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喀斯特三主要林区大型真菌区系组成及其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坐落于广西喀斯特林区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先导区,然而该区域内的大型真菌区系尚不清楚,相关研究滞后.本研究选择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广西喀斯特林区代表性区域进行调查和研究,弄清大型真菌区系组成及其特点.研究发现大型真菌 777 种,隶属于 2 门 6 纲 21 目 97 科 318 属.优势科为蘑菇科 Agaricaceae、牛肝菌科 Boletaceae、锈革菌科 Hymenochaetaceae、层腹菌科Hymenogastraceae、炭团菌科Hypoxyl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类脐菇科Omphalotaceae、膨瑚菌科Physalacri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占总科数的 11.34%,科内种数占总种数的 42.21%;优势属为毛杯菌属 Cookeina、炭团菌属Hypoxylon、线虫草属 Ophiocordyceps、歪盘菌属 Phillipsia、肉杯菌属 Sarcoscypha、炭角菌属Xylaria、蘑菇属Agaricus、鹅膏属Amanita、木耳属Auricularia和小皮伞属Marasmius等,占总属数的 13.52%、总种数的 43.76%.表征科为小皮伞科、小菇科、鬼笔科 Phallaceae、柄杯菌科Podoscyphaceae、肉杯菌科Sarcoscyphaceae、银耳科Tremellaceae、炭角菌科Xylariaceae、拟层孔菌科 Fomitopsidaceae、钉菇科 Gomphaceae、齿菌科 Hydnaceae 和离褶伞科 Lyophyllaceae;表征属为毛杯菌属、歪盘菌属、肉杯菌属、炭角菌属、毛筐菌属 Chaetocalathus、青褶伞属 Chlorophyllum、鳞盖伞属Cyptotrama、棘刚毛菌属Echinochaete、胶孔菌属Favolaschia、棱孔菌属Favolus、灵芝属Ganoderma、老伞属 Gerronema、蜂窝孔菌属 Hexagonia、锈革菌属 Hymenochaete、丝盖伞属Inocybe、乳菇属Lactarius、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香菇属Lentinus、白鬼伞属Leucocoprinus、小皮伞属、小蘑菇属 Micropsalliota、新大孔菌属 Neofavolus、小奥德蘑属 Oudermansiella、柄杯菌属Podoscypha、须瑚菌属 Pterula、黏柄小菇属 Roridomyces、辛格杯伞属 Singerocybe、蚁巢伞属Termitomyces、四角孢属 Tetrapyrgos 和热带孔菌属 Tropicoporus.本研究为广西喀斯特林区的菌物多样性以及菌物-植物互作研究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江西省铅山县一起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江西省铅山县一起蘑菇中毒事件并对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进行鉴定.方法 收集事件病例资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蘑菇样品进行外观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均食用了自行采摘的蘑菇,潜伏期约为4h,出现呕吐、胃肠道不适等中毒症状,给予补液、激素、保肝等护胃解毒支持疗法进行治疗,3d后全部痊愈出院.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疑似大青褶伞.结论 此次事件因误食可疑大青褶伞野生蘑菇而引起急性中毒,结合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可以较好地鉴定毒蘑菇种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青褶伞时空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年来在中国,蘑菇中毒已成为食物中毒事件中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是最常见的毒蘑菇种类.为切实预防该种中毒,揭示其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分析青褶伞在中国的时空分布信息,发现该种在1978-2020年中的20个年份中共出现于我国包含台湾省在内的17个省份,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偶有分布,华北和西北没有记载.青褶伞在我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体时间为3-12月份,集中出现在6-10月份.该种最早于仲春出现在华南地区(广东),随即向热带、亚热带的华南其他地区、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扩散并持续至中秋,从晚秋至初冬,该种分布范围不断南移萎缩至西南热带地区(云南勐腊县);在温带至寒温带,该种仅在夏末秋初出现在东北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20年四川省毒蕈中毒事件及毒蕈种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2020年四川省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中毒事件的毒蕈种类分布,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毒蕈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采集的毒蕈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020年全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44起,发病人数482人,死亡3人,年发病率0.6/10万,病死率0.62%.7月的事件数最多占41.67%(60/144),绵阳市的事件数最多,占31.94%(46/144),绵阳市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每十万人口 2.9人,家庭是主要的疾病暴发场所和原因食品来源场所,分别占93.75%(135/144)和83.33%(120/144),引发事件原因的环节项次数最多的是自采,占72.03%(103/143),引发事件原因的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占96.53%(139/144).有17.4%(25/144)的事件开展了毒蕈鉴定,鉴定出来有毒的型别以胃肠炎型为主占34.88%(15/43),其次是神经精神型占11.63%(5/43),胃肠型中以大青褶伞为主占6.98%(3/43),神经精神型以热带紫褐裸伞为主占4.65%(2/43).结论 在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要继续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加大投入和培训,提高医院和疾控中心及时收集样品的意识,提高省和部分市州疾控中心鉴定毒蕈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6-2020年郴州市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对2016-2020年郴州市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为制定毒蕈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和整理2016-2020年郴州市通过"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系统"上报的毒蕈中毒事件资料,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区、人群特征以及毒蕈来源、种类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郴州市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131起,发病461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1.3%;事件起数最多的是2020年,中毒发生时间集中在5~10月;事件报告起数和发病人数居前3位的依次是嘉禾县、北湖区和宜章县,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家庭是毒蕈中毒高发场所,毒蕈主要来源于市民自行采摘,也有部分从市场购买;已知毒蕈种类的中毒事件中的事件起数和发病例数前3位的依次为 日本红菇、大青褶伞、近江粉褶菌,死亡病例由灰花纹鹅膏和亚稀褶红菇中毒引起.结论 应针对特定时间、地点和人群进行毒蕈中毒宣传教育,同时应加强对野生蕈市场销售的监管,开展毒蕈中毒的相关研究,以科学预防毒蕈中毒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起毒蘑菇(大青褶伞)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调查梅州市某公司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查找致病因子.方法 开展病例搜索、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调查进食的剂量-反应关系,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此事件共发病15例,罹患率15.0%(15/100),发病平均潜伏期140 min(50 min~230 min),呈点源暴发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100.0%)、腹泻(53.0%)和腹痛(6.7%)等;15例有共同进食野生蘑菇史,未进食蘑菇者不发病;进食蘑菇量多或空腹进食者症状较重,进食蘑菇量少者症状较轻;剩余蘑菇经形态学鉴定为大青褶伞(铅青褶伞、铅绿褶菇);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一起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致病食物为大青褶伞.结论 预防野生蕈类食物中毒最关键的措施,是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群众充分认识毒蘑菇中毒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并建议在其产地的山区林区等入口处设置警示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