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妇科恶性肿瘤放疗推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中国的疫情防控将呈长期化趋势。放疗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合理应用,可使患者做到"防疫"、"抗瘤"两不误。本推荐将国内防疫指南、国外防疫及妇科肿瘤治疗文献,与北京协和医院前期疫情期间妇科肿瘤放疗实践相结合,从疫情期间妇科肿瘤放疗原则、临床试验、MDT及学术活动方面,为国内放疗科、妇科放疗组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智能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放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仍需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生存获益。人工智能(AI)旨在通过机器模拟人脑的思考方式,对原始问题进行智能化处理。其在恶性肿瘤的诊疗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妇科恶性肿瘤领域也有所进展。本文概述了AI在妇科恶性肿瘤诊疗领域的应用,并着重介绍AI在妇科恶性肿瘤放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聚焦于放疗中自动勾画、剂量预测、放射不良反应及疗效预测等关键环节,探讨了目前AI在妇科恶性肿瘤放疗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延伸野IMRT对宫颈癌预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几十年精确放疗技术发展迅速,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很高的隐匿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状态是宫颈癌患者重要预后影响因素.既往预防性延伸野常规放疗存在严重胃肠道副反应,联合同步化疗也存在争议.现有研究对于转移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最佳放疗剂量也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分析预防性延伸野IMRT联合同步化疗对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和淋巴结阳性区域剂量效应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68例恶性肿瘤初次放疗前营养状态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回顾分析初次放疗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旨在为放疗中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6-2017年收治的68例初次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行营养风险筛查表法评估营养风险,临床检测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和体质量指数(BMI),并行χ2检验.结果 68例初次放疗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0%,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9%.出现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均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4例C-反应蛋白升高,16例血红蛋白值降低,17例患者前白蛋白降低,1例患者白蛋白值降低,5例患者总蛋白值降低.放疗前已化疗及未化疗者在BMI评估营养不良、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值变化均不同(P均=0.00).放疗前手术者及未手术者在BMI评估营养不良、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值变化均不同(P均=0.00).结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其他恶性肿瘤,并证实疗前化疗或手术者的营养状况比未行治疗者差,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变化比白蛋白、总蛋白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30%宫颈癌患者就诊时即为局部晚期(FIGO II B~IVA期),该期患者治疗以同步放化疗为主,虽然近期疗效较理想,但是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易出现复发和转移,远期预后差.目前主要依据临床FIGO分期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然而患者自身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及治疗手段等其他因素均会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全面评估患者,筛选出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式并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患者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因素、肿瘤病理因素及治疗状况等多个方面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