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总结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并提高对CEOT组织学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22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病理科诊断为CEOT的11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患者年龄(43.0±11.9)岁(19~58岁),病程2周至5年。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随访(1~8年),其中8例有随访资料,3例失访,同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11例CEOT患者分别为经典型(6例)、透明细胞型(2例)、含朗格汉斯细胞型(2例)和无钙化型(1例)。6例经典型CEOT中,下颌骨与上颌骨的发生比例为2∶1,中央型与外周型的发生比例为5∶1,2例与未萌牙有关,3例有局部侵袭性,组织病理学上由嗜酸性上皮细胞、淀粉样物质和同心圆钙化构成,Ki-67增殖指数小于5%,4例有随访资料,1例1年后复发,3例随访3~8年尚未复发。2例透明细胞型CEOT均发生在下颌骨外周部位,镜下表现为片状气球样变透明细胞和经典CEOT区域,上皮细胞和透明细胞区域CK5/6、p63均阳性表达,透明细胞过碘酸希夫染色散在阳性,表明胞质内含糖原,Ki-67增殖指数最高为5%,1例有随访资料,术后1年未复发。2例含朗格汉斯细胞型CEOT均发生于上颌骨前部,为囊实性病变,镜下可见朗格汉斯细胞散在分布于上皮内,且存在无钙化淀粉样小球,Ki-67增殖指数小于5%,2例术后分别随访1、2年,均未复发。1例无钙化型CEOT为骨内病变,具有明显侵袭性,可见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淀粉样物质中未见钙化,Ki-67增殖指数在11例中最高,约8%,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迹象。结论:经典型CEOT的组织学形态较独特,对其衍生出的几种组织学变异也应提高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下颌磨牙后间隙与第三磨牙关系的三维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测量成人下颌磨牙后区大小并分析其与第三磨牙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CBCT对86例成年骨性Ⅰ类均角患者根据第三磨牙状态进行分组,从三维方向对右侧下颌磨牙后间隙进行测量。在水平面上沿POL线(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颊尖连线)测量下颌 平面(以及从下颌 平面向根方2 mm的平面)处第二磨牙牙冠到升支前缘的最短距离。牙根层面的测量以釉牙骨质界为参考,在其根方2、4、6、8、10 mm的水平面上沿POL线测量第二磨牙牙根与下颌骨舌侧内层骨皮质的最短距离。 结果:无第三磨牙组、正常萌出组、水平阻生组、近中阻生组、垂直阻生组牙冠部的远移可用间隙均大于根部;在所有的测量平面上,正常萌出组和垂直阻生组的可利用间隙都不小于无第三磨牙组、水平阻生组、近中阻生组。结论:成年骨性Ⅰ类均角患者的下颌磨牙远移,应更多地考虑下颌磨牙后舌侧骨皮质的影响,而参考CBCT比二维影像资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另外,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阻生状态也会对下颌磨牙远移产生不同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上颌第一恒磨牙萌出过程中的位置异常,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会造成相邻的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牙齿早失、第一恒磨牙近中移动及严重的错 畸形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些问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召集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16所院校及口腔医院的儿童口腔医学专家对此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研究成果及诊疗经验,制订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减数下颌第一前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减数下颌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倾斜角度变化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最终纳入正畸患者40例,共含68颗下颌第三磨牙,利用三维测量软件测量分析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及角度。配对 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变化,多元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其近中倾斜角度变化的因素。 结果:正畸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近中移动(1.59±3.35) mm ( P=0.012),向近中倾斜10.24°±18.82°( P<0.001)。患者治疗前ANB角,下颌平面角,萌出高度(8Cp-X),初始角度(∠78)以及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间隙的变化(ΔD7-Xi)对第三磨牙近中倾斜角度变化(Δ∠78)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F=2.153, P=0.071)。 结论:正畸减数下颌第一前磨牙后,下颌第三磨牙有近中移动和近中倾斜角度加大的趋势,临床医师在治疗设计时应综合考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ROD)是一种罕见的局部牙齿发育异常,临床典型症状为牙齿萌出异常,牙釉质和牙本质发育障碍,影像学表现为“鬼影牙”。ROD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上应根据病例情况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进行口腔多学科综合协作的序列治疗。本文详述了ROD的定义、病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牙齿微观结构和治疗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160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根管填充术治疗,根据采用的不同术后修复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给予金属预成冠修复术,对照组(80例)给予树脂填充修复。比较两组牙龈健康情况(牙龈指数)及修复效果,包括有无继发龋、牙龈情况(有无充血)、有无食物嵌塞;随访1年,比较两组牙体情况(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以及修复安全性(修复体情况、磨耗情况)。结果:修复前,两组牙龈指数[(0.76±0.41)比(0.73±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修复后,观察组的牙龈指数为(0.86±0.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0.62)( t=5.288, P<0.001);观察组无继发龋、食物嵌塞等,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继发龋8例、食物嵌塞4例、牙龈出血9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6.826, P<0.05)。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黏合合格者79例(98.75%),咬合合格者78例(97.50%);对照组黏合合格者70例(87.50%),咬合合格者69例(86.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907、6.781,均 P<0.05);观察组边缘密合性成功率、邻接关系成功率以及修复体情况、磨耗情况等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8.75% 比86.25%、100.00%比87.50%、100.00%比85.00%、98.75%比8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9.009、10.666、12.973、11.272,均 P<0.05)。 结论:采用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黏合合格及咬合合格成功率高,不良缺陷少,可减少食物嵌塞以及牙龈出血的发生,降低继发龋病风险,能较好的保护剩余牙体组织,维护正常咀嚼功能,有利于恒牙的萌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传动矫治技术治疗骨性Ⅲ类错 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 男,初诊年龄10岁11个月,主诉:"地包天"复发。患者6岁时行"地包天"牙齿矫正,矫正后牙齿及面型好。8岁后恒牙萌出,前牙反 再次出现,未治疗。现因"地包天"面型,来我科就诊。有伸下颌及吐舌不良习惯,有家族史,父亲有"地包天"面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HORT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诊治的1例PIK3R1基因突变致SHO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女性,16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年半”入院。患者出生时低体重,萌牙延迟,自幼身高偏矮,至今无月经来潮。查体可见身材矮小,体型消瘦,全身皮肤偏黑、粗糙、四肢多毛;额头膨隆,眼距增宽,眼窝深陷,嘴角下垂,下颌尖且短,双耳大且耳位低;全身皮下脂肪少,颈部呈黑棘皮样改变,双足短指畸形。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高雄激素血症,大剂量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提示携带PIK3R1基因杂合突变(c.1945C>T,p.Arg649Trp),诊断为SHORT综合征,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达标。SHORT综合征是PIK3R1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阻生第三磨牙与邻牙牙周稳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由于萌出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第三磨牙(M3s)常发生阻生并诱发多种口腔疾病,可对其相邻的第二磨牙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长期以来,大量研究聚焦于阻生M3s对邻牙健康的危害,而对已经萌出的非阻生M3s(N-M3s)关注较少。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表明,N-M3s也是邻牙发生多种疾患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这种危害并未得到口腔医师和患者的重视。本文结合课题组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并阐释N-M3s对邻牙牙周稳态和牙周健康的影响,为N-M3s的临床决策及其邻牙健康维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第二乳磨牙低位咬合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低位咬合是指牙齿在主动萌出后保持静止,而相邻牙齿持续萌出,随着骨骼的生长,牙齿 面低于 平面的现象。低位咬合最常见于儿童,以下颌第二乳磨牙多发。牙齿发生低位咬合的年龄越早,其导致的咬合问题越严重。本文从第二乳磨牙低位咬合的病因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第二乳磨牙低位咬合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