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脾阴不足"探析阴虚内热型干燥综合征之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脾阴不足"为脾阴学说的核心观念,脾阴既蕴含营阴之质,又体现与脾阳相对的阴阳属性,主导脾脏的运化濡养功能.干燥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燥痹"范畴,脾阴不足与阴虚内热型干燥综合征阴中伏火、气损津亏病机的产生密切相关.基于此,治疗应遵滋养脾阴、清热润燥之原则,用药主甘淡以育脾阴,伍甘寒以清热,佐升提以布津.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中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放射性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中药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多从热毒伤络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津亏证辨证论治本病,主要运用白头翁汤、乌梅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丰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发挥类益生元功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等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治疗放射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发热的症药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发热的症药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有关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发热的临床医案,采用Excel 2019统计症状、药物频次,采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构建复杂网络与系统聚类,采用R 4.2.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63例,涉及症状143个,以发热、食欲减退、口渴、心烦、汗出等为主;舌脉象40个,以脉数、舌红等为主。涉及中药163味,其中主要药物9味。中药频次及复杂网络分析表明,竹叶石膏汤治疗发热主要应用原方药物,且常用剂量为竹叶10 g、石膏30 g、人参或党参10 g、麦冬15 g、半夏10 g、甘草6 g、粳米15 g。配伍药物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配伍组合。“连翘→金银花”“沙参→口干”具有强关联性。结论:竹叶石膏汤治疗发热的证型主要为外感余热清、气阴两伤型,痰热壅肺型,里热炽盛、津亏热结型,胃阴虚火旺型,脾胃虚弱、阳虚水泛型,该方所针对的发热可源于三焦中任何一焦,病位主要在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干燥综合征(SS)中医证型与血常规参数、免疫学功能、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2月-2022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242例S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证型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BMI)、血常规参数[WBC、血红蛋白(Hb)、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免疫学指标[球蛋白、IgG、IgA、IgM、类风湿因子(RF)、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炎症指标(ESR、CRP)、疾病活动度[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ESSDAI)、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的分布差异,对各证型与血常规参数、免疫学指标及炎症指标相关性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辨证属气阴两虚证82例、阴虚津亏证61例、阴虚血瘀证59例、阴虚热毒证32例、其他证型8例,因其他证型病例数较少,故未纳入本研究。抗SSA抗体阳性率与IgM[ OR(95% CI)为0.570(0.407,0.798)]呈负相关( P<0.01);抗SSB抗体及抗Ro-52抗体阳性率与LYMPH[ OR(95% CI)分别为0.445(0.223,0.886)、0.457(0.224,0.932)]呈负相关( P<0.05),与IgG[ OR(95% CI)分别为1.171(1.034,1.325)、1.159(1.014,1.325)]呈正相关( P<0.05);气阴两虚证与WBC[ OR(95% CI)为2.590(1.120,5.987)]呈正相关( P<0.05),与LYMPH[ OR(95% CI)为0.090(0.017,0.470)]、IgA[ OR(95% CI)为0.728(0.553,0.959)]呈负相关( P<0.05);阴虚津亏证与PLT[ OR(95% CI)为0.991(0.984,0.998)]、ESSPRI[ OR(95% CI)为0.705(0.506,0.983)]、ESSDAI[ OR(95% CI)为0.716(0.534,0.960)]呈负相关( P<0.05);阴虚血瘀证与IgA[ OR(95% CI)为1.184(1.028,1.363)]呈正相关( P<0.05),与抗SSB抗体阳性率[ OR(95% CI)为0.247(0.093,0.659)]呈负相关( P<0.05);阴虚热毒证与IgA[ OR(95% CI)为1.368(1.037,1.803)]呈正相关( P<0.05),与抗SSB抗体阳性率[ OR(95% CI)为0.278(0.085,0.909)]呈负相关( P<0.05)。 结论:阴虚血瘀证、阴虚热毒证SS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炎症指标及疾病活动度较高,易出现血液系统损害及外分泌腺病变,可为病证结合辨治SS提供临床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张荒生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张荒生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多先天不足或素体阴血不足,遇外感风寒湿入内化热,久而热灼津伤,从而筋脉失于濡养,导致不荣则痛,且长期服用温燥类中药或糖皮质激素,易致阴液亏损,故临床常见肝肾阴虚型RA。正虚邪实病机贯穿于RA发病始终,早期以邪气实为主,后期以正气虚为主,肝肾阴虚证常存在于RA发病后期。基于“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之说,张师临床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RA,注重肺胃肾三阴同补,并兼以虫药通络,注意勿用温燥、攻邪勿过、顽疾缓图,通过滋阴活血、通络逐痹,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内风"论治莫旺综合征的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莫旺综合征是症状复杂的临床罕见病,多以肢体震颤、肌肉抽搐、痉挛性疼痛或无力、大量出汗、严重便秘、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为主要症状.宋恩峰教授认为莫旺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可诊断为"颤证""不寐""便秘""汗证"等中医病名.该病本虚标实,五脏功能虚损为本,内风见症为标.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风内动,临床证型可分为阴虚生风、津亏生风、痰热动风、瘀血络阻生风、心肾不交生风等5 种证型.该病主要病位在肝、肾,与脾、心、肺相关.治疗上以滋养肝肾、平肝熄风,佐以滋阴增液、生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交通心肾等药物.临床四诊合参,标本兼治,收获良效.附验案一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语义距离的证素积分算法及其在高血压证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提出一种纯粹从知识层面量化证素辨证的算法,用以得出各种症状体征与证素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并应用于高血压人群的证素分析.方法 使用正则表达式方法析出《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症状体征与证素的语义关系用以构建知识图谱,并用语义距离算法构建证素辨证算法,基于所设计的算法,使用卡方检验、系统聚类、共现网络等方法分析高血压人群的证素分布情况.结果 通过知识图谱语义距离可以形成证素积分算法.高血压证素分析可得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高血压人群组间证素脾、胆、气滞、血热、血虚、阴虚、动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腰臀比的高血压人群组间证素肺、肾、湿、燥、痰、血热、气虚、血虚、精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心、肝、脾、肾在证素分析中聚为一类,病性证素阴虚、血虚、津液亏、精髓亏聚为一类,痰湿因素与各病位、病性证素有较强关联.结论 证素积分算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量化症状体征与中医证素的映射关系,为高血压不同体质量、腰臀比的辨证提供参考,揭示不同证素之间的关联,为高血压的准确全面辨证提供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唐容川与张锡纯辨治脾阴虚证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及文献,归纳唐容川和张锡纯在脾阴虚证理法方药上的异同.病机方面,唐容川重脾阴亏虚、脾不统血、脾失健运间的相互影响,张锡纯重肝木克乘脾土.治法方面,两人均重津液存亡,唐容川创"开胃补脾阴法",且关注营血存亡,遣滋阴、降火、生津于活血养血诸法中,张锡纯倡"汁浆荣津法"和"佐金平木扶土法",且常气阴双补.药性理论方面,二家均遵"欲令脾实……宜甘宜淡"之则,但唐容川重甘味而张锡纯重淡味.性味配伍上,二家均崇"甲己合化",但唐容川扬"酸甘化阴"之法,而张锡纯倡"甘苦合化"之道.具体用药方面,唐容川善用经方,以人参和天花粉为要药,且善用血肉之品,张锡纯以山药、甘草为要药,且喜用食疗剂型.唐容川和张锡纯之脾阴虚辨治思想相得益彰,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汪悦教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汪悦教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江苏省中医院国医脉案记录系统(V3.2)中获取汪教授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首诊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处方,再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对处方进行中药性味、归经、频次统计,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 共获228张处方.治疗的主要证型以阴虚津亏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共用中药208味,总计用药3 795味次,药物四气以微寒、寒、平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肺、胃、肝、心、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生地黄、干石斛、麦冬、芦根、金银花、黄芩等为核心.聚类分析可得主方2个、新方2个、特色配伍5类.结论 汪教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常用寒苦、甘平之品,从脏腑多经络论治,并挖掘出相关用药规律和新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观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人为一整体,形、气、神相互关联,三位一体.形为载体,为气神之宅;气属动力,乃形神之充;神乃主宰,为形气之主.一者太过或不及,余二者必不善.先天禀赋不足,五脏阴虚燥热,消渴乃成,日久视衣为病.三焦通行元气,热酒熏蒸三焦,火郁内燔,精血津涸,五脏阴虚燥热,乃致消渴.火热灼损视衣脉络,血溢络外、入于神膏,或血停成瘀,则神光失用.三焦为水谷之道路,三焦不利,水谷精微不布视衣则目昏;水湿不下,泛于视衣则视衣水肿,湿聚成痰则视衣翳障,蒙蔽瞳神.元气不足,升降出入乏力,清阳不上则视衣失荣,浊阴不下则邪阻视衣,视衣水肿或翳障,神光不发.元阳不足,痰湿内阻,则视衣翳障;元阴不足,精血不足,则视衣失荣.消渴阴虚燥热,肺气阴伤损,魄化生乏源,精血失于充养,视衣失濡,则目暗.消渴日久,肝肾亏虚,魂虚及子,魂、神俱虚,魂弱不张,神虚不扬,魂神失用,则不可精明万物.七情失调则乱气机、伤五脏,致视衣为病.形气神三者生理病理一脉相通,形致本病者涵及气神失调,气致本病者兼形神失用,神致本病者不离形气失常,脏腑、三焦、元宗二气、元神、魂魄及七情等一者失常,必牵及余者,遂生本病.临床辨治当同审形气神,注重三者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