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T影像的深度学习模型在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胸部CT影像,采用多种深度学习网络构建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二分类模型,并评估这些模型在两种疾病间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对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确诊为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胸部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数据被分为肺结核组(197例)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组(212例).将数据集的80%分配至训练集,20%分配至测试集.采用深度学习网络(ResNeXt、ResNet、Transformer、SENet、ShuffleNet、Swin-transformer 和 DenseNet 算法)构建二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的分类性能.在测试集中,将最优人工智能模型与3位不同年资的呼吸科(结核亚专业)医生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ResNeXt模型、ResNet 模型、Transformer 模型、SENet 模型、ShuffleNet 模型、Swin-transformer 模型、DenseNet 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分别为 0.894、0.839、0.864、0.816、0.841、0.831、0.829;在测试集中的 AUC 值分别为 0.826、0.816、0.817、0.811、0.784、0.771、0.735.在测试集中,最优模型ResNeXt的诊断性能(AUC值为0.826)高于中年资医生(AUC值为0.679)和低年资医生(AUC值为0.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35和2.242,P值均<0.05).结论:基于胸部CT影像的深度学习模型是一种快捷简便的无创诊断工具,在鉴别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方面展现出了理想的诊断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因在圆锥角膜发病机制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圆锥角膜(KC)是一种以局限性角膜圆锥样突起,伴有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青春期前后,表现为双侧发病,是一种潜在的致盲性眼病.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环境因素、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力学刺激等相关,但目前对圆锥角膜的发生及进展机制尚无确切定论.以角膜重塑相关基因为代表的多种基因已被发现对圆锥角膜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更多的研究仍在挖掘与圆锥角膜发病有关的基因靶点.文章就目前的研究进展综述与圆锥角膜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靶点及其影响,探索基因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及干预的应用价值,为今后圆锥角膜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继发性骨质疏松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已成为备受现代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许多消化系统疾病有较高的OP发生率,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肿瘤等.但目前对这些疾病引起骨质疏松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同时部分抗OP药物多表现胃肠道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当务之急.本文分别从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骨代谢变化与骨损害特点及诊治进展四方面对临床消化系统常见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进行综述,以期为继发性骨质疏松防治及推进多学科协作模式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脓毒症是一种因宿主对病原菌感染严重反应失调所致的以持续过度炎症和免疫抑制为特征的异质性较强的病理综合征[1]。宿主对脓毒症的反应涉及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补体系统、凝血级联系统、内皮反应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2],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导致脓毒症的不同表现、进展及预后,继而给脓毒症的治疗和处理造成困难。在脓毒症引发的器官功能障碍中,肺部是最早且最易受累的器官[3],常表现为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sepsi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S-ALI)。据报道,超过半数的脓毒症患者合并S-ALI,且病死率超过30%[4,5]。尽管对S-ALI的研究日益深入,但对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了解。S-ALI疾病进程中的潜在机制涉及复杂的信号通路,本研究拟就此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多发的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仍使用左旋多巴制剂.近几年来,中药治疗PD的潜在作用已被大量实验数据证明,故文章从天然多酚类、黄酮类、萜类等化合物防治PD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指因急性期该骨折未及时治疗或愈合不良,形成骨折间隙纤维骨质增生、软组织卡顿及前交叉韧带(ACL)功能障碍。表现为伸膝障碍、膝关节不稳定等症状。该类骨折处理困难,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复位及ACL张力恢复困难、膝关节内骨折块和韧带的广泛粘连以及增生阻碍了手术的复位与固定。基于以上问题,近年来涌现了大量治疗陈旧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式,但缺乏总结与对比。本文介绍了该病的常见表现及诊断标准并详细回顾了现有已开展的各类手术方式,包括有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ARIF)、关节镜下铆钉复位固定、关节镜下游离骨块去除、前交叉韧带重建等多种治疗方式。本文将对目前常见诊疗方式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流行状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了解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毒力基因分布,为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的风险识别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 使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对2021-2023年甘肃省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和零售加工店采集的样品分离的沙门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数据导入BioNumerics 7.6软件进行血清型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聚类分析和毒力基因筛查.结果 采集683份肉与肉制品样品,分离出的44株沙门菌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共鉴定出17种序列型(ST),其中ST11为优势型.44株沙门菌分成3个不同进化分支,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菌株分散在不同进化分支中.共筛查出157种毒力基因,其中98种毒力基因在44株沙门菌中均存在,其他59种毒力基因呈不同比例分布在44株沙门菌中.结论 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的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ST11)为主,血清型和ST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份和地区菌株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主要携带沙门菌毒力岛毒力基因和结构性毒力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差异化临床路径管理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临床路径病种进行类别划分,制定差异性临床路径管理对策,使得临床路径管理更精细,改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 以某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0日306个临床路径病种入径率、完成率、死亡率、治愈率、好转率、再入院率、变异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为资料,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CA)进行临床路径病种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制定管理对策.结果 306个临床路径病种最终划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慢性疾病-待改善病组"(152种)、"可治愈疾病-运行良好病组"(108种)和"可治愈疾病-管理不良病组"(46种).对待改善病组优化路径阶段项目,管理不良病组给予"临床路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联合管理模式,从而改善某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结论 潜在类别分析能够综合分析多个评价指标将临床路径科学分类,按照类别精准施策,提升临床路径的管理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毛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毛舌是一种发生在舌背的毛发状病损,可被食物、烟草或者显色的微生物染色,从而呈现多种颜色如白色、黄褐色和黑色.毛舌是一种良性损害,但可引起口腔异味、口干、美观等问题,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目前毛舌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文总结现有研究下毛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其可能涉及丝状乳头代谢异常、口腔微生物失衡、免疫异常状态和相关药物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介导骨骼肌-肝脏轴串扰的肌源性和肝源性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肌少症作用机制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肌少症是中老年人群高发的代谢性疾病,两者发病机制存在部分重叠.肝脏和骨骼肌能够合成和释放多种肝源性因子和肌源性因子,这些因子通过激活调控代谢的信号通路来维持能量稳态,介导骨骼肌-肝脏轴进行"对话".本文就NAFLD与肌少症发病中部分肌源性因子和肝源性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揭示骨骼肌-肝脏轴之间的调控网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