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感染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125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炎克雷伯菌是否存在生物膜,将所有患者分为生物膜阳性组( n=81)和生物膜阴性组( n=44)。生物膜阳性组根据3个月预后分为死亡组( n=17)与存活组( n=64)。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及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125例患者共分离125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生物膜阳性81株(64.80%)。耐药性分析发现,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生物膜阴性菌( χ2=5.94、4.03、5.05和4.15,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前3个月内行气管插管( OR=3.460,95% CI 2.890~14.445, P<0.05)和应用免疫抑制剂( OR=6.945,95% CI 1.160~21.567, P<0.05)为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前3个月内使用替加环素( OR=4.886,95% CI 1.123~21.263, P<0.05)为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有创操作,降低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血清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血清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方法:9株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株来自江苏、河北、山东、云南、湖南、福建和天津等省份的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通过深度测序分析其血凝素特性。于2019年10月在云南省安宁市接种2019-2020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2~5岁)、成人(24~57岁)和老年人(60~84岁)中各招募30名志愿者,采集其接种疫苗前和接种1个月后血清。通过血凝抑制试验评估免疫前后血清对2015年以来分离的4株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结果:9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同源性较一致,但与甲型流感病毒[A(H1N1)pdm09](以下简称“疫苗株”)的血凝素重链和轻链氨基酸基因的差异分别为90~101个和24~30个氨基酸。疫苗株抗血清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为2 560,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以及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抗血清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均为640。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成人和老年组人群针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40者占比分别为90.0%、70.0%和73.3%;而对4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仅为46.7%、36.7%和33.3%~43.3%。结论: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产生有效的交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CIM和eCIM联合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 mCIM)联合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DTA-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 eCIM)检测感染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碳青霉烯酶的方法对诊控CRE感染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78株非重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至种并检测其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用分子生物学PCR试验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 blaKPC、 blaNDM、 blaIMP和 blaVIM,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型作为金标准,同时采用mCIM联合eCIM试验对所收集的细菌进行碳青霉烯酶检测。以PCR结果为标准,计算mCIM和eCI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进行mCIM和eCIM联合检测结果与PCR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结果:78株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应用PCR法检测出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74株,阴性4株,其中 blaKPC-2阳性60株, blaNDM-1阳性2株, blaNDM-5阳性7株, blaNDM-9阳性3株, blaIMP-4阳性1株, blaKPC-2和 blaNDM-1同时阳性1株。mCIM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 Kappa值为1.000;mCIM和eCIM联合检测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Kappa值为1.000;联合检测金属碳青霉烯酶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100%, Kappa值为0.955。 结论:采用mCIM、eCIM联合试验对CRE中的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实用性强,结果易于判读,依据CRE细菌中基因型的不同,将为临床CRE诊断与抗菌药物精准治疗和感染控制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天津地区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基因型特征分析及其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的基因分型、亚型的流行状况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以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行纤支气管镜术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Mp培养成功后的阳性标本,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所有病例均搜集详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 结果: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分离培养方法确认后共得到 Mp阳性菌株175例,RFLP分型结果显示,Ⅰ型138例(78.9%),Ⅱ型37例(21.1%);MLVA分型结果显示,M3-5-6-2型37例,有B、G、M、S、V、Y这6个亚型;检出M4-5-7-2 138例,有E、J、P、U、X、Z和a这7个亚型。M3-5-6-2型中有P1-Ⅰ型1例(2.7%),P1-Ⅱ型36例(97.3%);M4-5-7-2型中有P1-Ⅰ型137例(99.2%),P1-Ⅱ型1例(0.7%)。不同基因型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3-5-6-2基因型中的B、G、M、S、V、Y型与M4-5-7-2基因型中的E、J、P、U、X、Z、a型共13个基因型在四季分布中有统计学差异。所有 Mp感染患儿均有发热和咳嗽的症状。P1-Ⅰ/M4-5-7-2型肺炎患儿在住院时长、发热时长、高热(>39℃)、咳嗽时长、皮肤改变、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损伤发生率等方面均高于P1-Ⅱ/M3-5-6-2型肺炎患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Ⅱ型及M3-5-6-2型白细胞计数高于Ⅰ型及M4-5-7-2型;P1-Ⅰ型及M4-5-7-2型乳酸脱氢酶高于Ⅱ型及M3-5-6-2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患儿在炎性实变、肺不张、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天津地区肺炎患儿感染 Mp以P1-Ⅰ型/M4-5-7-2型为主,P1-Ⅱ型有上升趋势;P1-Ⅰ型及M4-5-7-2型与临床发热、重症表现等存在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肝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CRE直肠定植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28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术后出现CRE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CRE药敏分析、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所有患儿在肝移植术后均留取直肠拭子标本调查是否存在CRE定植从而分为CRE定植组和无CRE定植组,分析CRE定植与CRE感染的关系以及CRE定植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应用χ 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286例行肝移植术患儿中男132例、女154例,年龄(8±4)月龄,术后CRE感染率为7.3%(21/286),感染时间为术后第5(1~14)天。腹腔是肝移植术后CRE感染的最好发部位,占95.2%(20/21),其次是血流感染12例,肺部感染8例,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占71.4%(15/21)。共分离出27株CRE菌株,其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24株(88.9%),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2株(7.4%),耐碳青霉烯产气肠杆菌1株(3.7%)。27株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CRE定植组与无CRE定植组CRE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19/72)比0.9%(2/214),χ 2=51.300, P<0.01]。CRE定植的高危因素为术前三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术前3个月内住院时间、术前CRE感染、术后非计划手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 h(χ 2=20.570、6.410、13.960、14.600、9.560, P均<0.01)。治疗方案主要有美罗培南+磷霉素(13例),美罗培南+替加环素(8例),治疗有效者共计16例,治疗时间为19(1~27)d。CRE感染组术后1年的存活率为71.4%(15/21),而无CRE感染组为98.1%(260/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7.460, P<0.01)。 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CRE感染预后不良,需密切注意患儿有无CRE肠道定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并治疗,进行CRE肠道定植筛查对CRE感染的早期预警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MALDI-TOF MS的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对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预测的诊断效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及支撑技术,本研究拟比较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的4种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8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ALDI-TOF MS质谱峰和亚胺培南药敏数据,从中按照简单随机方法选取亚胺培南敏感株和耐药株各70株的质谱峰数据作为训练集,以及敏感株和耐药株各30株建立测试集模型,对上述200份标本的质谱峰数据经归一化处理后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后,再分别通过最小绝对值选择与收缩算子(LASSO)、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神经网络(NN)算法建立训练集数据模型,通过网格搜索算法和10折交叉验证选取最好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和混淆矩阵,通过测试集混淆矩阵验证预测模型的正确率。结果:OPLS-DA分析的R2Y和Q2分别为0.546 3和0.017 8,最优的LASSO、LR、SVM和NN算法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1.000 0和0.858 1、1.000 0和0.820 1、0.940 8和 0.756 1、1.000 0和0.697 2,训练集模型对耐药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9%(69/70)、100%(70/70)、91%(64/70)和100%(70/70),药物敏感预测准确率分别为100%(70/70)、100%(70/70)、90%(63/70)和100%(70/70),正确率分别为99%(139/140)、100%(140/140)、91%(127/140)和100%(140/140),经测试集验证分别对耐药预测准确率为93%(28/30)、87%(26/30)、60%(18/30)和60%(18/30),药物敏感预测准确率分别为100%(30/30)、80%(24/30)、93%(28/30)和67%(20/30),正确率分别为97%(58/60)、83%(50/60)、77%(46/60)和63%(38/60)。结论:LASSO算法建立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具有潜在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甘肃省两例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HA、NA基因特性和抗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甘肃省发现的2例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EAS-H1N1)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甘肃省2021年2月以来发现的2例人感染EAS-H1N1进行抗原性和基因组对比分析,并使用Mega7.0等软件分析其基因组特征。结果:2例人感染EAS-H1N1病例,均有相关环境暴露史,获得2株毒株:A/Gansu-Xifeng/1143/2021和A/Gansu-Xifeng/1194/2021。2株毒株的HA、NA基因均来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与河北、天津的人感染EAS-H1N1病毒和山东的貂体内分离的EAS-H1N1病毒亲缘关系较近;2株毒株的HA受体结合位点均发生E190D、D225E突变,NA蛋白均未发生H274Y和N294S突变。结论:甘肃省人感染EAS-H1N1病毒基因组发生了部分重要分子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增强,并具备潜在的人际间传播能力。加强EAS-H1N1基因特征研究分析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监测病毒变异突变并对疫情进行科学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天津市输入性基孔肯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天津市1例输入性基孔肯亚病毒(CHIKV)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与进化,为CHIKV的监测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月4日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采集的血清标本200 μl提取核酸,设计叠瓦式引物扩增CHIKV基因组全长,然后利用Illumina Min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本研究的CHIKV属于ECSA基因型印度洋分支,与大部分中国分离株一致,相似性为92.72%~99.86%,在国际上与巴基斯坦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99.74%)。天津CHIKV在关键位点E1-D284E和E2-I211T处有两处突变,与ECSA基因型一致。此外,天津CHIKV还具备两个关键毒力位点E2-12T和E2-82G,以及nsP3-R524Opal终止子突变。结论:天津CHIKV具备较强毒力,且具备在白纹伊蚊中传播的能力,提示应继续加强对CHIKV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3个月内)血流感染的患病率和致病菌分布情况,并分析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和由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引起的BSI的高危因素和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进行肝移植的87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后早期BSI的发生情况以及病原菌是否为MDRO将患儿分为3组:非BSI组(765例)、非MDRO BSI组(73例)和MDRO BSI组(34例)。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早期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各组患儿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72例患儿中,共有107例(12.3%,107/872)在术后3个月内分离出207株病原菌。207株病原菌中有25种不同的病原体,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30.9%,64/207)、屎肠球菌(23.7%,49/207)占比较高。共有34例患儿中分离出MDRO 76株(36.7%,76/207),其中以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56株)为主。术前1个月内抗生素暴露、手术时长、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术后再次手术、术后低磷血症和低镁血症是术后早期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1个月抗生素暴露、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低磷血症和再移植是术后早期MDRO引起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BSI组相比,另外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高,包括肝动脉血栓、胆道狭窄、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感染。与非MDRO BSI组和非BSI组相比,MDRO BSI患儿的1年和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76.5%比94.5%和95.8%, P<0.001;73.5%比94.5%和95.4%, P<0.001)。 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BSI的发生率仍然很高,MDRO BSI的占比较大且预后不佳。移植术后早期MDRO 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1个月内抗生素暴露、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低磷血症和再移植,预防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MDRO BSI有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膀胱癌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后合并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膀胱癌(BCa)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后合并尿道感染(UTI)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泌尿外科经尿道电切术后合并UTI的BCa患者尿液中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数据.结果:共分离培养出1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78株(47.6%),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G+)球菌76株(46.3%),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CoNS)和肠球菌属;真菌10株(6.1%),主要以念珠菌属为主.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83.87%;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66.67%;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阿莫西林耐药率高达100%.G+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95%)、红霉素(80%)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高达68.42%;屎肠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100%.本研究未检测到耐药真菌.结论:尿道电切术后合并UTI尿液中分离病原菌以G-杆菌和G+球菌为主.分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较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