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培训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模拟器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证据支持模拟器训练有助于学员提高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本综述旨在系统介绍各种类型的模拟器,并总结现有模拟器的临床应用范围,讨论模拟培训对学员操作表现、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时间等临床结果的潜在影响,为ERCP模拟器提高学员技能认知和缩短学习曲线提供有效证据,并对未来的可能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行模拟器病研究进展及防护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综述有关飞行模拟器病(flight simulator sickness,FSS)的症状表现、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措施,旨在为模拟飞行训练涉及的疾病预防与医学临时停飞等问题提供参考。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资料引用: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40篇。资料综合:回顾了外军和我军在飞行模拟器训练中发生的FSS流行病学调查、机制探索与预防措施等研究进展。FSS属于模拟器诱发综合征之一,是由飞行模拟器训练引起类似运动病的生理功能紊乱症候群。FS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晕动病的感觉冲突理论、躯体不稳定理论有关。外军重视FSS的发病调查、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我军对于FSS的系统调查较少,医学预防意识和措施与外军有一定差距。结论:初次使用模拟器者无论是否发生FSS,24 h内均不应参加飞行;对于严重或反复发生FSS者,可以在不影响实际飞行的基础上考虑适当用药。应在我军航空兵部队中开展FSS调查和相关研究工作,提高飞行员、训练人员、航卫保障人员和工业设计者的整体认知水平。通过制定相应的医学预防措施和提高模拟器人体感知觉仿真设计,加强对FSS的控制与预防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夜间进场着陆任务的飞行员眼动特征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测飞行员在经历黑洞错觉时的注意加工特点,了解飞行成绩高分飞行员的眼动模式,为开展眼动注视点引导的飞行模拟训练提供量化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参与改装训练的飞行员作为受试者,将原始飞行成绩转换成百分等级,以飞行成绩的前10名为高分组,后10名为低分组,记录其在飞行错觉模拟器上完成夜间进场着陆任务时的眼动数据,分析模拟任务中眼动数据和飞行成绩的关系,并比较不同飞行成绩飞行员的眼动模式差异。结果:选取有效受试者36人。共计12个眼动指标与飞行成绩相关( r=0.334~0.398, P均<0.05),其中平显地平信息区的扫视脱离速度、平显速度信息区的注视总时长占任务总时长的百分比、地平仪完全注视的平均时间3个眼动指标可与飞行成绩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R2=0.422, F=7.77, P<0.001)。高分组飞行员对平显中的速度显示信息的完全注视总时长占任务总时长的百分比[(4.38±3.48)%]高于低分组[(1.7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5, P=0.045);高分组飞行员从平显地平信息区的扫视平均脱离速度[(358.85±171.40)°/s]高于低分组[(221.14±92.6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4, P=0.038)。 结论:夜间进场着陆任务中的眼动指标可作为飞行员在黑洞错觉模拟体验任务中的注意能力评估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模拟器-MDT-PBL融合教学对妇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模拟器-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融合教学对妇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实习满1个月的86例妇科临床实习学生资料,将2021年5月至10月进行常规带教的学生设为对照组( n=43),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进行模拟器-MDT-PBL融合教学的学生设为观察组( n=43)。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前、教学1个月后专业能力[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readiness for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scale,RIPLS)]、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差异。采用SPSS 19.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两组学生RIPLS量表得分[团队合作:(38.45±6.72)分 vs.(36.39±5.65)分;职业认同:(28.11±5.85)分 vs.(26.43±5.33)分;角色职责:(10.83±1.24)分 vs.(9.52±1.46)分]、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理解:(68.73±8.15)分 vs.(61.55±8.93)分;耐心:(53.45±6.03)分 vs.(49.57±6.74)分;鼓励:(56.83±7.24)分 vs.(52.75±7.46)分]、CTDI-CV量表及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各维度得分均较教学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模拟器-MDT-PBL融合教学有助于提升妇科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妇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气流阻塞对面罩比例辅助通气时人机同步性和呼吸做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面罩比例辅助通气(PAV)时气流阻塞严重程度对人机同步性和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使用ASL 5000机械肺模拟器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顺应性(C rs)为50.0 ml/cmH 2O[弹性阻力(E rs)为20.0 cmH 2O/L]、气道阻力(R aw)分别为5.0、10.0和20.0 cmH 2O·L -1·s -1。吸气时间为1.6 s,呼吸频率为15次/min。Respironics V60呼吸机在压力支持通气(PSV)时输出潮气量(V T)为7.0 ml/kg,PAV通气时流量辅助(FA)设置为5.0、10.0和20.0 cmH 2O·L -1·s -1,容量辅助(VA)为20.0~40.0 cmH 2O/L,辅助比例为50%。呼气末正压(PEEP)为5.0 cmH 2O,后备通气频率为10次/min。收集在系统泄漏量为25~28 L/min时通气参数和呼吸做功的变化。 结果:随着R aw的增高,PAV通气时需要设置更高水平的VA,才能维持与PSV相近的V T。PAV时的吸气峰流速(PIF)较PSV时稍低,气道峰压(PIP)则略高,呼气峰流速(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气流阻塞的加重,二种通气模式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T d)和吸气至90%PIP的时间(T 90%)均显著增大,R aw为20.0 cmH 2O·L -1·s -1时吸呼过早切换现象消失,PSV时的切换延迟时间(C delay)为(-20.25±7.29)ms,PAV时为(27.63±22.58)ms( P<0.001);二种通气模式下的呼吸做功比(WOB pat/tot)无统计学意义( P=0.179)。 结论:对于重度气流阻塞患者,PAV通气时中等水平FA联合高水平VA辅助,才能提供与PSV相近的通气支持,人机同步性和呼吸做功也与PSV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模拟器在住院医师产科超声检查技能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模拟器考核评估住院医师Ⅲ级产科超声检查技能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9年9月,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超声科30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在志愿者孕妇和模拟器上各进行2次Ⅲ级产科超声检查技能考核。比较志愿者孕妇考核与模拟器考核的成绩,分析志愿者孕妇考核与模拟器考核成绩的相关性,观察考核的难度与区分度,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评分者之间信度与重测信度。结果:考生的2次志愿者孕妇考核成绩分别为P1=(50.39±9.71)分,P2=(53.39±10.63)分,2次模拟器考核成绩分别为S1=(54.41±9.52)分,S2=(57.51±9.76)分,S1高于P1,S2高于P2,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模拟器考核与志愿者孕妇考核成绩呈正相关( r=0.784, P<0.01)。模拟器考核与志愿者孕妇考核的难度为:P S1=0.54,P S2=0.58,P P1=0.50,P P2=0.53,区分度为D S1=0.67,D S2=0.65,D P1=0.70,D P2=0.72。模拟器考核与志愿者孕妇考核均具有良好的评分者之间信度(模拟器考核 ICC=0.838, P<0.01;志愿者孕妇考核 ICC=0.762, P<0.01)和重测信度(模拟器考核 ICC=0.878, P<0.01;志愿者孕妇考核 ICC=0.760, P<0.01)。 结论:模拟器考核与志愿者孕妇考核成绩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模拟器考核难度适中、区分度高、信度良好,有望作为传统志愿者孕妇考核方式的替代方案评估住院医师的Ⅲ级产科超声检查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神经网络在腹腔镜操作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在腹腔镜操作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8名腹腔镜零基础学员(2019级、2018级、2017级外科硕士研究生52名,外科规培生58名,实习生12名,进修生36名)进行腹腔镜操作培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两组。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腹腔镜模拟器培训的学员设为人工神经网络组;进行箱式腹腔镜模拟器培训的学员设为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两组学员利用各组的模拟器,接受10 h(为期5 d的连续训练,每天训练时长为2 h)培训,培训内容为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观察指标:(1)两组学员培训前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比较。(2)两组学员培训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提高程度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 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员158名,男140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27岁,年龄范围为20~34岁。158名学员中,人工神经网络组79名;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79名。(1)两组学员培训前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比较:人工神经网络组学员培训前钉子转移、图案切割、结扎、体内缝合打结、体外缝合打结分别为(51.2±4.9)分、(45.6±3.7)分、(43.0±3.6)分、(42.1±3.1)分、(39.6±3.1)分,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78.6±3.0)分、(76.4±3.9)分、(79.9±2.5)分、(78.3±3.5)分、(84.1±3.8)分,学员培训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490,-56.256,-80.373,-70.802,-79.742, P<0.05)。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学员培训前上述指标分别为(50.1±2.9)分、(45.4±3.9)分、(42.7±3.0)分、(42.3±3.4)分、(39.2±4.7)分,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70.4±5.0)分、(69.8±4.0)分、(72.3±3.3)分、(72.3±3.5)分、(72.8±3.2)分,学员培训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942,-42.436,-58.357,-52.322,-53.098, P<0.05)。(2)两组学员培训后腹腔镜模拟器成绩提高程度比较:人工神经网络组学员培训后钉子转移、图案切割、结扎、体内缝合打结、体外缝合打结操作成绩提高程度分别为(27.4±5.7)分、(30.8±5.0)分、(36.9±4.1)分、(36.2±4.5)分、(39.5±5.4)分,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20.3±6.2)分、(24.4±5.1)分、(29.6±4.5)分、(29.9±5.1)分、(33.5±5.6)分,两组学员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597,7.946,10.638,8.200,6.969, P<0.05)。 结论:腹腔镜操作培训中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教育与培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胆胰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ERCP教育与培训为推广和普及ERCP技术做出巨大贡献,但目前的ERCP培训模式仍以传统的师徒模式为主,缺乏标准化的ERCP教育与培训模式,近年来ERCP模拟器在培训中有所应用,手把手培训也有更多的临床研究报道。本文对目前ERCP教育培训模式及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技能模拟训练的临床效果转化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当前医学模拟教育中模拟技能训练向实际临床操作能力转化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并进行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2006至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783篇与模拟技能训练向临床能力转化相关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V(5.7.R5)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分析,以揭示转化效果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发文量和引文量均随年份呈幂指数增长趋势;美国、加拿大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多伦多大学医学中心贡献了最多的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的McGaghie教授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发现,模拟技能训练转化包括操作技能与非操作技能两个方面;高频被引文献揭示了该领域及研究的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主要为虚拟现实模拟器的改进,儿科、护理、急诊学科模拟训练的临床应用结果,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结论:国际上针对模拟技能训练的临床效果转化研究正在快速发展。以内镜技术、腔镜等微创外科技术为代表的操作性技能的转化为研究热点方向,以交流技能、团队合作为主的非操作性技能及小儿急救技能、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效果为研究前沿。虽然多数技能模拟训练研究数量少,效果并不明确,但未来仍需更多随机对照研究确定模拟训练向临床能力转化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民用航空人员色觉检测与航空医学鉴定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综述国内外对民用航空人员色觉异常的检测手段及航空医学鉴定标准,以期为我国民用航空人员色觉评估方法研究和色觉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色觉相关文献、各国民航航空医学手册及色觉相关标准 。资料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43篇。资料综合 色觉是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实践中对识别信息、检测信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上航空医学领域中常用的色觉检测手段有假同色图、色相排列法、色觉镜、色灯测试、色觉评估和诊断测试、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模拟器测试、Rabin视锥对比度测试和操作性色觉分析。各国对色觉异常的诊断程序和航空医学鉴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大多采用多种检测手段联合的方法对色觉异常者进行识别和航空医学鉴定,色觉相关关键驾驶任务的操作能力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型的电子终端设备辅助的色觉检测方法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结论:民用航空人员色觉检测手段多种多样。如何客观和量化地评估民用航空人员色觉异常的程度及其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建立更为适当的色觉航空医学鉴定标准,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和努力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