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事潜艇艇员脱险决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针对失事潜艇艇员脱险决策主要依赖指挥员的个人素质和经验,而决策考虑因素缺乏系统化和量化,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和总结艇员脱险训练经验,归纳失事潜艇艇员脱险决策基本原则,系统化和量化脱险决策影响因素,提出立即脱险的决定条件,拓展脱险先遣组的工作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失事潜艇舱室环境不利因素及美军应对措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潜艇失事后,幸存艇员的首选方案是在艇内生存待援直至被救或逃生。艇内生存待援时,幸存艇员可能会暴露于特殊的不利环境因素中。笔者讨论了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产生原因和美军的应对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潜艇艇员脱险装具现状及其发展设想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潜艇自救脱险是指失事潜艇艇员使用脱险装具或设备出艇脱险。实施单人自救脱险时,艇员使用的单人自救脱险装具是保证其脱险成功的关键。常用的单人脱险装具有减压脱险装具和快速上浮脱险装具两种。笔者通过分析目前各国海军使用的潜艇艇员脱险装具技术现状,提出该类装具的发展方向及构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潜艇失事脱险艇员的分类救治探讨——以北约分类救治为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目前尚缺乏针对援潜救生伤病员的分类救治系统。北约针对援潜救生过程中的伤病员情况进行分类救治。该分类系统基于病情危重程度,将疾病分为4类(T1、T2、T3和T4);根据是否需要加压治疗,将疾病分为2类(C1和C2)。另外,将救治场地分为5个区:分类区、一级治疗区、二级治疗区、三级治疗区和T4治疗区。笔者基于前期援潜救生的教学体会,对该分类救治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为后期制定我国援潜救生分类救治系统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军失事潜艇艇员搜索定位技术现状及能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失事潜艇艇员海上搜索定位技术和装备的建设。笔者介绍了国外海军当前使用的失事潜艇艇员海上搜索定位装备及其配备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外军失事潜艇艇员海上搜索定位技术的基本能力和存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失事潜艇环境应激源对艇员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潜艇失事后幸存艇员可能会在艇内生存数天以等待救援.艇内生存与逃生时间决策需要幸存艇员拥有较高的认知能力.本文探讨了失事潜艇艇员认知能力需求,以及失事潜艇环境应激源对艇员认知能力的影响,并提出后续研究需求与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浅析LED光源在我国潜艇救生系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20世纪初潜艇成为一种有力的战斗武器以来,应急援潜救生问题随之被提上议事日程[1].失事潜艇艇员如何逃生以及外界如何进行救援是各个潜艇拥有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潜艇救生搜索定位困难、救援环境恶劣、救援时间紧迫,要求救援人员和潜艇艇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待救援的时间是漫长的,良好的舱室救援环境是维持潜艇艇员生存的前提条件,其中光照条件是救生条件之一.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发光效率低、安全隐患多,不利于潜艇救生,而LED光源能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在潜艇救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援潜救生卫勤保障组织实施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潜艇是当今世界各国海军武备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作战舰艇,新型潜艇具有下潜深度大、潜航时间长、水下航速快的特点.水下活动时,潜艇的耐压壳体与部件都受到海水的巨大压力,因此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分析1902至1965年之间有详细记载的108起潜艇事故,其导致因素主要有碰撞、火灾、爆炸、进水、触礁、触雷等,给各国海军部队造成了较大损失[1].潜艇事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艇沉人亡的严重后果.由于水下通信受限、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等因素,一旦潜艇失事沉没,实施针对性的援潜救生十分困难和复杂.援潜救生卫勤保障是潜艇战斗力再生的重要保证,环节要素多、实施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影响军心意志,是一个公认的世界性难题[2],同时也是我海军必须研究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美国海军潜艇的个体防护装备(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一、潜艇脱险服[1]潜艇艇员脱险装备(SEIE)是潜艇逃生系统的一部分,包括浸入式潜水服、保暖内胆和充气单座救生筏,用于失事潜艇艇员逃生.此套装允许幸存者在水下183 m的深处逃生,还能防止体温过低.一旦浮出水面,艇员先使用CO2气瓶给救生筏充气,然后进入救生筏等待营救.二、蒸汽防护服装系列[2]潜艇蒸汽防护服装系列是艇员用来安全地进入海军潜艇上充满蒸汽的舱室进行紧急维修和人员营救时使用的防护装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温浸泡合并600 kPa高压空气暴露对大鼠动脉血气及心肺组织病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低温浸泡合并高压暴露对实验大鼠动脉血气及心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低温组(H组)和低温与高压(600 kPa)复合因素暴露组(HC组)共3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在暴露90 min后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活杀后取心、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剩余26只大鼠分为两组(每组13只),用于观察H组和HC组生存时间.结果 HC组较H组大鼠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它们与C组相比较,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P<0.05),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升高(P<0.05).HC组较C组大鼠血浆pH值升高(P<0.05).HC组和H组大鼠肺组织有轻度炎症样改变,心肌损伤不明显.结论 低温与高压两种因素存在协同作用,可使大鼠生存时间进一步缩短.实验动物体温下降到致命程度之前,血气仅发生代偿性改变,心肺未发生严重的器质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