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案追踪法在猴痘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个案追踪法在猴痘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6月至7月在北京地坛医院治疗的25例猴痘合并HIV感染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个案追踪法实施前后患者康复效果及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个案追踪管理患者的康复效果良好,各项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且未发生院内感染病例.结论 针对猴痘合并HIV感染住院患者开展个案追踪并强化管理,可明显提高医疗质量,有效控制猴痘病毒医院感染,保障医患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猴痘病毒A35R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制备抗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A35R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其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同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原核表达MPXV A35R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制备抗A35R蛋白单克隆抗体,对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活性进行鉴定;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进行验证.结果 制备了 7 株抗MPXV A35R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7株单克隆抗体均与MPXV A35R蛋白及灭活MPXV发生特异性反应;7株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为11.35~27.73 ng/mL;抗体经配对筛选后,确定以7G5和2F5为最佳配对抗体,用于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对灭活MPXV抗原最低检测限为1.250×104 TCID50/mL,对MPXV A35R蛋白最低检测限为 1.95 ng/mL,线性范围为 3.91~125.00 ng/mL,线性回归方程为y=1.732 0x-0.920 8,R2=0.984 3;该方法专属性较强且不与其他病毒及蛋白发生交叉反应;准确性验证结果显示,病毒抗原回收率为 96.94%~110.04%;批间CV为 0.26%~8.13%,批内CV为 2.10%~5.48%.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MPXV A35R蛋白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重复性及专属性,可用于以A35R蛋白为基础的猴痘亚单位疫苗的生产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国猴痘病情流行的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在人类中可导致类天花样改变。猴痘一直在中非和西非国家流行,非洲大陆以外地区感染患者很少见。2022年5月以来,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暴发了前所未有的人类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多国的暴发引起了全球关注。目前对猴痘的流行程度、传播途径及再现原因尚不清楚。针对于猴痘病例的快速上升,本文就猴痘的流行病学变化、暴发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以明确流行背景及传播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为尽早予以预防以及制定诊治措施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加强我国猴痘的综合监测与公共卫生应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报告了猴痘病例。为了有效应对猴痘病例的输入以及传播,我国亟须加强包括入境监测、症状监测和人群监测的综合监测措施,同时做好针对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阻断和重点人群防护的综合应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浙江省4例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毒分离鉴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义乌市中心医院2023年7月确诊的4例猴痘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血液及生化分析,并取疱疹液及病变皮肤组织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全基因测序鉴定。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5岁,发病前21 d内均有男男性行为。其中,1例患者患有艾滋病,1例患者患有梅毒。4例患者均出现会阴部皮损伴瘙痒,3例入院时查体发现有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测中,病例4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异常,为4.57×10 9/L,病例1降钙素原升高,为0.25 ng/mL。3例患者细胞因子异常,其中病例2和3白细胞介素10(IL-10)升高,分别为7.11和9.42 ng/L,病例3 IL-6为66 ng/L,病例2 IL-4为3.24 ng/L。病例2心肌酶谱异常,乳酸脱氢酶为313 U/L,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在病变皮损组织及疱疹液中成功分离到猴痘病毒,全基因测序鉴定均为Ⅱb进化分支B.1.3亚型,对Vero细胞具有典型的病变效应。 结论:4例猴痘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男男性行为中密切接触可能在猴痘传播中起关键作用。病毒株均为Ⅱb进化分支B.1.3谱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表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性疾病,是天花灭绝后主要影响人类健康的正痘病毒感染性疾病。近期猴痘在多个国家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并呈现明显的人际传播,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猴痘病毒感染可累及眼部。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高眼科医师对猴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猴痘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及预防控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2年7月23日,WHO宣布猴痘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的研究表明,2022年多国猴痘病毒毒株仍为Clade Ⅱ。猴痘病例以男性为主,年龄范围较广。相比于既往研究,2022年研究报道病例的中位年龄增大,MSM占比增加。猴痘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和皮疹为主。研究显示2022年病例发热比例相较2022年前有所下降,且皮疹部位由脸颊为主转为以生殖器黏膜为主。2022年首次报道猴痘无症状感染者。尽管我国尚无猴痘本土病例,且输入风险较低,但随着我国与全球各国贸易交流加深,人员来往频繁,应当关注国际疫情的进展,做好疫情应急应对工作,防范可能的病例发生和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中猴痘病毒传播特点及防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儿童属于猴痘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在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防疫及治疗中与成人存在区别应该引起注意。现对儿童猴痘病毒历史感染情况归纳分析并综述,当前全球猴痘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旨在为儿童猴痘病毒感染管理与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个非复制型痘苗病毒基因修饰株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小鼠体内毒力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对三个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修饰株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小鼠体内毒力对比研究,为天花/猴痘疫苗替代产品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BHK-21/CEF中对复制型痘苗病毒天坛株(Vaccinia virus Tiantan strain,VTT)和复制缺陷型痘苗天坛株(non-replicating Tiantan Vaccinia virus strain, NTV)及其修饰株NTV-C7L、NTV-△F1L-C7L、NTV-K1L进行扩增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免疫噬斑实验对各病毒株在细胞中的毒力和扩散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复制动力学曲线比较各毒株之间的复制差异,采用小鼠滴鼻实验进行体重变化观察,比较病毒的毒力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证明扩增纯化的痘苗病毒各毒株均正确。免疫噬斑及复制动力学曲线表明三株NTV基因修饰株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NTV相近;在Vero细胞间的扩散能力和复制能力均有所提高,但复制倍数都小于100倍;在MRC-5中复制水平与NTV相比得到明显增强,其中NTV-C7L的复制倍数达20 000倍以上;小鼠体内毒力结果显示三个NTV基因修饰株与NTV相比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个NTV基因修饰株在人源性细胞MRC-5中恢复了复制能力,但在小鼠中的毒力与NTV相近,具备了作为天花/猴痘疫苗换代产品候选株的初步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流行国家也报道了猴痘病例,并存在社区传播。为提高临床医师对猴痘的早期识别及规范诊疗能力,特制定本诊疗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