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许润三巧用经方治疗带下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许润三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首席专家.许老临床七十余年,擅长治疗妇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临证处方多遵仲景意,用药味少力专,现将许教授古方新用治疗带下病的经验整理如下.1带下病治疗不拘泥于利"湿"带下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表现之一,当带下的量、色、质、味发生异常则成为带下病,患者可出现阴道分泌物过多,或可伴阴道瘙痒甚至疼痛,以及出现"五色带"并伴有气味异常等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妊娠中的调节机制及其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是妇科常见病及疑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失衡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参与调控母-胎界面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胚胎着床、胎盘及胎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G-CSF在正常妊娠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URSA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URSA病理机制和临床干预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边文会教授从湿虚瘀论治盆腔炎性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盆腔炎性后遗慢性盆腔痛(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hronic pelvic pain,SPID-CPP)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因其病程长、治疗难、复发率高,从而成为妇科疾病的诊治重点之一.边文会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湿邪为先导、肾虚为根本、瘀血为其标,运用中医理论并根据自己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应用健脾祛湿、补肾温阳、化瘀止痛法,结合调周法,外治法,并加强日常调护治疗SPID-CPP,取得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祛瘀止痛消异方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好发于25~45岁育龄期妇女,具有病变广泛、形态多样、高侵袭性和高复发率等特点[1].随着人工流产术、宫腔镜诊治等宫腔操作的增多,EMT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EMT常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和月经异常等,且可引发不孕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医诊疗思路辨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妇科的疑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在缓解症状、控制病灶、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对该病的诊治积累了一些临床体会,简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网络解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亦为妇科界研究的疑难病种,临床根治率相对较低.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以通过干预不同疾病环节,在EMs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网络药理学基于大数据库及高级算法,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中.整理归纳近年相关文献,对高频、有效治疗EMs的单味中药、中药药对、中药复方及中成药进行综述,发现中药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调节细胞凋亡自噬、调控异位血管生成、对抗氧化应激代谢等通路及生物学过程,从而干预雌激素受体、白细胞介素家族、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关键靶标起到抗EMs的治疗作用.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中药尚存在靶点不明确、机制不清晰的缺陷,严重阻碍了其临床应用,限制了其临床推广.因此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展望,认为未来有必要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和科学前沿技术,深入构建中医药药理网络体系,为中医药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辨证论治硬化性和萎缩性苔藓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硬化性和萎缩性苔藓综合征是妇科疑难病.本病与脏腑气血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临床脉症从4种类型进行辨证治疗,疏肝理气兼以活血,活血化瘀佐以祛风,清利痰湿配以化瘀,滋肾填精结合养血,具有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雌激素受体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雌激素在EM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a和ERβ介导的基因或非基因传导通路发挥生物学效应.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减少凋亡,增加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及血管生成能力,使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促进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慢性病、疑难病,属中医学痛经、瘢瘕、不孕、月经病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基本病机为瘀血内阻,可因寒凝、湿热、气滞、气虚等因素引起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胞脉,从而引发本病.笔者就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司徒仪教授从“固本澄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相关血证经验举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辨治要领、辨证理法方药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司徒仪教授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疾病血证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为妇科常见的疑难病,其所致妇科出血性疾病亦为妇科临床棘手问题.司徒教授从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出发,认为本病属中医“血瘕”范畴,为“瘀血留滞作癥”,常虚实相兼,瘀血为标,以虚为本,涉及肝脾肾三脏.治疗用药继承古代名家经验,崩漏以升举脾肾之气,化瘀生新为主.月经过多者顺应月经周期,滋肾以求源,补脾以助生化、调畅气血,化瘀消癥.主张三因制宜,衷中参西,针药结合,结合岭南地域特点用药,调畅情志.司徒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治疗经验丰富,值得临床学习传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