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个非复制型痘苗病毒基因修饰株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小鼠体内毒力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三个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修饰株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小鼠体内毒力对比研究,为天花/猴痘疫苗替代产品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BHK-21/CEF中对复制型痘苗病毒天坛株(Vaccinia virus Tiantan strain,VTT)和复制缺陷型痘苗天坛株(non-replicating Tiantan Vaccinia virus strain, NTV)及其修饰株NTV-C7L、NTV-△F1L-C7L、NTV-K1L进行扩增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免疫噬斑实验对各病毒株在细胞中的毒力和扩散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复制动力学曲线比较各毒株之间的复制差异,采用小鼠滴鼻实验进行体重变化观察,比较病毒的毒力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证明扩增纯化的痘苗病毒各毒株均正确。免疫噬斑及复制动力学曲线表明三株NTV基因修饰株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NTV相近;在Vero细胞间的扩散能力和复制能力均有所提高,但复制倍数都小于100倍;在MRC-5中复制水平与NTV相比得到明显增强,其中NTV-C7L的复制倍数达20 000倍以上;小鼠体内毒力结果显示三个NTV基因修饰株与NTV相比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个NTV基因修饰株在人源性细胞MRC-5中恢复了复制能力,但在小鼠中的毒力与NTV相近,具备了作为天花/猴痘疫苗换代产品候选株的初步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复制型痘苗病毒NTV修饰株NTV-ΔF1L- C7L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我国非复制型痘苗病毒NTV进行基因改造,以提高其免疫原性。方法:通过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痘苗病毒同源重组方法,在痘苗病毒F1L基因缺失的同时回插C7L基因,构建NTV修饰株NTV-ΔF1L-C7L。然后将该重组病毒以10 7 PFU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分别检测修饰株NTV-ΔF1L-C7L诱导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采用噬斑减少中和实验测定中和抗体水平。 结果:经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证明构建的NTV修饰株NTV-ΔF1L-C7L的F1L基因缺失,同时C7L基因回插在该区域,且C7L基因能正常表达,说明重组病毒构建正确。NTV-ΔF1L-C7L免疫小鼠后,ELISA结果表明重组病毒NTV-ΔF1L-C7L诱导产生的IgG抗体水平高于NTV;ELISpot结果亦能够表明该重组病毒能够诱导产生水平更高的IFN-γ;噬斑减少中和实验结果表明,该重组病毒比NTV能够诱导产生水平更高的中和抗体。结论:正确构建了NTV基因修饰株NTV-ΔF1L-C7L,相比于NTV,其能诱导更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我国天花或猴痘疫苗的换代产品研发提供参考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幼年接种天花疫苗对成年猴痘病例临床特征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幼年是否接种天花疫苗的猴痘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探索猴痘确诊病例中幼年是否接种天花疫苗是否会对发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产生影响。方法:将北京市2023年5月至2023年8月猴痘确诊病例中接种过天花疫苗的病例纳入接种疫苗组,未接种天花或猴痘疫苗的人群纳入未接种疫苗组。通过流调、电子病历查询和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数据,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的人口学资料、发病就诊情况、临床特征、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0例,其中接种疫苗组(接种组)10例,未接种疫苗组(未接种组)80例,均为男性。接种组病例平均年龄(47.50±5.06)岁,未接种组病例平均年龄(31.68±5.34)岁;接种组中有9名为男男性行为(MSM)人群,6名HIV感染者;未接种组有78例MSM人群,43名HIV感染者。是否就诊、是否发病、发病与诊断时间差和21 d是否有性行为等指标中,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发热、皮疹、皮疹发生部位、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征在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室指标中,咽拭子是否阳性在接种组和未接种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皮疹涂抹/痂皮是否阳性及Ct值分布在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幼年接种天花疫苗,仍可以罹患猴痘。在猴痘确诊病例中接种天花疫苗的人群与未接种天花的人群相比,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无显著差异。但在后续猴痘疫苗的研发和接种过程中也不可忽视曾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州市猴痘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广州市猴痘病例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2023年6月8日至6月2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猴痘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与HIV阴性者的临床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曼-惠特尼 U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19例猴痘患者均未曾接种天花疫苗,均为男同性恋者,发病前21 d内均有男男同性性行为史,年龄为(33.2±6.4)岁,合并HIV感染、梅毒者各8例。19例均出现皮疹,15例为首发症状,4例在病程中出现。17例患者有淋巴结肿大,15例淋巴结压痛,15例咽部充血,13例扁桃体肿大,11例发热,10例瘙痒。分别有13例患者的CD8 +T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10(IL-10)升高,12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7例血淋巴细胞计数升高。8例合并HIV感染,其中1例急性感染,7例慢性感染,这7例均已接受规律抗病毒治疗,起病前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657(400,757)/μL。HIV阳性者与HIV阴性者的年龄( t=1.55)、并发症发生率(Fisher确切概率法)、皮疹数量( Z=-0.21)、淋巴结肿大发生率(Fisher确切概率法)、发热发生率(Fisher确切概率法)、发热天数( Z=-0.48)、血淋巴细胞计数( t=-1.55)、CD4 +T淋巴细胞计数( Z=-0.17)、CD8 +T淋巴细胞计数( Z=-1.4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皮疹数量为19(6,26)个,主要分布在会阴及附近区域(17例),入院时常见皮疹形态为丘疹(15例)、焦痂(15例)、脓疱(12例)。所有患者经外用药物和对症治疗后痊愈。 结论:广州市猴痘患者以青中年男男同性性行为者为主,主要表现为皮疹、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及发热,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为炎症指标升高,免疫功能正常的HIV感染合并猴痘患者的临床特点与HIV阴性猴痘患者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猴痘疫情现状及防控挑战
编辑人员丨2023/8/5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既往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和中部.2022年5月以来,非洲以外地区的猴痘病例逐渐增多,患者多无流行地区旅行史,这次疫情引发全球关注.猴痘为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但程度较轻.PCR或核酸测序有助于确诊猴痘.猴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通过接种天花疫苗预防.鉴于本轮疫情中猴痘病毒传播途径未知且基因出现"超突变",不排除猴痘出现大流行的可能.各国需要高度警惕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