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楼径路"手术切除上纵隔肿瘤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颈胸结构被胸廓入口隔断,疾病处理按各部位的切口介入。基于纵隔腔镜食管外科手术的经验积累,自颈部切口可深度解剖上纵隔结构,深达主动脉弓下/奇静脉弓层面,宽度拓展可进入双侧胸腔,被总结为"鼓楼径路"。此径路深度/宽度足以处理很大一部分上纵隔肿瘤,具有全程直视下操作的优势,并简化了手术流程,不经胸,降低了手术创伤。该方法学习曲线相对较长,需熟练掌握上纵隔局部解剖,积累相应的手术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奇静脉弓瘤合并房间隔膨出并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报道奇静脉弓瘤合并房间隔膨出并缺损1例。患者男性,36岁,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感呼吸不畅10 d,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右侧后纵隔占位,建议上级医院检查。为系统治疗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CT增强表现为奇静脉弓呈瘤样扩张,于2019年11月2日全身麻醉下行右后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切除,综合影像与病理检查诊断奇静脉弓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纵隔Castleman病二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病例 1,男,23 岁.咳嗽 4 个月余,体检发现纵隔占位 4天.胸部增强 CT 检查提示右侧中上纵隔内占位(图 1),术前诊断为右中上纵隔内占位,行开胸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肿瘤位于右中上纵隔内,大小约 6 cm × 5 cm.肿瘤表面外覆血管,与奇静脉弓、膈神经及上腔静脉关系密切.沿肿瘤包膜将肿瘤作完整切除,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触之易出血.肿瘤完整切除.术中出血 800 ml.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图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内反穿刺吻合法在腔镜食管中下段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胸内反穿刺吻合法在全腔镜下行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接受全腔镜Ivor-Lewis术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的资料,按照术中胸内吻合方式分为反穿刺吻合组(28例)和手工荷包吻合组(30例),分析胸内反穿刺吻合法在Ivor-Lewis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适应证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无显著差异(P>0.05),反穿刺吻合组肿瘤位置较手工荷包吻合组低,手术时间较手工荷包吻合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肿瘤位于奇静脉弓下的食管中下段癌,全胸腔镜下选择反穿刺吻合法行Ivor-Lewis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奇静脉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报道奇静脉囊状海绵状血管瘤一例.患者无明显诱因胸痛行胸部CT检查,发现中后纵隔奇静脉走行区软组织占位,边缘清晰.胸部CT增强肿块瘤体与奇静脉相通,明显强化,内见对比剂分层,延迟期强化与奇静脉一致,术前诊断纵隔良性肿瘤.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辅助右侧中纵隔奇静脉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奇静脉弓)海绵状血管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排螺旋CT评估胸腔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影像学分型与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胸腔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CT增强扫描和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学表现,评估其分型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肿瘤引起SVC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中行CT增强扫描62例,行CTA检查13例.肺癌所致SVCS 55例,侵袭性胸腺瘤7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6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其他肿瘤5例.Stanford分型Ⅰ型27例,StanfordⅡ型18例,StanfordⅢ型17例,StanfordⅣ型13例.按梗阻部位分析,奇静脉弓上型10例,奇静脉弓型13例,奇静脉弓下型3例,混合型49例.30例患者可观察侧支循环范围和引流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是诊断SVCS的理想手段,可判定原发病灶,并通过对梗阻部位、梗阻程度、侧支循环的识别进行影像学分型,为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对下一步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