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脾增液汤治疗儿童脾虚津亏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评价运脾增液汤治疗儿童脾虚津亏证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 年10 月—2021 年10 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的脾虚津亏证功能性便秘患儿150 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运脾增液汤口服,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口服,2 组疗程均为4 周.观察治疗后2 组的主要症状(粪便性状、排便难度、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次要症状(腹胀、食欲、口燥咽干、神疲乏力)改善情况,统计2 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和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 组粪便性状、排便难度、排便时间和排便频率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腹胀、食欲不振、口燥咽干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腹胀、口燥咽干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粪便性状、排便难度、排便时间积分及食欲不振、口燥咽干积分均降低更明显(P均<0.05).治疗3,4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随访 1 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运脾增液汤治疗儿童脾虚津亏证功能性便秘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叶柏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叶柏认为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以阴阳两虚为主,法当益其火,壮其水,则阴凝自化,泾渭自通,常用增液汤合济川煎加减为主方治疗一方面健脾以散精,另一方面宣肺以润肠.叶老师常在主方基础上加用枳术丸,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与补气健脾之白术相配伍,消补兼施,以健脾运脾,行气导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运脾汤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益气运脾汤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黏膜病变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保留灌肠,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益气运脾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13% (41/46),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 (33/4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183,P=0.029<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等中医证候评分更低(P<0.05),黏膜水肿、黏膜糜烂、黏膜溃疡、炎性增生等黏膜病变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7、D-二聚体、血小板、血小板平均体积、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CD3+、CD8+、IgA、IgG、IgM水平更低(P<0.05),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血小板平均体积、CD4+、CD4+/CD8+水平更高(P<0.05).结论:益气运脾汤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史亚祥效方治验——增液运脾汤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增液运脾汤组? 成:玄参30?g,生地黄30?g,麦冬20?g,生白术30?g,枳实10?g,大腹皮10?g,杏仁10?g.功? 效:增液润燥,运脾传导.主? 治:便秘(津亏气虚证).用? 法:每日1剂,每剂浓煎200?mL,分2次口服.方? 解:方中重用玄参苦咸寒,养阴生津,补肾水以滋肠燥,为君.以生地黄、麦冬为臣:生地甘苦寒,养阴润燥;麦冬甘寒,增液润燥.二药与君药玄参相须为用.生白术、枳实、大腹皮、杏仁为佐:生白术苦甘温,运脾行气;枳实辛温,行气除痞;大腹皮辛微温,下气宽中、行气导滞;杏仁苦微温,肃肺润肠.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润燥、增液运脾、行气传导之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罗笑容辨治岭南地区小儿便秘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介绍罗笑容辨治岭南地区小儿便秘的经验.罗笑容认为,小儿便秘与脾气不足,推动无力及热盛津伤、肠道失濡密切相关,提出小儿便秘的常见证型为脾虚不运证与肠道失濡证,治法为运脾益气与清热润燥,分别以四君子汤合六磨汤加减及增液汤加味对治.同时强调,治疗小儿便秘,慎用攻法,免伤脾胃;用药平和,顾护正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运脾止泻汤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小儿泄泻以患儿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如水样便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常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2],发病原因多样化,且发病率较高,是小儿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3-4].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腹泻,治疗上主要包括微生态制剂、抗炎、护胃黏膜及纠正电解质等对症补液治疗,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常易反复[5-6].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小儿脏腑稚嫩且"脾常不足",故有部分患儿腹泻迁延反复,以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若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较满意疗效.笔者采用运脾止泻汤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脾虚型腹泻患儿30例,取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