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荡模拟联合视觉虚拟涌浪防晕动症习服训练改善认知作业能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正弦垂荡刺激、正弦垂荡联合视觉虚拟现实(VR)涌浪刺激2种防晕动症习服训练方法对极重度晕动症者认知作业能力下降的改善作用.方法 根据海上连续航行6 h期间Graybiel评分,筛选出极重度晕动症者90名,随机分为垂荡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和对照训练组(n=30).利用自主开发的认知作业能力评测软件对受训者习服训练前后的警觉性、记忆力、快速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视觉操作控制能力进行评测.结果 垂荡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受训者在训练第1天的警觉性测试遗漏目标数增加,短期记忆、快速计算、信息处理、视觉操作控制反应时间均延长,快速计算效率下降.经训练达习服水平后,垂荡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受训者的警觉性测试遗漏目标数恢复至训练前水平,短期记忆、快速计算、信息处理、视觉操作控制反应时间及快速计算效率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垂荡刺激和垂荡联合视觉VR涌浪刺激引起的晕动症可导致警觉性、短期记忆力、快速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视觉操作控制能力下降,防晕动症习服训练对以上认知作业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垂荡模拟联合视觉虚拟涌浪防晕动症习服训练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正弦垂荡刺激、视觉虚拟现实(VR)涌浪刺激和两者联合刺激条件下的防晕动症习服时间和习服效果.方法 通过海上实航6 h筛选120名极重度晕动症者,随机分为4组(n=30):垂荡训练组、VR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和对照训练组.采用Graybiel量表评估训练期间每日的症状严重程度,记录VR训练组的弹性踏台掉落次数,以连续3 d Graybiel评分为0分和/或弹性踏台掉落次数为0次判定为完全习服.采用比筛选时更恶劣海况条件下的海上实航验证训练效果.结果 垂荡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的Graybiel评分及VR训练组的弹性踏台掉落次数均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并分别于训练第3天、第5天和第2天达到习服水平.垂荡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VR训练组的最长习服时间分别为8、8、5d,平均习服时间分别为3.6、3.9、2.7 d,5 d习服率分别为93.33%(28/30)、76.67%(23/30)、100.00%(30/30),海上实航验证期间习服训练有效人数占比分别为 86.67%(26/30)、96.67%(29/30)、66.67%(20/30),训练有效率分别为 85.19%、96.30%、62.97%.结论 3种训练方法均有明确的防晕动症习服训练效果,且习服时间仅为5~8d.垂荡和垂荡+VR训练的习服效果优于VR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仰姿浪木训练预防垂荡诱发晕动症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仰姿浪木训练对线性加速度引起的晕动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通过垂荡模拟器筛选61名晕动症敏感者,按照Graybiel评分分为轻度敏感组(Graybiel评分1~15分,n=28)和重度敏感组(≥16分,n=33).两组受训者均进行连续5 d、30 min/d的仰姿浪木训练,浪木的运动频率保持在0.25~0.35 Hz、加速度保持在0.15~0.25 g.记录训练期间的Graybiel评分,并于第1、5天训练前后进行静态平衡功能测试.结果 训练期间,重度敏感组的Graybiel评分和晕动症发生率均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而下降,于训练第4天全员习服.轻度敏感组的Graybiel评分始终较低并于训练第2天全员习服.重度敏感组静态平衡功能测试中的摇摆面积在训练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第1天训练后的平均速度比第1天训练前增加(P<0.01),而第5天训练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o轻度敏感组的摇摆面积和平均速度在整个训练期间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两组训练后的晕动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下降,轻度敏感组的晕动症发生率从100.00%(28/28)降至35.71%(10/28);重度敏感组的极重度晕动症发生率从100.00%(33/33)降至6.06%(2/33),呕吐发生率从96.97%(32/33)降至6.06%(2/33).结论 仰姿浪木训练法预防晕动症效果显著,且具有器械普及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椭圆形主动脉瓣环最大直径方向变化对升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项基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后椭圆形主动脉瓣环最大径线方向变化对升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具体影响.方法 纳入绵阳市中心医院4例患者的4个健康主动脉代表TAVI治疗后的主动脉.本研究通过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比较了3种不同瓣环形状(正常主动脉瓣环、Ⅰ型椭圆形和Ⅱ型椭圆形)对主动脉壁面剪切应力(WSS)及螺旋流度指标分布的影响,其中Ⅰ型椭圆形瓣环的长轴位于主动脉矢状面,Ⅱ型椭圆形瓣环的长轴与主动脉矢状面垂直.结果 在螺旋流动方面,Ⅰ型椭圆形瓣环能明显改变螺旋流动的方向(P<0.001),而Ⅱ型椭圆形瓣环能显著增强螺旋流动度(P=0.020).3组升主动脉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在极值、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1),而且在极值Ⅰ型椭圆形瓣环明显高于Ⅱ型椭圆形瓣环;降主动脉TAWSS在极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而且在Ⅰ型椭圆形瓣环明显低于Ⅱ型椭圆形瓣环.3组升主动脉振荡剪切系数(OSI)平均值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但在降主动脉OSI平均值上,Ⅰ型椭圆形瓣环明显高于圆形瓣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结论 Ⅰ型椭圆形瓣环导致螺旋流结构转变为主动脉弓内侧的低速紊流模式,而Ⅱ型椭圆形瓣环保持螺旋流结构不变,但流速分布呈偏态.Ⅰ型瓣环更容易出现低TAWSS,并在区域内伴有高OSI.这些发现对于优化TAVI手术策略和指导后续患者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上下垂荡运动刺激下大鼠及人体模拟晕船的反应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在不同频率、加速度的上下垂荡运动刺激下,大鼠及人体模拟晕船的反应规律.方法 6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6):垂荡运动A组(频率0.20 Hz,加速度0.05 g)、垂荡运动B组(频率0.40 Hz,加速度0.13 g)、垂荡运动C组(频率0.80 Hz,加速度0.48 g)和静置对照组.给予各组大鼠相应垂荡运动刺激,以条件性张口次数(类恶心样反应)、排便颗粒数、自发活动等3项指标评价大鼠晕动症严重程度.3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n=9):垂荡运动甲组(频率0.42 Hz,加速度0.22 g)、垂荡运动乙组(频率0.42 Hz,加速度0.44 g)、垂荡运动丙组(频率0.30 Hz,加速度0.33 g)和垂荡运动丁组(频率0.25 Hz,加速度0.44 g).试验前采用修改版晕动症易感性问卷(MSSQ)评价晕动症易感性;给予各组受试者相应垂荡运动刺激,采用格瑞比尔(Graybiel)晕动症量表评价受试者晕动症严重程度,建立人群试验数学模型并绘制趋势图.结果 与静置对照组相比,垂荡运动A组大鼠未表现出明显的晕动症症状,垂荡运动B、C组大鼠条件性张口次数和排便颗粒数均明显增加,自发活动量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01),且随刺激频率升高上述症状加重.垂荡运动甲组受试者Graybiel晕动症等级评分明显高于垂荡运动丙、丁组(7.67±6.36 vs.1.44±1.5,7.67±6.36 vs.0.22±0.44,P<0.05,P<0.01);垂荡运动乙组明显高于垂荡运动丁组(4.22±4.97 vs.0.22±0.44,P<0.05).垂荡运动甲组受试者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垂荡运动丙、丁组(P<0.01).各组受试者流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试验数学模型显示,刺激频率越高,Graybiel晕动症等级评分越高;当频率固定时,随加速度增加,Graybiel晕动症等级评分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 初步明确了大鼠及人体在上下垂荡运动刺激下模拟晕船的反应规律,为开展抗晕船模拟仿真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