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V-ONE"混合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学习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 探索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学习通平台开展"V-ONE"混合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取某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 4 个班 219 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9)实施传统实训教学,试验组(n=110)在传统实训教学基础上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学习通平台进行教学.实践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的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理论和技能评估考核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 90%以上的护生对该教学模式有较好的评价和认同;教师及教育管理者也认同该教学模式.结论 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学习通平台有助于提升护生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提高了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普遍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培训方案在护理学专业学生安全注射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安全注射培训方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安全注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于2018年选取某医学院校2015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1名学生,对照组39名学生。在安全注射培训中,试验组学生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安全注射培训,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教育。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安全注射的知识、信念与行为水平。2名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分。结果:培训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学生的安全注射自评总分和教师现场评价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试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1个月评价分数比较:自评总分[(208.34±17.43)分比(194.18±11.83)分, P<0.01];现场评价总分[(15.20±1.21)分比(12.03±1.66)分, 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3个月评价分数比较:自评总分[(204.61±13.52)分比(194.10±8.18)分, P<0.01];现场评价总分[(13.61±1.14)分比(12.46±1.10)分, P<0.01]。 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安全注射培训方案可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安全注射知识和态度水平,改善注射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探讨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在心内科护理水平、护理职业认同感和患者满意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该院心内科25名护理人员中实施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运用对患者调查问卷、医生打分和护士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自我职业认同度进行评价,与实施小组责任制模式前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度后,患者满意度的4项总体指标(病房环境、护理态度、护理工作水平、落实用药情况)、护理质量的5项总体指标(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各项技术操作技能、健康教育)和护理人员自我职业认同度的4项指标(自我价值认同感、薪酬满意度、职业成就感、工作环境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能级的小组责任制在心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该制度体现高效的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有效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分析"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建档进行CAPD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动机式访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知信行"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的容量管理状况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干预6个月,观察组液体摄入、食盐摄入量分别为(716.84±127.45)mL、(3.79±1.08)g,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03.01±143.78)mL、(4.34±1.3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74、2.498,均 P<0.05);两组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尿量逐渐减少,但干预6个月,观察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9, 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31, 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尿素氮、肌酐分别为(16.19±4.62)mmol/L、(502.01±226.6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9.50±4.77)mmol/L、(599.65±266.6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61、2.161,均 P<0.05)。 结论:"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对CAPD患者控制水盐摄入的效果十分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水肿程度及尿素氮、肌酐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对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皮肤鳞状细胞癌认知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探讨对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认知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皮肤科门诊行光动力治疗的日光性角化病患者46例,依据健康教育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只行光动力治疗和治疗注意事项告知,观察组23例,除光动力治疗和治疗注意事项告知外,给予预防皮肤鳞状细胞癌相关知识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知晓情况。结果:初诊时两组患者各知识点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9, P > 0.05),第1、2次复诊时,两组患者各知识点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51、3.06,均 P < 0.05),第1、第2次复诊时知晓率逐渐提高,且均显著高于初诊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5、4.06,均 P < 0.05)。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治疗、及时就诊、及时复查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51、5.00、6.10,均 P < 0.05)。 结论:对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要素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对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相关文献进行范围综述,旨在明确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要素的内容及适用场景。方法:以范围综述报告规范(PRISMA-ScR)为方法学指导,在医疗机构场景下聚焦临床护理专家能力、胜任力、角色和职责,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INAHL、ProQuest、Cochrane Library)及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提取临床护理专家岗位类别、研究类型、作者、国别、发表年份、核心能力要素等内容。检索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日。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406篇,最终纳入15篇文献。汇总出6项一级指标(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护理教育能力、道德/伦理/法律)、16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结论:国内可借鉴国外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的要素设置,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完善临床护理专家的能力要求,并进一步完善各岗位的护理管理制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2021年度中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公布我国医药院校年度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情况,以提高医药院校对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医学教育研究的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决定,从2013年起,共同参加此项活动。2021年,我国共有18种正式出版的医药教育类学术期刊,即《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基础医学教育》、《中医教育》、《药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中华护理教育》、《浙江医学教育》、《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医学教育管理》、《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中国医学伦理学》和《中国医学人文》;同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医学研究与教育》、《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开辟有医学教育类专栏或发表有医学教育类文章。2021年,在这些期刊上共发表了6 631篇医学教育论文。按照本科西医院校、中医药院校、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中等卫生学校、附属(教学)医院的类别,对上述21种期刊发表的6 631篇医学教育论文进行了统计,2021年度我国医药院校发表医学教育论文数量的情况如下所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自我调节联合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观察自我调节联合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情绪等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5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自我调节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脑水肿量、脑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术后DVT发生率和凝血指标。结果:护理前, 2组患者脑水肿量、脑血肿量、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联合组患者脑水肿量、脑血肿量、NIHSS评分分别为(16.42 ± 6.41) ml、(6.74 ± 0.81) ml、(11.30 ± 4.43)分,低于常规组的(20.44 ± 5.04) ml、(9.93 ± 1.30) ml、(15.31 ± 4.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79、16.00、4.80,均 P<0.05)。护理后,联合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7.21 ± 2.71)、(41.32 ± 3.26)分,低于常规组的(45.23 ± 4.65)、(46.56 ± 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45、7.08,均 P<0.05);联合组患者护理期间DVT发生率为1.69%(1/59),低于常规组的13.56%(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 P<0.05)。护理后,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我调节联合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与脑血肿、脑水肿情况,同时能预防患者下肢DVT发生,且对患者凝血指标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探索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经历的迷惘困境,为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及最大差异法,于2019年3—6月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23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4个主题:新环境挑战课程学习的预期假设;科研能力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调整在临床实践中的自我定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准备度不足。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毕业准备方面存在迷惘困境,护理教育者可以此为触发点,开展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06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临床转归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愈、复发、死亡等临床转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其临床转归情况,对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