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球联合八段锦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太极球联合八段锦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太极球联合八段锦运动方案。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太极球联合八段锦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与死亡打太极——临终患者及家属死亡应对策略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究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死亡应对策略,为构建本土化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及滚雪球法,对 20 名临终患者及 21名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解释现象学分析法和隐喻法进行资料分析和主题归纳.结果:包括五大主题:逃避、转折与迂回——掤手回掌;隐藏、忍耐与艰难决策——藏锋敛锐;平衡、摇摆与稳定——攻守衡之;柔和行为、转化表达——柔化而出;寄托、仪式与传承——顺势而为.结论:五大主题整合出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死亡应对策略为"与死亡打太极",研究结果为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死亡应对提供了更多文化视角下的理解,建议未来在顺应优秀中华文化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安宁疗护实践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不同运动对老年人骨密度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通过网状Meta分析法比较太极、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核心稳定训练、振动训练、抗阻训练、健步走、广场舞、毽球运动、综合训练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应用运动对老年人骨密度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搜集建库至2023年4月1日发表的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骨密度影响的相关文献.收集第一作者、发表时间、总样本量、年龄、运动干预措施、运动干预时间、运动干预周期、结局指标(腰椎BMD、股骨颈BMD、Ward三角BMD)等信息.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 37个研究,涉及研究总样本量2 922人.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易筋经(MD=-0.13,95%CI:-0.18~-0.07,P<0.05)改善腰椎BMD和股骨颈BMD最有效,其次为核心稳定训练(MD=-0.08,95%CI:-0.12~-0.04),P<0.05);振动训练(MD=-0.10,95%CI:-0.14~-0.06),P<0.05)改善Ward三角BMD最有效,其次为太极(MD=-0.03,95%CI:-0.05-0.02),P<0.05).聚类分层结果显示,易筋经、核心稳定训练、振动训练是改善老年人骨密度最优运动干预.结论 30~60 min易筋经、30~60 min核心稳定训练、10~30 min振动训练对老年人骨密度改善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体医结合项目的经济学评价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伴随国家政策层面对体医结合的大力推进,我国各地日益重视体医结合项目的有关实践.虽然体医结合项目已逐渐开始落实,但囿于客观经济学评价的缺失,致使医保支撑证据不足,可推广性大为受限.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已有体医结合项目应用于疾病治疗及健康维护相关目的的经济学评价案例,发现评价项目主要针对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太极拳、足球、组合运动(有氧、力量、平衡性、柔韧性训练)等基础运动项目,并且当前体医结合项目的经济学评价以成本-效果分析为主,多以质量调整生命年和特定疾病的临床指标为健康产出,剖析得到我国当前体医结合项目的经济学评价研究瓶颈,包括:缺乏针对同一研究目的,相同视角下成本核算、健康产出指标的统一规范;尚未对体医结合项目的干预时长和研究时限进行统一;缺乏对项目运动强度的科学性评估;以质量调整生命年为健康产出的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应用受限等.综合当前我国体医结合项目现况及上述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在进行体医结合项目的经济学评价时,应加强真实世界多元化数据的收集,利用健康信息大数据改良经济学模型,并强化其在体医结合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静坐和运动时间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静坐和运动时间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08年3月至2017年7月在广州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体检的40岁及以上、未发生过全身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公务员6 560名,对该群体静坐时间、高强度运动(指使呼吸比平常明显急促的运动,如快跑、游泳、打篮球等)、中等强度运动(指使呼吸比较急促的运动,如打太极拳、踢毽子、正常速度骑单车等)和走路时间等生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眼底照相和有效的眼底血管分析方法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管径.利用单变量线性回归进行混杂因素的筛选,在校正年龄、性别、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吸烟、饮酒等因素后,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静坐和运动时间与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 857名参与者,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血压等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后,结果显示静坐时间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管径相关且为视网膜中央动脉管径狭窄的危险因素(β=-0.29,P=0.032),高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和行走时间对视网膜血管并无保护作用.结论:静坐时间是视网膜动脉管径狭窄的危险因素,运动对视网膜动静脉管径并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太极拳运动延缓衰老的效果与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当前,我国已经处在一个老龄化社会当中,据相关预测结果,至21世纪20年代未,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7%以上,预计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1].为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了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健康的身体是必须要拥有的,而大量实践也充分证实,老年人通过适量合理的运动,不但能够延缓衰老,同时也能够起到预防老年疾病的作用.因为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影响,老年人更适合选择一些轻缓,运动量不大,诸如太极拳、太极柔力球、抖空竹之类的运动进行锻炼.在这些运动当中,太极拳可谓是老年人健身的首选项目,在此,就主要以太极拳为例,来对运动对老年疾病的预防,来对运动对延缓衰老的作用进行深入地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太极拳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多呈进行性发展.COPD 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炎症反应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反应并且可存在多种合并症,是引起肺部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1-2].最新一项纳入49篇文献、共调查118 233人的Mate 分析结果显示[3],我国40岁以上成年人COPD患病率为9.9%.全球倡议指出[4],中重度COPD患者的治疗措施应包括康复教育、长期氧疗、运动疗法等,其中最关键的是肺康复的运动疗法.太极拳作为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具有多种公认的健身疗效,曾多次被报道应用于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日常康复与锻炼[5-7].事实上,太极拳运动作为一种运动疗法,正越来越多被应用于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康复锻炼中,而且研究也显示其对COPD 患者的改善机制也是多方面的[8-10].但太极拳是从哪些具体方面促进COPD康复仍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就太极拳促进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状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太极拳运动联合行为调查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 及早采用药物治疗可缓解患者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其健康状况,但有研究指出药物治疗对COPD患者肺功能改观不大,需辅助其他手段以缓解患者肺功能长期下降的趋势[1].有学者研究指出健步走、缩唇腹式训练等相关康复运动可提高机体心肺功能,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强调动作与呼吸密切配合的运动, 可预防COPD急性加重,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2]. 周爱霞与袁玮[3]研究指出行为调查模式(KAP)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对二者联合应用于COPD患者效果如何临床鲜有研究.本研究将太极拳运动与KAP模式联合应用于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探讨其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动处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运动处方基本成分包括适当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单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1].运动能帮助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前提是运动处方符合老年患者的运动特点.1 老年人的运动特点老年人身体状况会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代谢减缓、抵抗力下降、功能减退等自然衰退现象,相伴而来的是各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频发,影响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运动处方能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促进老人身体健康,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老年运动处方要求采用适合个体特性的运动方式,譬如动作轻缓、形式灵活的“无负重运动”:慢走、跳舞、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徒手操、门球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太极柔力球舞蹈对肥胖中老年人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8 w太极柔力球舞蹈锻炼对肥胖中老人年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肥胖中老年人65名,进行运动干预,3次/w,每次90 min,为期18 w.比较实验前后,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18 w运动干预后,肥胖中老年人年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安静心率、全血中切黏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太极柔力球舞蹈干预能够改善肥胖中老年人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特性,使血液能更好发挥其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