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小班结合导师制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小班结合导师制教学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学习的2019级护理本科生30人为对照组,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的护理本科生29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大班教学,观察组采用临床小班结合导师制教学。评价两组学生考试成绩,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教学满意度,采用相关量表评估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专业课程考试总成绩、教学满意度、教学效果总评分分别为(80.62±3.30)分、(96.34±0.69)%、(4.14±1.0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7±6.44)分、(94.52±0.68)%、(3.76±0.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9、10.02、3.15,均 P < 0.05)。 结论:小班结合导师制教学,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进师生感情,提高专业课程理论成绩,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班授课模式下高职护生参与《护理心理学》课堂授课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大班授课模式下高职护生参与《护理心理学》课堂授课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本学期高职护理专业开设该课程的两个合班,分别为试验组(男生5人、女生116人)和对照组(男生3人、女生115人),其中试验组采取学生参与课堂授课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授课模式。比较两组学生该课程期末卷面成绩的差异,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的授课效果。采用SPSS 23.0进行 t检验。 结果:试验组学生期末卷面成绩(83.38±4.98)高于对照组(76.48±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2, P<0.001)。有106名学生(占87.60%)对参与课堂授课持赞成和非常赞成的态度,有99名学生(占81.82%)认为参与授课能提高学习兴趣,有96名学生(占79.33%)认为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99名学生(占81.82%)认为能提高创新能力,有99名学生(占81.82%)认为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有96名学生(占79.34%)认为能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有94名学生(占77.69%)认为能促进自我认识。 结论:大班授课模式下高职护生参与课堂授课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多方面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微信雨课堂的大班案例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雨课堂的案例教学在大班制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17级357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176人)和对照组(181人)。试验组采用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案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案例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访谈、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9.0进行 t检验。 结果:试验组在记忆型、理解型和综合应用型题得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和增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访谈信息提示,预习材料的趣味性、讨论环节的把控及网络效果是影响试验组课堂效果的问题,对照组教学各环节存在学习自主性及积极性差的问题。 结论:基于雨课堂的案例教学法调动了大班制授课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了学习效果,培养了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探究式-小班化”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自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实行“探究式-小班化”医学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通过设立研究生助教岗位,推行以研究生助教参与辅助教学为基础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强化形成性评价;制定和完善课程考核与管理规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武汉市某大学医学基础化学模块化、分层次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大班化、"一锅端"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教学资源建设不足和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典型弊端.为此,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展"医学基础化学模块化、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将培养对象区分成临床医学八年制、护理五年制、临床医学留学生三大模块,针对不同模块的教学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探索三大模块的分层次教学,包括教学设计分层、探究式分层次教学、开放式异质组合的设计实验、前期科研及课外读书实践活动和分层评价;并创建满足模块化、分层次教学模式需求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站和微课移动学习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思维导图在本科来华留学生中医儿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本科来华留学生基于思维导图自主完善中医儿科学知识构建的教学方法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2014级泰国大班40名本科来华留学生为教学对象,为其开展5学时中医儿科学课程中"猩红热"内容的教学实践,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独自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形成思维导图指导下的专题学习模式.结果 教师以思维导图为主导辅助本科来华留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虽然通过个人理解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的表达方式及其水平会因学生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与传统理论授课方式相比,形象、有趣的导图形式的信息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有助于增强学生记忆和知识框架的构建.结论 思维导图指导下的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即可以验证学生"学"的效果,也同时验证了教师"教"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方法,提高了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中医的热情,巩固了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构架,同时拓展了来华留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统计课程中翻转课堂结合小组学习的教学分析及借鉴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统计课程中翻转课堂结合小组学习的教学分析,总结该类教学的实践经验,并就该类教学在国内高校的应用展开探讨.研究显示,该类教学通过在翻转课堂中引入小组学习活动,建立了持续性的同伴互助机制;并遵循知识内化由浅及深过程,依次设计个人阅读测试、小组阅读测试、微讲解以及应用活动环节,着重加强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建立公开透明的个人和课程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课程中的问题.该类教学为中国高校在大班化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参照模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课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微课在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借助网络和数字信息技术,构建依托于社交平台的医学影像学微课平台,并制作微课发布.以大班为单位,随机选取两个开设医学影像学课程的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大班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84人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86人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辅以微课施教.学科课程结束时,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并借助电子问卷进行授课情况调查,评价应用效果.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结果 微课顺利运用于教学实践.实验组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63份,实验组在7个正向效益项目的总得分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微课运用于课堂、课下,对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质量和授课效率有明显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的困难与改进措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班级教学制和集中授课方式作为近现代主流教学模式,具有资源利用率、人才培养效率高的特点,这与近现代社会的高效运转是相适应的.但这种教育模式在提高知识传授效率的同时,突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性,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缺乏高质量的教学互动,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因此我国高校的大班规模集中授课,从制度上限制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实践.从古代传统教学模式中借鉴“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经验并结合在线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在现行的教学制度下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大班制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雨课堂"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在妇产科护理学大班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个班为观察组(110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组(108人).观察组采用"雨课堂"结合CBL模式进行教学,从CBL课前准备、CBL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复习拓展+课后测验3个环节利用雨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在大班制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师生沟通与及时在线反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并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20.0(17.0,20.0)分,对照组为14.0(10.0,1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各项评价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促进了大班教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