟教学。采用质性研究方法,2022年1至2月,对参加安宁疗护模拟教学的21名杭州师范大学医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经过分析提炼出3大主题,即模拟教学提升学生对安宁疗护内涵的认知,包括理解全人照护内涵,领悟全家照护理念,增强全队照护意识;模拟教学为安宁疗护技能提供训练场景,包括提高身体照护技能,提升沟通技巧;安宁疗护模拟教学需要优化,包括丰富案例情景和增加训练次数,增加对操作技能的指导。结论:模拟教学有助于医学生理解安宁疗护内涵,提高安宁疗护实践技能,后期可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充实技能教学模块等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住院医师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新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心肺复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常用的多种培训和考核模式都存在一定缺陷。在新的培训模式探索中,"阶梯式"培训有助于循序渐进的技能学习;"低强度、高频率"培训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减轻教学双方的负担,又能够通过反复强化提高培训效果。将不同培训方法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培训模式,能够在充分发挥不同方法优势的同时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此外,培训中还应引入"单项否决机制"方法以加强对核心技术的考核;角色扮演的场景模拟可能是训练团队复苏能力的有效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对八年制医学生核心胜任力认知和早期职业规划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早期接触临床是医学生的重要启蒙课程。2022年12月,本研究以74篇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总结文本作为研究资料,借助MAXQDA软件进行质性文本分析,通过三段式编码形成框架,根据代码频率与覆盖率进行教学成效分析,最终对照教学目标形成解释分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接触临床课程通过言传身教、观察交流、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了学生对于病人照护、沟通合作、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终生学习的核心胜任力认知,明晰了职业认知与职业规划。通过质性文本分析,本研究形成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成效评估框架、可视化教学目标与学生收获的关联逻辑,进而提出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计的完善建议:优化课程安排,注重教学方法的均衡性;重视师资培训,加强胜任力与临床场景的融合;加强小组学习,提升临床体验的充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急诊症状学临床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急诊专业住院医师人才梯队培养的基石,是培养具有卓越岗位胜任力临床医师的关键环节。目前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日趋完善,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然而,如何让参加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更有效地掌握急诊症状以及相关联的危重症疾病诊断、病情危重识别、抢救诊治流程和急救技能操作要领,突破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探索并建立适合学科发展的临床教学模式,是急诊专业临床教学日益急迫解决的问题。各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情景模拟教学(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脱颖而出,是一种以高仿真模拟人及计算机系统来再现临床案例真实场景,引导学员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持续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兼具生动、直观、可重复性等特点 [1,2,3] 。目前情景模拟教学多以重现临床危机时刻以及各种急救技能操作设为教学场景 [4,5],在我们研究中将临床疾病危机时刻与急诊常见症状融会贯通为一个个教学模块,通过模拟教学形式为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提供沉浸式培训环境,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升临床岗位胜任力。为研究基于急诊症状学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将本院2020年与2021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汇报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虚拟仿真关节镜模拟系统结合CBL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关节镜模拟系统结合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关节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6名学员作为教学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名学员。试验组采用虚拟仿真关节镜模拟系统+CBL教学;对照组采用简易内镜模拟训练箱+传统授课方式。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 结果:试验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89.39±3.09)分]和操作考核成绩[(82.72±4.28)分]均高于对照组[(86.22±4.43)分和(76.61±5.6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49, P=0.018; t=3.66, 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学员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课程形式的新颖性[(4.94±0.24)分vs.(4.11±0.58)分, t=5.62, P<0.001]、场景模拟的真实度[(4.83±0.38)分vs.(3.78±0.43)分, t=7.80, P<0.001]、学习兴趣及效率的提升[(4.78±0.43)分vs.(4.00±0.59)分, t=4.51, P<0.001]、操作技能的提升[(4.83±0.38)分vs.(3.83±0.51)分, t=6.61, P<0.001]和职业自信的建立[(4.50±0.62)分vs.(3.06±0.54)分, t=7.47,均 P<0.001]等5个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虚拟仿真关节镜模拟系统结合CBL教学能高度模拟临床真实诊疗场景,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快速提升其关节镜操作技能,从而增强临床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PBL整合式教学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引导作用:以糖尿病病例学习为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以疾病为中心的PBL整合式教学,在病例场景中启发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文以糖尿病病例的学习为例,通过PBL案例的设计,进行场景重现和信息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习、讨论葡萄糖代谢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并进一步通过案例信息的提示,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错误的诊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诱因等。该教学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大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放射科实习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60名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学生。试验组在实习期间采用混合式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运用授课教学法、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团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习结束时,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并采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出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方面,试验组为(90.27±5.38)分,对照组为(83.13±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1, P<0.001);出科读片分析考试成绩方面,试验组为(90.07±4.80)分,对照组为(82.13±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7, P<0.001)。满意度调查显示,对教学总体满意度中试验组"非常满意"为76.7%(23/30),对照组"非常满意"为5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7, P=0.037)。 结论: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大学本科实习生的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