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凌草甲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调节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P)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仅分离但不切除卵巢,其余大鼠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OP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OP组、不同剂量Ori(5mg/kg Ori、10mg/kg Ori、20mg/kg Ori)组、20mg/kg Ori+Hippo/YAP 激活剂-Verteporfin(10mg/kg)组.干预后,收集腹主动脉血液,ELISA检测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离股骨组织,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矿含量、骨密度;HE检测股骨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检测成骨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YAP、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TAZ)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结构变化不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OP组股骨组织形态发生明 显改变,BGP、ALP水平、股骨组织矿含量、骨 密度、YAP、TAZ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OP组相比,5mg/kg Ori组、10mg/kg Ori组、20mg/kg Ori组股骨组织形态得到改善,BGP、ALP水平、股骨组织矿含量、骨密度、YAP、TAZ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不同剂量Ori间具有统计差异(P<0.05);与20mg/kg Ori组相比,20mg/kg Ori+V erteporfin组股骨组织形态变化加重,BGP、ALP水平、股骨组织矿含量、骨密度、YAP、TAZ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Ori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减少OP大鼠成骨细胞凋亡,减轻OP大鼠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合水凝胶三维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矿化及异位成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水凝胶膜板,研究其体外矿化性能及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从2周龄SD大鼠(SD大鼠均购自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骨髓中提取B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设置实验组T1、T2、T3水凝胶分别混合P3代BMSCs,终细胞浓度分别为1×10 8/L、1×10 9/L、1×10 10/L,对照组C不混合细胞。在1、3、7 d用钙黄绿素-AM/碘化丙锭染色检测细胞的存活率,7、14、21 d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的矿化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内实验将4组水凝胶分别植入18只8周龄SD大鼠臀后侧肌袋内,术后1、2、4周取材,组织学观察成骨效果。两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流式鉴定细胞是BMSCs,并且在水凝胶中7 d存活率可达(92.43±0.73)%。体外培养14 d后实验组矿化结节的数量逐渐增多且T3[(211.33±17.16)个]高于T2[(56.67±7.64)个]和T1[(28.33±3.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9.234, P<0.05),而对照组并无矿化结节的生成;7 d各组较高表达成骨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而14 d高表达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基因。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2周开始形成软骨细胞囊泡、成骨细胞等,而对照组无成骨分化倾向。 结论: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BMSCs三维培养的载体材料,复合水凝胶混合的BMSCs具有良好的矿化能力,在体内具有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151-5p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参与骨折愈合的早期调控过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1-5p在骨折愈合方面的作用。方法:建立标准的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模型(郑州大学动物中心),基因芯片分析血浆miRNA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模拟miRNA与靶基因配对,并寻找相关的靶通路。细胞实验验证miR-151-5p对成骨细胞(大鼠颅骨提取)的影响。最后,再次建立骨折愈合模型,给予miR-151-5p模仿物和抑制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主要蛋白的表达。正态分布数据应用student- t检验,miRNA数据应用Benjamini & Hochberg方法进行比对。 结果:在大鼠骨折模型血浆结果显示miR-151-5p在骨折愈合7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比7 d为58.16±8.17比201.40±7.23, F=25.09, P<0.01),GSE93083数据集中骨折患者miRNA-151-5p表达量较健康组明显升高(骨折患者比健康人为12.25±0.17比12.00±0.19, t=2.446, P<0.0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51-5p的靶基因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M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以及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文献分析富集结果提示,miR-151-5p的靶基因主要参与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细胞实验提示miR-151-5p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增值活性,并抑制成骨细胞TGF-β通路表达。骨折愈合模型中,miR-151-5p模仿物PLCG1(miR-151-5p模仿物比抑制物组为3.99±2.06比10.36±2.87, q=4.596, P<0.05)和MAPK8(miR-151-5p模仿物比抑制物组为4.93±1.543比17.49±5.328, q=4.533, P<0.01)较抑制物组显著增高。 结论:miR-151-5p是通过TGF-β参与骨折愈合的早期调控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防治大鼠激素性骨质疏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防治大鼠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方面的疗效及其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流式细胞技术对HUC-MSCs进行表征和鉴定。成骨细胞MC3T3-E1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DEX)组、DEX+不同比例HUC-MSCs组。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基,DEX组加入10 μmol/L DEX处理,DEX+不同比例HUC-MSCs组加入10 μmol/L DEX处理细胞,然后将HUC-MSCs按照1∶1、10∶1、100∶1的比例在共培养小室中与MC3T3-E1非接触式共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 n=8):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HUC-MSCs组)。模型组使用DEX构建GIOP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组在构建GIOP模型的同时通过尾静脉注射约10 6个HUC-MSCs进行治疗。8周后取股骨组织样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空骨陷窝率,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评价细胞凋亡。进行Micro CT扫描,测量骨密度(BMD)、单位组织体积的骨量(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骨小梁数量(Tb.N)等骨质疏松相关指标。提取组织蛋白后,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通路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流式细胞鉴定结果显示,HUC-MSCs高表达CD44(99.9%)、CD73(98.0%)、CD90(100.0%)、CD105(99.6%)、CD166(99.9%),低表达CD14(0.43%)、CD19(1.11%)、CD34(0.89%)、CD45(1.06%)、HLA-DR(0.38%),符合HUC-MSCs表面特异性抗原表达规律。CCK-8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与HUC-MSCs共培养后可部分恢复MC3T3-E1活力。HE染色对照组、模型组、HUC-MSCs组空骨陷窝率分别为(2.546±1.049)%、(28.720±1.546)%、(13.600±1.012)%。TUNEL染色结果对照组、模型组、HUC-MSCs组TUNEL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334±0.789)%、(24.140±4.646)%、(11.610±2.974)%。Micro CT显示模型组BMD、BV/TV、Tb.Th、Tb.N均降低,Tb.Sp增加,HUC-MSCs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逆转上述改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β-连环蛋白(β-catenin)、Runt相关基因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硬化素(SOST)蛋白表达增加,HUC-MSCs治疗组β-catenin、Runx2、BMP-2表达较模型组增加,SOST表达相应减少。结论:HUC-MSCs能够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地塞米松所致的骨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皮质激素对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浓度糖皮质激素(GC)对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和成骨细胞(OBs)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从Sprague-Dawley大鼠股骨中分离和培养BMECs和OBs,通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MECs,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鉴定OBs。分别用0.0、0.1、0.2、0.3和0.4 mg/ml的GC处理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BMECs和OBs的活性,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染色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检测BMECs和OBs的凋亡,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随着GC浓度逐渐升高,BMECs和OBs的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当GC=0.2 mg/ml时,BMECs活性为(74.511±3.109)%,OBs活性为(92.750±6.344)%,OBs活性高于BMECs( t=5.106, P<0.01)。0.2 mg/ml GC处理的BMECs凋亡率为(17.766±1.393)%,与0 m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150, P<0.01),而0.2 mg/ml GC处理的OBs凋亡率为(4.932±0.616)%,与0 mg/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24, P>0.05)。当GC浓度=0.2 mg/ml时,BMECs的TUNEL阳性细胞比率为(18.765±1.393)%,OBs的TUNEL阳性细胞比率为(5.295±1.371)%,BMECs的TUNEL阳性细胞数高于OBs( t=13.784, P<0.01)。 结论:与OBs比较,GC可更明显地降低BMECs的活性和增加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152-3p通过DNMT1介导的SFRP2基因甲基化修饰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2,SFRP2)基因DNA甲基化对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miR-152-3p对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绝经后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200例自然绝经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定量检测OP患者和对照组的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联反应检测SFRP2基因mRNA和miRNA-148a的相对表达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FRP2和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miRNA-152-3p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mimic NC和inhibitor NC)处理SD大鼠成骨细胞,检测DNMT1表达水平和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OP组的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为(3.87±0.76)%,显著低于对照组(6.36±1.44)%( t=4.632, P<0.001);OP组的SFRP2基因mRNA表达量为3.35±0.79,显著高于对照组(2.28±0.52)( t=4.858, P<0.001);OP组的SFRP2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为(4.15±0.6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83±0.51)pg/ml( t=4.858, P<0.001);OP组的miRNA-152-3p相对表达量为(3.14±0.76),显著高于对照组(1.63±0.51)( t=5.318, P<0.001);SD大鼠成骨细胞转染miR-152-3p后,mimic组的DNMT1表达水平和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inhibitor组的DNMT1表达水平和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 P<0.001)。 结论:miR-152-3p可通过DNMT1调控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参与OP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连接蛋白-43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和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和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调控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采用MicroCT和HE染色观察骨小梁破坏程度和空骨陷窝发生率;采用RT-PCT和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中Cx43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及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离大鼠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作用下,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检测Dex对成骨细胞中Cx43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Cs对PI3K/Ak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并采用Akt激活剂(SC79)和PI3K抑制剂(LY294002)研究Dex对成骨细胞中Cx43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免疫共沉淀和siRNA技术研究β-catenin与Cx43之间的调控关系。结果:成功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C-ONFH)模型,证明Cx43在GC-ONFH模型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Cx43表达水平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及成骨相关蛋白Runx2、ALP和Collagen I type(COL)表达呈正相关;此外,分离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在Dex作用下,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成骨细胞中Cx43的表达与p-PI3K、p-Akt和β-catenin表达逐渐下降,且在SC79预处理下,能够显著逆转GCs对Cx43表达的抑制作用,而LY294002能够显著增强GCs对Cx43的抑制作用;且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β-catenin表达与Cx43表达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进一步研究表明β-catenin-siRNA能够明显下调Cx43的表达。结论:在激素作用下,Cx43在骨组织和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其可能的机制是GCs通过抑制PI3K/Ak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Cx43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x43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于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骨质疏松组,每周2次大鼠后腿肌注甲基泼尼松龙20 mg/kg,连续用药6周;EPO组,每日腹腔内加用500 U/kg的rHuEPO;生理盐水组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12周后取大鼠股骨颈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大体标本的变化证实其抗骨质疏松作用和观察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化CD31染色检测其微血管变化,Western Bolt验证伴随的VEGF的变化和PCNA检测其细胞增殖的改变,利用ELISA检测血清中骨代谢标记物OPN、PINP、CTX-1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学:骨质疏松组可见骨小梁明显稀疏、变窄、断裂、形态不规则,并伴有较多破骨细胞出现,部分可见骨细胞胞核皱缩、溶解、消失;EPO组较骨质疏松组病变有明显改善,部分结构已经接近对照组,骨小梁分割程度较高且可见较多成骨细胞。免疫组化高倍镜视野结果:EPO组CD31阳性细胞16.60±4.88,骨质疏松组12.96±4.54,生理盐水组25.84±7.97,EPO组较骨质疏松组CD31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Western Bolt:生理盐水组VEGF/β-actin灰度比值0.570±0.022,骨质疏松组0.446±0.083,EPO组0.584±0.009;生理盐水组PCNA/β-actin比值0.541±0.158,骨质疏松组0.187±0.099,EPO组0.733±0.257;EPO组VEGF和PCNA表达均高于骨质疏松组,而EPO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LISA血清学检测,生理盐水组血清OPN水平为(78.34±17.28) pg/ml,骨质疏松组(368.48±97.23) pg/ml,EPO组(217.62±39.1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P1NP为(1 507.00±58.49) ng/ml,骨质疏松组(1 196.00±91.32) ng/ml,EPO组(1 621.00±65.57)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生理盐水组CTX-1水平为(27.10±4.78) ng/ml,骨质疏松组(39.46±9.23) ng/ml,EPO组(31.17±4.1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同时性注射EPO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激素性骨质疏松,促血管作用和促进成骨以及抑制破骨是其可能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生物打印对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复合细胞水凝胶支架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备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复合水凝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仿生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探讨3D生物打印对含BMSCs水凝胶支架的成骨分化作用。方法:常规提取2周龄SD大鼠B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将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混合,加入BMSCs后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备含细胞的复合水凝胶支架,应用注模法制备含细胞的非打印支架。体外实验中根据是否打印分为含细胞打印组和含细胞非打印组,每组制备12个样品,并设置单纯细胞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水凝胶内部结构,冻干法测定支架膨胀率和含水量。在培养3 d后用鬼笔环肽染色观察支架内细胞活性,分别于培养1,3,7 d后进行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CCK-8)实验测定吸光度值确定细胞增殖情况和培养7,14 d后使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钙素(OCN)、Ⅰ型胶原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体内实验根据是否打印及是否含有细胞分四组:含细胞打印植入组、含细胞非打印植入组、不含细胞打印植入组、不含细胞非打印植入组,每组支架制备9个样品。将四组支架分别植入36只8周龄SD大鼠臀后侧肌袋,左右随机,术后2,4,8周取材分别拍摄X线片,并对8周取材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成骨分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为BMSCs。水凝胶内部孔隙明显,细胞在孔隙内可自由伸展。含细胞打印组的支架膨胀率为(1 039.37±30.66)%,支架含水量为(91.21±0.26)%,与含细胞非打印组的支架膨胀率[(1 032.38±35.05)%]和支架含水量[(91.16±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体外培养3 d水凝胶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体外培养1 d,各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培养3 d时,含细胞打印组和含细胞非打印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高于单纯细胞对照组( P<0.05);培养7 d后,含细胞打印组吸光度值(2.72±0.17)高于含细胞非打印组(2.35±0.11)( P<0.05),且均高于单纯细胞对照组(1.95±0.12)( P<0.05)。体外培养7 d,含细胞打印组和含细胞非打印组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高于单纯细胞对照组( P<0.05);体外培养14 d后,含细胞打印组的基因表达量[Osterix(1.650±0.095)、OCN(2.725±0.091)、Ⅰ型胶原(2.024±0.091)]均高于含细胞非打印组[Osterix(1.369±0.114)、OCN(2.174±0.198)、Ⅰ型胶原(1.617±0.082)]和单纯细胞对照组[Osterix(1.031±0.094)、OCN(1.116±0.092)、Ⅰ型胶原(0.736±0.140)]( P<0.05)。体内植入2周,各组X线片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体内植入4周和8周,含细胞打印植入组和含细胞非打印植入组X线片灰度值高于不含细胞打印植入组和不含细胞非打印植入组( P<0.01);体内植入8周,HE染色显示载细胞支架不同程度降解并且与细胞相互浸入,Masson染色可见不同程度的胶原生成。 结论:复合水凝胶支架可为BMSCs生长提供良好的三维环境,3D生物打印可促进BMSCs在水凝胶支架内增殖和成骨分化;负载BMSCs的生物支架在体内可缓慢降解,具有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对大鼠牙萌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建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parathyroidism,IHP)动物模型,探究生长发育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对牙萌出及牙釉质发育的影响,以及IHP影响牙萌出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出生后第7天(postnatal 7,P7;P14、P25、P38含义以此类推)的SD大鼠共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HP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对IHP组大鼠行双侧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对假手术组大鼠应用同样技术但不行PTX,术后检测大鼠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浓度,建立IHP模型。P14、P25及P38时分别处死大鼠并收集下颌骨样本,每组每个时点6只,通过显微CT分析下颌第三磨牙根方牙槽骨的骨微结构参数、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高度及牙釉质体积。制备组织学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第三磨牙周围牙槽骨中成骨标志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的分布及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量。分离下颌第三磨牙,显微硬度仪检测牙釉质硬度,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显微结构。另收集P14大鼠下颌骨,每组6只,体外分离培养牙囊细胞进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诱导牙囊细胞成骨向分化后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程度。提取下颌骨组织及牙囊细胞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成骨、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有关的基因及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1,PTH1R)基因的表达。结果:通过双侧PTX成功建立大鼠IHP模型,术后IHP组大鼠血清钙及PTH浓度显著降低、血清磷浓度显著升高( P<0.01)。IHP组下颌第三磨牙牙釉质体积[(4.58±0.24)mm 3]较假手术组[(5.22±0.46)mm 3]显著减小( P<0.05),牙釉质表面釉柱结构排列紊乱,显微硬度[(167.76±21.86)MPa]较假手术组[(223.92±10.94)MPa]显著降低( P<0.01)。IHP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高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0.05),根方牙槽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小( P<0.05),根方牙槽骨中RUNX2、OSX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 P<0.05),冠方牙槽骨破骨细胞数量[(3.86±1.07)个]显著低于假手术组[(6.43±1.27)个]( P<0.01)。IHP组牙囊细胞增殖活性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 P<0.01)。诱导成骨分化后,IHP组牙囊细胞矿化能力较假手术组减弱。与假手术组相比,IHP组下颌骨组织中RUNX2、OSX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核因子κB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比值亦显著降低( P<0.01),PTH1R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 P<0.05)。同时,IHP组牙囊细胞中RUNX2、OSX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核因子κB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比值及PTH1R的基因表达也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 P<0.01)。 结论:IHP可能通过抑制PTH/PTH1R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牙囊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向分化、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从而使牙萌出过程中牙胚周围牙槽骨的骨改建受阻,最终导致牙齿迟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